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高三上学期11月份检测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精品】高三上学期
11月份检测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暖宝宝主要含有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其原理主要是利用铁粉与水反应放热B.飞机播撒碘化银可以实现人工降雨
C.港珠澳人桥吊装缆绳全称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属于混合物D.清晨,漫步于瞒园,枝叶间透过一道道光线,这是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
10-9m—10-7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
B.溴水可以用来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C.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几滴碘液,溶液不变蓝则证明淀粉己完全水解
D.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4-三甲基-2-乙
基戊烷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对应H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含有N A个NO3-的硝酸中,c(H+)=lmo1/L(忽略水的电离)
B.标准状况下,2.24L的CC14中含有C—C1键的数目大于0.4N A
C.27 gA1片投入足最浓硝酸中,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3N A
D.1mol CH3COOH与1molC2H5OH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N A个水分子
5.如图所示的C-NaMO2电池是科学家正在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据悉该电池可以将传统锂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升7倍。
该电池反应式为:NaMO2+nC Na(1-x)MO2+Na x C n,下列正确的是
A.充电时,左侧电极为阳极
B.电解质可以选用无水乙醇
C.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时为:NaMO2-xe-=Na(1-x)MO2+xNa+
D.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C+xNa-xe-=Na x C n
6.短周期元素X、Y、I、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罝如下图所示,五种元素中有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或W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会引起相同的环境污染
B.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X>Y>Z>W>Q
C.Z的氢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最高价含氧酸酸性:Q>W
7.一定温度下,用Na2S沉淀Cu2+、Mn2+、Fe2+、Zn2+四种金属离子(M2+),形成沉淀所需S2-最低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沉淀剂Na2S溶液通入HC1气体至中性,存在关系:c(HS-)+2c(H2S)=c (Cl-)
B.该温度下,Ksp(MnS)大于1.0×10-35
C.若将MnS.FeS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Na2S溶液,发生的反应为MnS沉淀少于FeS
D.向l00mL浓度均为10-5mol·L-1Zn2+、Fe2+、Mn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4mol·L-1Na2S 溶液,ZnS先沉淀
二、实验题
8.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国防、科技等方面中有着极其广泛而重要的用途。
四氯化钛是工业上制备金属钛的重要原料。
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极易水解的无色液体,沸点为136.4℃。
工业制备TiCl4的反应原理为:TiO2+2C+2Cl2800℃=TiCl4+2CO。
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四氯化钛的反应装置,其主要操作步骤有(顺序己打乱):
①连接好整套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当锥形瓶中的TiCl4的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改通CO2气体直至电炉中的瓷管冷
却为止;
③将Ti02、炭粉混合均匀后,装入管式电炉中;
④将电炉升温至800℃,一段时间后改通Cl2,同时在冷凝管中通冷凝水;
⑤通入干燥的CO2气体并持续一段时间。
试回答: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装罝A所用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正确的操作程序是(填写操作步骤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冷凝管进水口的位置是(填a或b)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
(5)将少量TiCl4露置于空气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化合物TiCl4可制备TiO2,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该过程: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9.电镀行业中废水处理后产生的含重金属污泥废弃物称为电镀污泥,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单中的第十七类危险废物。
工业上可利用某电镀污泥(主要含有
Fe2O3、CuO、Cr2O3及部分难溶杂质)回收铜和铬等重金属,其利用回收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物质沉淀的pH及Ca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1)浸出过程中的生成物主要是Fe2(SO4)3和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除铁等相关操作:
①加入石灰乳调节pH应满足要求是_______________;
②将浊液加热到80℃,趁热过滤。
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还原步骤中生成Cu2O固体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此步骤中加入NaHSO3的不能过量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表达)。
(4)当离子浓度≤1×10-5mol·L-1时认为沉淀完全,则表格中a的值是______________。
(已知:T=25℃,Ksp[Cr(OH)3]=6.3×10-31,4
,lg2=0.3)
(5)将铬块加入到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可观察到铬逐渐溶解,同时放出氢气。
但若将铬块加稀硝酸中,却看不到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处理大量低浓度的含铬废水(以CrO42-计)可采用离子交换法,其原理是采用季胺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RN—OH),使废水中CrO42-与树脂上的O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一段时间后停lh 通废水,再通NaOH溶液时CrO42-进入溶液回收,并使树脂得到再生。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交换过程____________。
10.以赤铁矿为原料,利用高炉炼铁的基本反应为:
i.Fe 2O3(s)+3CO2Fe(s)+3CO2(g)△H1
其中CO产生的反应是:
ii.C(焦炭,s)+O2(空气,g)=CO2(g)△H2<0
iii.C(焦炭,s)+CO2(g)=2CO(g)△H3>0
(1)以焦炭炼铁的反应:3C(焦炭,s)+2Fe2O3(s)4Fe(s)+3CO2(g)的
△H=____________(请用含△H1、△H2或H3的式子表示)。
(2)反应i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①当反应温度为1150℃,高炉中n(CO):n(CO2)=4:1时,v正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已知高炉容积VL,反应温度1000℃。
若提供给i反应的CO共2.24×103L(已折算标准状况),该反应经过tmin达平衡,则CO2在此段时间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用V、t 代数式表示)。
(3)T℃下,初始体积均为2L,初始压强均为100kPa的甲(固定体积),乙(固定压强)两容器中各充入2molCO进行反应iii,达平衡时甲中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4/5倍。
请回答:
①下列可以判断甲中反应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c(CO2)=c(CO)
b.v正(CO2)=2v逆(CO)
c.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②下图为甲、乙两容器中CO的百分含量(CO%)与时间(t)的关系示意图,其中代表乙容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容器中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___________(K p为用压强表达的平衡常数)。
四、填空题
11.已知:Cu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氧化性Cu2+>I2>Cu+,还原性Cu>I->Cu+。
请回答:
(1)从电子填充能级来看,碘属于_____________区元素:第一电离能:
I_____________Cu(填“>”“<”或“=”)。
(2)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原子有
__________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Cu2+具有_____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3)根据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推测,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4)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向其中加入一些铜粉,可使溶液黄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消除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这是因为当浓度接近时,还原性H2S____________(填“>”“<”或“=”)I-。
(5)CuI用于监测空气中汞蒸气:4CuI(白色)+Hg=Cu2HgI4(亮黄色)+2Cu。
Cu2HgI4是___________。
A.氧化产物
B.还原产物
C.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既不是筑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6)间接碘量法用于测定溶液中Cu2+含量,即向含Cu2+的溶液中加入足量KI溶液和几滴指示剂X,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已知:I2+2S2O32-=2I-+S4O62-)。
参考答案
1.A
【分析】
A、根据铁生锈是与氧气反应解答;
B、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
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
C、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世界三大高新材料之一,以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聚合物中聚合度不定,属于混合物。
D、雾属于气溶胶。
【详解】
A、铁生锈需要氧气,暖宝宝发热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放热,故A错误。
B、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
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
故B正确;
C、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世界三大高新材料之一,以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聚合物中聚合度不定,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雾属于气溶胶。
清晨,漫步于瞒园,枝叶间透过一道道光线,这是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m—10-7m,属于于胶体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A。
2.B
【分析】
A、光照的条件下甲基上H被取代;
B、直馏汽油中只有饱和烃和裂化汽油含有不饱和烃;
C.碘水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要找出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详解】
A、光照的条件下甲基上H被取代,则不能生成2,4-二氯甲苯,故A错误;
B、直馏汽油中只有饱和烃和裂化汽油含有不饱和烃,故B正确;
C、碘水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先酸化,故C错误;
D、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4,4-四甲基己烷,
故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
A、用酸度计测定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浓度不同,不能比较电离程度;
B、醋酸为弱酸,难以配制pH=1的溶液;
C、浓度大的时候,溶解度小的物质可以转化为溶解度大的物质;
D、在蒸发皿中直接加热蒸干MgCl2溶液,MgCl2水解生成氢氧化镁;
【详解】
A、SO2和CO2饱和溶液浓度不同,不能比较电离程度,应测定等浓度的pH比较酸性,故A错误;
B、醋酸为弱酸,难以配制pH=1的溶液,可配制0.1mol·L-1的溶液,故B错误;
C、浓度大的时候,溶解度小的物质可以转化为溶解度大的物质,则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多次洗涤BaCO3,可除去BaCO3中少量的BaSO4,故C正确;
D、在蒸发皿中直接加热蒸干MgCl2溶液,MgCl2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加热后分解生成氧化镁,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题关键:掌握盐水解、溶液的配制、沉淀转化等,选项C 为解答的难点,对物质性质及沉淀转化原理的理解.
4.B
【分析】
A、溶液的体积末知;
B、标准状况下,2.24L的CC14是液体。
C、27 gA1片投入足最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
D、1mol CH3COOH与1molC2H5OH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详解】
A、溶液的体积末知,无法计算氢离子浓度,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的CC14是液体,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B正确。
C、27 gA1片投入足最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无法判断转移电子数,故C错误;
D、1mol CH3COOH与1molC2H5OH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的水小于1mol,故D错误。
故选B。
5.C
【分析】
A、充电时,钠离子移向左侧,左侧电极为阴极;
B、无水乙醇为非电解质;
C、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D、电解池中,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详解】
A、充电时,钠离子移向左侧,左侧电极为阴极,故A错误;
B、无水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不导电,故B错误;
C、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时为:NaMO2-xe-=Na(1-x)MO2+xNa+,故C正确;
D、电解池中,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axC n-xe-═nC+x Na+,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解题关键:理解二次充电电池在工作时的电极反应情况,难点CD,带末知数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的应用.6.B
【分析】
五种元素中有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Z为Al元素,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W为硫元素,Q 为氯元素。
【详解】
A、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故A正确;
B、硫离子和氯离子比铝离子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大,S2->Cl->Al3+>N3->O2-,故B 错误;
C、负1 价的氢,易失电子,Z的氢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C正确;
D、非金属性Cl>S,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ClO4>H2SO4,故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
A、若向沉淀剂Na2S溶液通入HC1气体至中性,原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S2-)+2c(HS-)+2c(H2S),通入HCl后溶液电荷守恒分析计算;
B、MnS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nS(s)Mn2+(aq)+S2-(aq),据此书写计算即可
C、根据图象,FeS的图线在MnS的上方,则K sp(FeS)>K sp(MnS),溶液中亚铁离子浓度大。
D、同类型物质,溶度积小的优先产生沉淀;
【详解】
A、若向沉淀剂Na2S溶液通入HC1气体至中性,若向沉淀剂Na2S溶液通入HC1气体至中性,原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S2-)+2c(HS-)+2c(H2S),通入HCl后溶液电荷守恒c(H+)+c(Na+)=2c(S2-)+c(HS-)+c(OH-)+c(Cl-),带入计算得到c(Cl-)═c(HS-)+2c(H2S),故A正确;
B、MnS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nS(s)Mn2+(aq)+S2-(aq),其溶度积常数为K sp=c(Mn2+)c(S2-),根据图象,可计算FeS的K sp数值为K sp(FeS)=c(Fe2+)c(S2-)=1×10-20,CuS的K sp数值为K sp(CuS)=c(Cu2+)c(S2-)=1×10-35,MnS的图线在CuS的上方,因此MnS的溶度积常数大于CuS的溶度积常数,即K sp(MnS)大于
1.0×10-35,故B正确;
C、根据图象,FeS的图线在MnS的上方,则K sp(FeS)>K sp(MnS),若将MnS、FeS 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Fe2+浓度大,再加入足量的浓Na2S溶液,发生的反应为MnS沉淀少于FeS,故C正确;
D、根据图象,ZnS的图线在MnS的上方,则K sp(ZnS)>K sp(MnS),向含Mn2+、Zn2+的稀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同类型物质,溶度积小的优先产生沉淀,因此先析出MnS沉淀,故D错误;
故选D。
8.球形干燥管浓盐酸、二氧化锰①③⑤④②将装罝空气全部排尽,以免生成的TiCl4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水解 b 吸收未完全反应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出现白雾TiCl4+(2+x)H2O TiO2• xH2O ↓+4HC1,制备时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促进水解趋于完全,所得TiO2• xH2O经焙烧得TiO2
【分析】
(1)仪器F用于吸水,仪器F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装罝A用于制取氯气,装罝A所用的试剂名称是浓盐酸、二氧化锰;
(2)实验时,先装入药品,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将容器中的水蒸气、氧气等排除,加热反应,反应完毕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将装置内的氯气、CO等排出;
(3)四氯化钛极易水解,能与装置中的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
(4)冷凝管水流应逆流效果好,反应中有未反应的氯气及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污染空气,所以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
(5)四氯化钛极易水解,能与装置中的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6)加热促进四氯化钛极易水解,所得TiO2• xH2O经焙烧得TiO2。
【详解】
(1)仪器F用于吸水,仪器F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装罝A用于制取氯气,装罝A所用的试剂名称是浓盐酸、二氧化锰;
(2)实验时,先装入药品,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将容器中的水蒸气、氧气等排除,加热反应,反应完毕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将装置内的氯气、CO等排出,操作顺序为①③⑤④②;(3)四氯化钛极易水解,能与装置中的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所以在通Cl2前先通入CO2
气体并持续一段时间,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TiCl4遇空气中水蒸气发生水解;
(4)由b进冷水起冷凝作用好,反应中有未反应的氯气及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污染空气,所以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所以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及挥发的HCl,以免
污染空气;
(5)四氯化钛极易水解,能与装置中的空气里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6)利用化合物TiCl4可制备TiO2,TiCl4+(2+x)H2O TiO2• xH2O ↓+4HC1,制备时
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促进水解趋于完全,所得TiO2• xH2O经焙烧得TiO2。
9.Cr2(SO4)3、CuSO4 3.2≤pH<4.3 Fe(OH)3、CaSO4
HSO3-+2Cu2++2H2O=Cu2O↓+SO42-+5H+HSO3-+H+=SO2↑+H2O 5.6 金属铬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分析】
(1)由Fe2O3、CuO、Cr2O3与硫酸反应分析;
(2)根据图表可知铁离子完全沉淀而铜离子不沉淀pH为3.2≤pH<4.3,所以在除铁操作中,需要除去Fe3+和CaSO4。
(3)亚硫酸氢根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和铜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以及氧化亚铜;
(4)根据K sp[Cr(OH)3]=c(Cr3+)·c3(OH-)来计算
(5)金属铬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6)根据原理写出方程式:采用季胺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RN—OH),使庞水中CrO42-与树脂上的O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详解】
(1)Fe2O3、CuO、Cr2O3与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CuSO4、Cr2(SO4)3,浸出过程中除了生成Fe2(SO4)3外,主要还有CuSO4、Cr2(SO4)3;
(2)根据图表可知铁离子完全沉淀pH为3.2≤pH<4.3,所以在除铁操作中,需要除去Fe3+和CaSO4,相关操作:①加入石灰乳调节pH到3.2≤pH<4.3;②将浊液加热到80℃,趁热过滤;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Fe(OH)3、CaSO4;
(3)硫酸氢根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和铜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以及氧化亚铜,发生的反应为:2H2O+HSO3-+2Cu2+=Cu2O↓+SO42-+5H+,在酸性环境下,亚硫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之间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毒性,能污染空气,HSO3-+H+=SO2↑+H2O;(4)当离子浓度≤1×10-5 mol·L-1认为沉淀完全,若要使Cr3+完全沉淀则要保持c(OH-)≥
==4.0×10-9 mol·L-1,pH=14-(-lg4.0×10-9)=5.6=a;
(5)金属铬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6)采用季胺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RN—OH),使庞水中CrO42-与树脂上的O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离等知识点,难点(2)注意会运用溶液的pH值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分离,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杂质且不引进新的杂质。
10.2△H1+3△H3大于80
t V
mol/(L·min)cd b 乙容器相当于甲加压,
加压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先达到平衡;同时加压使得平衡向着气体分于数减小的方向,即逆向移动,故CO含量乙<甲180 kPa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2)①利用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大小进行判断;
②v(CO2)=△n/Vt;
(3)①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各物质的浓度、含量不再改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以此进行判断;
②图中先出现拐点,对应的压强大。
③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详解】
(1) i.Fe2O3(s)+3CO2Fe(s)+3CO2(g)△H1
其中CO产生的反应是:
ii. C(焦炭,s)+O2(空气,g)=CO2(g)△H2<0
iii. C(焦炭,s)+CO2(g)=2CO(g)△H3>0
i×2+iii×3得:以焦炭炼铁的反应:3C(焦炭,s)+2Fe2O3(s)4Fe(s)+3CO2(g)的△H=2△H1+3△H3;
(2)①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Fe2O3(s)+3CO
2Fe(s)+3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3(CO2)/c3(CO)=50.6。
当反应温度为1150℃,高炉中n(CO):n(CO2)=4:1时,Qc=c3(CO2)/c3(CO)=1/43<50.6,反应正向进行,故v正大于v逆;
②n(CO2)=
3
1
2.2410
22.4?
L
L mol-
⨯
=100mol
K=c3(CO2)/c3(CO)=64,c(CO2)=4c(CO),得平衡时n(CO2)=4[100mol-n(CO2)],得
n(CO2)=80mol,v(CO2)=
80
·
mol VL tmin
(3)iii. C(焦炭,s)+CO2(g)=2CO(g)△H3>0
①a.2c(CO2)=c(CO)没有指明正逆速率,故错误;
b.应为2v正(CO2)=v逆(CO),故错误;
c.气体质量发生变化,容器体积不变,气体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d.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改变,气体质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cd。
②下图为甲、乙两容器中CO的百分含量(CO%)与时间(t)的关系示意图,其中代表乙容器的是b,乙容器相当于甲加压,加压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先达到平衡;同时加压使得平衡向着气体分于数减小的方向,即逆向移动,故CO含量乙<甲。
③甲中C(焦炭,s)+CO2(g)=2CO(g)
起始量/mol 0 2
变化量/mol x/2 x
平衡量/mol x/2 2-x
2-x+ x/2=2×4/5
x=0.8
k=
2
20.8
(100)
2
0.8
100
22
mol mol
kPa
L
mol
kPa
L
-
⨯
⨯
⨯
=180 kP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分析,影响因素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平衡常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明确发生反应的原理,掌握焓变、反应热、物质的量的计算,试题计算量较大,对学生化学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11.p >3d l07 27 2Cu2++4I-=2CuI↓+I22Cu+I2=2CuI > A
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恰好从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改变
【分析】
(1)碘的价电子5s25p5,从电子填充能级来看,碘属于p区元素;碘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失电子难,铜4s能级上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故第一电离能:I>Cu。
(2)Cu是2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Cu原子先失去4s能级1个电子,再失去3d能级1个电子形成Cu2+;
(3)根据铜离子和碘离子对应的氧化产物知识来回答;
(4)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其中的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后的颜色,根据铜和碘单质间的反应来回答;
根据碘离子和硫离子的还原性顺序来分析;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来回答.
(6)利用淀粉作指示剂,反应结束时,碘消耗完,蓝色消失。
【详解】
(1)碘的价电子5s25p5,从电子填充能级来看,碘属于p区元素;碘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失电子难,铜4s能级上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故第一电离能:I>Cu。
(2)Cu是2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Cu原子先失去4s能级1个电子,再失去3d能级1个电子形成Cu2+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10,Cu原子有7种不同能量的电子,Cu2+具有2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3)根据题意:还原性Cu>I->Cu+,碘离子对应的氧化产物是单质碘,铜离子做氧化剂时被还原为低价的亚铜离子,2Cu2++4I-=2CuI↓+I2;
(4)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其中的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的缘故,加入金属铜,金属铜可以和碘单质反应,即2Cu+I2=2CuI↓;
碘离子的还原性比硫离子的还原性弱,所以碘单质可以和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和碘化氢。
(5)化合价升高的汞元素所在产物Cu2HgI4是氧化产物,故选A。
(6)利用淀粉作指示剂,反应结束时,碘消耗完,蓝色消失。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溶液恰好从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