长江河道堤防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河道堤防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长江流域河道堤防上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紫花苜蓿;河道堤防;种植技术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质豆科多年生牧草之一。

其营养丰富,据测定,苜蓿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5%-25%,比玉米高1-1.5倍,赖氨酸含量为1.05%-1.38%,比玉米高4-5倍。

1kg优质的干苜蓿草粉,可代替O.8kg 精料。

草质好,适口性强,适合于各种畜禽采食,被称为“牧草之王”。

由于紫花苜蓿最适于温暖半干燥气候种植,多年来紫花苜蓿在长江流域地区的生长发育情况也颇受关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在无为长江大堤开始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应性较强的如“猎人河苜蓿”、“三得利苜蓿”、“加速苜蓿”等品种,一些品种已经在生产上开始应用。

为了便于总结经验,提高长江堤防紫花苜蓿的种植水平,笔者把有关栽培利用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并分述如下。

1长江大堤的自然条件
1.1 气候条件无为长江大堤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8℃,年降雨量1170.5mm,年平均蒸发量1469.0mm,无霜期236d,年日照时数2002h,年辐射总量476.1kJ/(cm2·a)。

1.2水资源无为长江大堤濒临长江,水资源丰富,可满足旱季灌溉需要,紫花苜蓿种植区位于大堤内侧和有外护圩堤的外侧坡地,汛期和雨季不积水,有利于牧草生长。

1.3土地资源无为长江大堤土壤大多为砂壤土和砂类壤土,土壤质地松软,透气性较好。

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该土壤条件适合种植紫花苜蓿。

1.4环境资源无为长江大堤堤坡的阳光充足,同时豆科作物的根系发达,具有强大的固土作用。

2种植技术
2.1种植时间由于无为长江大堤的特殊性,既要考虑避开汛期,又要考虑紫花苜蓿的适宜播种期。

因此,经过笔者几年的试验,确定紫花苜蓿的最佳种植季节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2品种选择必须选择适合无为长江大堤种植的优良品种,并在播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适当处理。

可选用“猎人河”、“三得利”、“加速”等优质苜蓿种子。

2.3大堤堤坡的整理清除大堤上的杂草,浅翻土层,施复合肥,沿长江
大堤横向拉3-5cm的播种沟,沟距40cm。

2.4播种在播前将精选的紫花苜蓿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2-3d,可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

把处理好的紫花苜蓿种子按每公顷15-22.5kg 播种到播种沟里,覆土1-2cm。

2.5田间管理
2.5.1苗期管理。

苜蓿为多年生品种,苗期生长较缓慢,特别是播种较晚的植株,如果遇冬季低温,整个冬季该植株均处于幼苗阶段,所以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十分关键。

播种出苗后,幼苗与杂草的竞争较弱,此时要及时拔除杂草,防止杂草危害。

在真叶伸展后,追施1次催苗肥,每公顷可追施尿素75-120kg或复合肥150-225kg,遇长期干旱天气应灌溉,采用沟灌为好,并一次灌透,防止土壤板结。

2.5.2追肥。

在紫花苜蓿的生长期内,要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及过磷酸钙2次,施肥采用人工撒施即可,一般下雨或浇灌前施用效果最佳,施肥量为氯化钾或硫酸钾150-180kg/hm2、过磷酸钙150-375kg/hm2;另外,在每次刈割后,要适量施肥,以促使植株再生。

2.5.3病虫害防治。

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为害紫花苜蓿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苜蓿蚜、甜菜夜蛾等。

近年来,发现土蝗也有危害。

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可防治锈病、霜霉病;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苜蓿蚜、蓟马:用15%安打5000-6000倍液喷雾,可防治甜菜夜蛾。

均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时,要慎重选择化学药剂,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依据收割时间,确定合理的施用安全间隔期,防止因环境污染和植株内有害残留物超标而引起牲畜中毒。

2.6刈割与收获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

生长旺盛期每年可刈割4-6次,刈割的适期应以1/10的苜蓿开花时为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每次刈割留茬5cm左右。

在入冬前50d左右应停止刈割,使苜蓿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于越冬。

收获后的紫花苜蓿可以鲜喂、调制干草或制成半千青贮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