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
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
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
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晒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
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母亲被子上的几何图形是指()
A.印在上面的图案。
B.打的补丁。
C.房屋的阴影。
D.太阳的阴影。
2.母亲的被子是清凉的,原因是()
A.被雨水淋了。
B.被子太薄。
C.被子太旧。
D.没怎么晒到太阳。
3.“这些情节不是偶然”,意思说的是这些情节()
A.很久才出现。
B.过几天就出现。
C.几乎天天出现。
D.隔几天才出现。
4.短文以_____这件事开头,着重描写了母亲的手,告诉我们母亲用手背为子女阻挡___________,用手心为子女___________,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5.第5、7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说说短文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开心阅读。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在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信任——(___________)暖和——(___________)娇嫩——
(___________)
2.对“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
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
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3.联系课文说说在五粒豌豆中,你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粒?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课外阅读。
做成好事
一个罕见症.患儿,病情突然恶化,需要立即手术。
没有钱,就无法手术,孩子(),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
经当地报纸报道后,有好心人开始为孩子捐款,但是,这些零散的捐款根本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其实,还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提及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那就是,即使筹够了孩子的手术和治疗费用,也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钱花了,孩子却没救回来,人财两空。
因为孩子的病非常罕.见,治愈率很低。
这时候,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看到报纸后,一下子送来了救命的20万元。
孩子被及时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很成功,孩子得救了。
当地报纸找到并采访了这位好心的中年人。
记者问了他一个问题:“患儿的病情很罕见,治疗的成功率其实很低,很多人对要不要帮助这个孩子,其实是()的。
毕竟,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大家还是希望能尽量把善心和善款用在刀刃上。
你为什么会()地捐助20万元?”
中年人说:“我没有想太多,因为孩子的病等不得,所以我就马上捐了。
现在,孩子的命救下来了,在我看来,我是做成了一件好事,我很欣慰;如果手术没成功,孩子没能保住,那只是我的好事最终没能成功,但我做的,仍然是好事,我不会因此而后悔。
”
有些好事做了,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没能成
功;。
在他看来,这就是他所做的好事之间唯一的区别。
而每做一件好事,无论结果如何,所带来的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是一样的。
好事做成了,当然()。
如果没能成功,做了,就是好事。
1.给加点字标注读音。
2.解释词语的意思:
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四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毫不犹豫 B.尽善尽美 C.命悬一线 D.心存疑虑
4.给文中横线部分选择合适的一句话()。
A.还有些好事,不但做了,而且成功了。
B.还有些好事,我直接不做。
5.中年男子为什么明明知道孩子的病不一定能治好,还要一下子捐助那么多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赞同男子的说法和做法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
了。
1.选择()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眼睛和耳朵(____),牙齿(_____),门牙(_____)。
它们四肢(____),跑起来很快。
爪子(____)、(____)。
浑身长满了
(_____)。
4.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很多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你能试着找一种动物写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
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①)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
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②),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③)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
1.给文中标有①②③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
①恳求哀求要求(_______)
②希望期望渴望(_______)
③抓住攥紧牵着(_______)
2.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这位女护士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
”说完就放下电话。
||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
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一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
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到达——(_______)
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A.拉 B.牵涉 C.挂念
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D.电话
6.文中表现老王和老母亲说话时共同特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
7.“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飞龙
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
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
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
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
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
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
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
1.请你为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皮膜(mé mó)蝙蝠(biān biǎn)
支撑(chēnɡchěnɡ)翼龙(jì yì)
空地(kōnɡkònɡ)空中(kōnɡkònɡ)
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一对。
(1)恐龙翼龙(________________)
A.医生病人B.船码头
C.文具钢笔D.香蕉苹果
(2)水鸟小鱼(________________)
A.母鸡鸡蛋 B.山羊青草
C.老鼠猫D.果树果实
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从文中找出,用“_____”标出。
八、课外阅读。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拿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
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块,50块。
”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
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大的贡献了。
”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上走出来,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
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
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对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量力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这一门“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
”这是为什么呢?你赞同妈妈的话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到不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只要尽力就行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
黄帝的传说
①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
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②黄帝生性爱民,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
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
黄帝不得已,叹息道:“若我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
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
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③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他心中焦虑不安。
为了振奋军心,黄帝派人去东海的流波山捉来一只叫“夔(kuí)”的怪兽,把它的皮剥下来做了鼓面。
然后,黄帝又派人将雷泽湾中的怪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了鼓槌。
另外,黄帝还准备了八十面上等的牛皮鼓。
再次与蚩尤作战时,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夔”皮鼓和八十面牛皮鼓一起响了起来,声音震天动地。
黄帝的兵勇气倍增,蚩尤的兵丧魂失魄,最终蚩尤大败而逃。
④蚩尤平时把铁块石头当饭吃,头跟铜铸的一样硬。
他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
于是,黄帝命人把“夔”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
黄帝给蚩尤戴上枷锁,杀了他,然后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
蚩尤死了以后,他身上的枷锁被抛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每一片枫叶上,都有蚩尤枷锁上的斑斑血迹。
⑤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
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1.这个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是因为蚩尤非常勇猛,黄帝怕打不过
他
B.黄帝最后用“夔”皮鼓制伏了蚩尤,“夔”是雷泽湾中的怪兽
C.诸侯都尊奉黄帝为天子是因为他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
D.看到“铜头铁额”这个词语,就能想到蚩尤
3.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黄帝具有
_________的品质。
4.说说这个故事的神奇之处。
(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的内容,给这个故事再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田野
唐政伟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
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
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
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英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
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
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
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英…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____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和孩子们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之情及的心情。
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_________;描写的“香”有__________________。
5.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多选)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野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野兰回来栽培。
几年间,庭院里就有了
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带我一起去。
我们沿谷底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
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
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上,到处生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到。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不仅连声叫好,而且又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栽培。
不料父亲拦住了我,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
我说:“这里兰草的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
”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味道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欣赏观赏]的盆景,自然就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
父亲的话是对的。
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会有几个人
知道它而来欣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到潭边,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
它不以别人的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 )以献媚处世,( )会像家兰那样失去自己的[品质品格品性]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心上。
从那以后,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
1.在文中[ ]内选择恰当的词,在下面画“”。
2.在文中( )内填写关联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兰的品格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5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却父亲的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
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
于是,父亲东
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
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
每一次,父亲都不惧风雪,护送弟弟,坚持治疗。
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
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
②还是一个冬季。
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
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
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
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
父亲得知,喉头
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
③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
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
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
”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
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
父亲临走前,抚着我的头,叮嘱道:“娃儿,好好念书,冬天快过去了。
”
④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
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⑤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
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
感谢你,父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列举了父亲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①自然段中的“不惧风雪”一词概括了父亲面对风雪护送弟弟时的表现,请将这一情景进行具体描写。
(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话“冬天快过去了”仅仅是指冬季快结束了吗?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的话对我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探秘。
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
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