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1. (1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í________废,就好了。

②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________尽职守。

③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guō ________不舍。

④(蝈蝈)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qī________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2. (7分) (2017八上·扬州期末) 默写。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6) 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3. (17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词语。

①不见曦月曦:________
②沿溯阻绝溯:________
③飞漱其间漱: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篇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了山的高峻和连绵,写水出突出了不同季节水的特点。

B . 这篇文章有很多骈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就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 三峡的猿声“哀转久绝”,与山高峡长有关,因为猿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响起容易引起回声。

D . 文章结尾引用了渔歌,既能让人体会到峡长、声哀,又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气氛,使文章留有余韵。

4.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曾叔卿,建昌①南丰人,巩②族兄也。

家苦贫,即心存不欺。

尝买西江陶器,欲贸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③。

有从之转售者,与之。

既受直矣,问将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

”叔卿曰:“不可。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此物必不时泄④,故不以行。

余岂宜不告以误子。

”其人即取钱去。

居乡介洁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

妻子困于饥寒,而拊庇孤茕⑦,唯恐失其意。

起家进士,至著作佐郎。

熙宁⑧中,卒。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②巩: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不果行:没有成行。

④泄:畅销。

⑤介洁:耿介高洁。

⑥介: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⑦拊庇孤茕:安抚孤独者。

拊,fǔ,同“抚”,安抚。

茕,qióng,孤独,无依靠。

⑧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A .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B .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C .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D .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2)解释句中加线词语。

①既受直矣()②余岂宜不告以误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有从之转售者,与之。

(4)曾叔卿为什么要告诉对方“北方新有灾馑”呢?
(5)文段是写曾叔卿的,为什么还要写妻子“拊庇孤茕”?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
5. (21分)(2019·蒙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贊”的简单感叹。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

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

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

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

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

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

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3日05版,有删减)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4)阅读第④段,下列观点与文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 . 语言贫乏现象,只是表现为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B . 网络语言等有了新的迅猛增加,反而使语言显得贫乏了。

C . 网络语言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D . 网络用语,也是表情达意的方式,也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5)结合本文的主要观点,请你“善用语言”,对下面材料中“没文化的”说些什么?
湖边有一群鸟,有文化的人看到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没文化的却只会说:“哇!好美!哇!还有鸟!”
6. (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并回答问题: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

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

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

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

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

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似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

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

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

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

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摘自《读者》2008年第5期)
(1)“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品读下文,作者都从“那一响”中读懂了哪些人?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11分)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塑造的水浒英雄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汉子,但也同时塑造了三位女将,请写出其中两位女将及其绰号:
①②
(2)《水浒》中一直安分守己、隐忍退让的林冲最后被逼上了梁山。

请简要概括一个能反映林冲隐忍退让性格的情节。

(3)下列故事出自《水浒》,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故事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

A.大闹桃花村B.汴京城卖刀C.智取生辰纲D.三打祝家庄我选择(),理
由: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 (15分) (2018七下·东台期中)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如果想将同学们所写的名言或诗句在班内展示,可以采用什么形式?(任写两种)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作文。

请以“幸福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 600字左右;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答案:2-5、
答案:2-6、
答案:2-7、
答案:2-8、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答案:4-5、
考点:
解析: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答案:5-5、
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考点:
解析: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