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形成和传播”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的形成和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条件;知道机械波的种类――横波和纵波;明确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波的模型的建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波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机械波形成时某个质点与介质中所有质点的关系,体会个别和整体的关系.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械波形成过程分析.
2.难点:对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的振动情况和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波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体验与观察
师:我们来表演一个游戏.同学们分成A、B两组,按个头从矮到高的顺序各站一排,A组同学站立观看,??B组??同学从一端依次下蹲、起立.然后B组同学观看,A组同学演示.同学们认真表演.课堂气氛活跃.
师:观察到了什么?
生:好像是波浪在前进.
2.体会机械波的形成及形成条件
投影图片(带操表演).
师:观察带操表演时彩带的形状,然后用你课桌上的绳子也模仿一下带操表演.学生观察后得出彩带上有的部分凹下去有的部分凸起来,然后三人一组积极活动起来.有直接抖动的,有手握住一端拉平后再上下抖动的,还有一人握住一端不动,另一人握住另一端上下抖动的.
师:我们看到绳子的运动也像波浪在前进,我们把它叫做绳波.我们还知道哪些波?
生:水波、声波、无线电波等.
师:像水波、绳波、声波,我们称为机械波.我们把绳子抽象成一个一个紧密相连的点.绳波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绳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生:绳子上后面的点被前面的点带动,后面的点动起来了后就形成了绳波.当我的手握住绳子一端不抖动时,绳子形不成绳波.当我握住一段特别短的绳子上下抖动时,也不能形成绳波.形成绳波的条件:要有振动;要有振动得以传播的较长绳子.
师:振动的形式在绳子上传播出去就形成了绳波.最先振动的点,我们称为波源,振动得以传播的物质我们称为介质.所以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波源和介质.我们把机械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刚才见到的绳波就是横波,同学们用桌上的轻弹
簧,按课本第26页图12.1-5演示一下纵波,再观察横波和纵波的不同.
同学们踊跃演示,认真观察横波和纵波的不同.
师:声波也是机械波,那声波是横波还是纵波?观看视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通过观看视频可让学生理解记忆声波是纵波,并且理解横波和纵波的不同.
3.观察体会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师:我们可把绳子抽象成一个一个紧密相连的点.为更好地观察每个点的运动,我们在绳子上系一个红布条,然后观察红布处绳子的运动.
生:红布处的点在上下地做机械振动,并没有随着绳波传播出去.
师:机械波传播的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后面的点本来没动,后来运动起来,所以传播的应该是振动形式.动起来后就有了动能,所以传播的还有能量.
师:质点获得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生:是从波源传递来的.
师:波在传播振动的同时,也将波源的振动能量传递出去.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总结:机械波的实质:①传播振动的一种形式.②传送能量的一种方?┦?.??即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
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
师:用你桌上的水盆、水,按照课本第27页的“做一做”去观察水波.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波传播的只是振动形
式和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
4.随堂练习,课堂总结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建议:课本第25页“图12.1-3横波的形成”,分别画出了波在不同时刻的图象,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并研究波,开始就讲得难,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后面几节的内容教起来就很费劲,还有最后一句话:“其他几个图是随后几个时刻各质点的运动情况”,要想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所以我建议这部分内容可以先
不讲,等讲完第二、三节的内容之后再回来处理这一部分会好得多.课本的“问题与练习”中的第3题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在这里处理,费时,还收不到好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以游戏、演示、讨论、提问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情况,主动
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体验课堂活动的乐趣.
五、课后反思
在处理课本第27页“做一做”时,课堂演示效果并不好.原因是:水盆太小,看不清形成的水波;在水盆里放入纸屑,纸屑很容易被水浸湿.在以后教学时,教师可在课下带领学生去校园的水池边观察体会,水波很明显,把塑料袋剪下硬币大小的一块代替纸屑,这样就不容易浸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