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民俗风情)11端午日(沈从文) 省赛获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
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lào()饼。

(2)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liàng()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2.根据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1)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

红运:
(2)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
...,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本命年:
(3)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
..直到年根下。

发烧:
3.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

B.这是当地人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奶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

D.这是奶奶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

4.综合性学习。

(1)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携手结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2)你们当地过年的习俗是什么?
答:
(3)过年时,人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寄托着自己最美好的愿望。

相互见面时喜欢说吉利话、祝福的话,你听到过哪些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祝福语:生意人、官员、学生、工人、老人……)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5~9题。

5.“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是
(正面/侧面)描写,表现了“我”大吃大嚼的情景。

6.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能承上启下的句子。

答:
7.腊月初一炒的年货和平日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
8.“花生、瓜子、玉米花儿”在现在看来并不足为奇,为什么要“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答:
9.父老乡亲们如此重视过年,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春卷
舒婷
①春卷的普及范围是这样狭小,只有闽南人心领神会。

厦门和泉州虽同属闽南,春卷体系又有不同,一直在相互较量,裁判公婆各执一词,于是各自发展得越加精美考究。

②即使在厦门工作了好几年的外地人,也未必能吃上正宗春卷。

隆冬时节大街上小吃摊都有的卖,仿佛挺大众化的。

A其实,萝卜与萝卜须,吃起来毕竟有很大区别。

③有稀客至,北方人往往包饺子待客,而南方人就做春卷吗?也不。

即使上宾有如总统,春卷却也不肯召之即来。

第一要看季节,最好是春节前后。

过了清明,许多原料都走味,例如海蛎已破肚,吃起来满嘴腥。

第二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

由于刀工要求特别细致,所以第三还要有好心情。

当然不必像写诗那么虔诚,但至少不要失魂落魄到将手指头切下来。

④霜降以后,春卷的主力军纷纷亮相。

但是,抹春卷皮的平底锅还未支起来;秋阳熙熙,小巷人家屋顶尚未晾出一簸簸海苔来。

这时候的包菜尚有“骨”,熬不糜;红萝卜皱皱的,还未发育得皮亮心脆;海蛎还未接到春雨,不够肥嫩;B总之,锣鼓渐密,帘幕欲卷,嗜春卷的人食指微动,可主角绝不苟且,只待一声嘹亮。

⑤终于翡翠般的豌豆角上市了,芫荽肥头大耳,街上抹春卷皮的小摊排起了长龙。

主妇们从市场回家,倾起一边身子走路——菜篮子那个重呀!
⑥五花肉切成丝炒熟;豆干切成丝炒黄;包菜、大蒜、豌豆角、红萝卜、香菇、冬笋各切成丝炒熟,拌在一起,加上鲜虾仁、海蛎、鳊鱼丝、豆干丝、肉丝,煸透,
一起装在大锅里文火慢煨。

⑦这是主题,桌上还有不少文章。

⑧春卷皮是街上买的,要摊得纸一样薄,还要柔韧,不容易破。

把春卷皮摊平桌上,抹上辣酱,往一侧铺张脱过水的香菜叶,撒上絮好油酥过的海苔,将上述焖菜挤去汤水堆成长形,再撒上蒜白丝、芫荽、蛋皮、贡糖末,卷起来就是春卷。

初涉此道的人往往口不停地问先怎么啦再怎么啦,延误时机,菜汁渗透皮,最后溃不成卷。

孩子则由于贪心,什么都多多地加,大人只好再帮垫一张皮。

因此鲁迅的文章里说厦门人吃的春卷小枕头一般。

⑨曾经到一个外地驻厦门办事处去玩。

那儿几个巧媳妇雄心勃勃想偷艺,要做春卷,取出纸笔,要我一一列账备料。

我如数写完,她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接。

再去时,她们得意洋洋留我午饭,说是今天有春卷。

我一看,原来是厚厚的烙饼夹豆芽菜,想想也没错,这也叫春卷,福州式的。

⑩C春卷在厦门,好比恋爱时期,面皮之嫩,如履薄冰;做工之细,犹似揣摩恋人心理;择料之精,丝毫不敢马虎,甜酸香辣莫辨,惊诧忧喜交织其中。

到了泉州,进入婚娶阶段,蔬菜类炖烂是主食,虾、蛋、海蛎、鳊鱼等精品却另盘装起,优越条件均陈列桌上,取舍分明,心中有数。

流传到福州,已是婚后的惨淡经营,草草收兵,锅盔夹豆芽,粗饱。

⑪做春卷是闽南许多家庭的传统节目(传统闽南家庭的家务多由女性承担)。

小时候因为要帮忙择菜,锉萝卜丝,将大好的假期花在侍候此物上真是不值,下定决心讨厌它。

我大姨妈是此中高手,由她主持春卷大战,我们更是偷懒不得。

大姨妈的“春卷情结”影响了我们,除夕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无一不是因为吃多了春卷而半夜起来灌醋揉肚子干呕的。

⑫每每发誓,轮到我当家,再不许问津春卷。

⑬不料我公公、丈夫、儿子都是死不悔改的春卷迷。

今年刚刚入冬,儿子就计
较着:“妈妈,今年我又大了一岁,春卷可以吃四个吧?”丈夫含蓄,只问我要不要他帮拎菜篮子。

公公寡言,但春卷上桌,他的饭量增了一倍。

D只好重拾旧河山,把老节目延续下来。

⑭幸亏我没有女儿。

⑮可惜我没有女儿。

10.春卷好吃,却不能“召之即来”。

结合文章,概括其中的原因。

答:
11.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

请你从画线的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结合选文进行评点。

(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答:
12.作者最后庆幸“幸亏我没有女儿”,却又叹息“可惜我没有女儿”。

这似乎十分矛盾,但又在情理之中,结合选文及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对此的理解。

答:
13.在舒婷笔下,春卷是如此富有人情味。

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美食。

请任选以下一个情境,描绘你与亲人或朋友共享某一种美食(“春卷”除外)的情景。

(要求:不少于50字)
(1)节日里(2)饥饿时(3)游玩中
答:
四、写作训练
14.【写法借鉴】这篇文章巧妙使用了夸张手法,如“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烧火烧得连炕都能烙饼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炒的年货之多。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也运用恰当的夸张手法,写一段文字。

(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1)tǒnɡ烙(2)ji晾
2.答案:(1)好运气。

(2)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转一次。

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3)这里指非常迷恋专注,狂热爱好。

3.【解析】选D。

不是无知、迷信,而是一种美好祝愿。

4.(1)答案:元宵节清明节
(2)答案(示例):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年三十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

(3)答案(示例):生意人:恭喜发财!
官员:鸿运当头,步步高升!
学生:学习进步,明天更比今天好!
工人:心想事成!
老人:越活越年轻!
5.答案:侧面
6.答案(示例):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回答时,可抓住“炒完一锅又一锅”来
考虑。

答案:种类多、数量多。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回答时,要思考“一家人团团围坐”是一年到头,吃着自己的果实,心头的幸福感。

答案:既可以尽情享用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又在阖家团聚中增进了感情。

9.答案:热爱生活,纯真可爱。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结合语境作答,即第③段,抓关键词句提炼。

答案:(1)要看季节,最好是春节前后;(2)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3)要有好心情。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赏析。

根据提示,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抓住句子某一方面的特点简要品析,语言清晰、流畅,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物或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A句用萝卜和萝卜须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精心制作的正宗厦门春卷和小吃摊上所售的春卷的天壤之别。

其中也渗透了作者对正宗春卷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示例二:B句“主角绝不苟且”形象地刻画了春卷的矜持,千呼万唤始出来,“锣鼓渐密”“帘幕欲卷”“食指微动”细致描写了大家对春卷的极度期待。

示例三:B句“只待一声嘹亮”自然地引入下文的春卷制作过程,承上启下。

示例四:C句用恋爱与厦门春卷作比,巧妙地将恋爱时期的心理特点与厦门春卷的精工细作的特点相对照,描摹细致,富有情趣。

示例五:D句把春卷比喻成“旧河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制作春卷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隆重(制作春卷是作者心中难以舍弃的情思),表达出作者对春卷“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欲罢不能的复杂情感。

示例六:D句中的“只好”一词用得极妙。

“只好”表达出作者对春卷欲罢不能、勉力为之的复杂情感,又与上文相承接。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分析时,要围绕对春卷的喜爱,对家、家人浓浓的爱,结合春卷的制作、美味等方面作答,意合即可。

答案(示例):制作春卷,很辛苦;春卷实在美味,忍不住吃多了,难受;传统女主内,没女儿,女儿就不用受这份罪了,因此说“幸亏我没有女儿”。

但是这种美味以及其中包含的浓浓的家庭温馨却因没有女儿,有可能不能延续下去,实在是“可惜”。

因此两者并不矛盾,都写出了作者对春卷对家的浓浓的爱。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内容充实,情境明确清晰,美食具体,有情景描写,符合字数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流畅。

答案(示例):饿极了的我,望着那么美味的小笼汤包,口水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抓起汤包就往嘴里塞,“好烫!”我捂着嘴巴叫了起来。

下一次我吸取教训,先轻轻地咬一口皮,顿时,汁儿涌进了我的嘴里,好醇、好润、好香。

14.答案:示例一:草地上的雾特浓而且湿,浓得连两步之近的物体都看不见,湿得草地像刚刚淋了一场透雨。

示例二:我有个邻居叫团团,团团长得太胖了,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起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