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教案:《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如果你具备开始的勇气,就有了成功的豪情。
一、教学建议
复习本课内容时,先让学生对三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一个整体把握。
之后,让学生归纳出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各自特点。
使学生对三代的经济发展,不仅有纵向的认识,而且,也有横向的把握。
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①生产力的变化。
夏、商、西周的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春秋时,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铁器和牛耕,以奴隶集体劳动为主。
②经济活动状况。
夏、商、西周的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了较大发展。
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武器,但后来也开始向生活化、工具化发展。
纺织业、玉器加工业、陶瓷业、漆器业有了发展,后期煮盐业、酿酒业等有了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商业、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发展。
二、教学设计思路
商、周的青铜制造业
从使用石器、木器到制造青铜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上的飞跃。
夏朝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
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到西周时期,产品向生活化发展。
这些青铜器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器成为上古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
夏、商、西周的交通
夏朝的交通工具有很大的发展,已有专司车辆制造的“车正”。
《左传》记载大禹曾开九道。
到了商朝,开始形成辐射整个统治区域的交通网络。
西周的交通在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周王朝对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有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措施,设有不少与交通道路有关的官员。
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三代的商业发展,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夏、商、西周的农业发展
夏、商、西周的农业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夏、商、西周时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这一时期的作物品
种增多,到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大都出现。
耕作技术也有所提高。
人们已经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而且,有了较发达的历法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典型例题
例1 商朝的奴隶主常常驱使奴隶在田野里进行集体耕作,其根本原因是
A.奴隶的地位低下
B.奴隶主极其残忍
C.当时的牲畜较少
D.当时工具和技术落后
答案:D
例题分析:商代奴隶的“集体”劳动,体现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它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因而本题应选D。
例2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答案:D
例题分析:本题误区之一是把衣着织物原料简单理解为衣料;之二是麻织品和丝织品出现的先后时间。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用麻纺线织布的技术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从商代蚕丝业的发展程度,可以反证出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蚕丝,人们可能已经知道利用蚕丝。
而棉花种植传入较晚,其中非洲棉花经过中亚传入我国的时间大抵不晚于西汉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