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语教学之我见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英语教学之我见论文
中医英语教学之我见论文
【摘要】
就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中医英语教学中引入翻译理论和实践,实现课堂互动,切实提高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医英语教学改革翻译技巧
Abstract:Thepaperfocusesonhow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i n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byintroducingthetheoryoftranslat ion,reinforcingthepracticeoftranslationandenhancingclassroo minteraction.
Keywords: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thetheoryandpractice oftranslation;cross瞔
ulturalcommunication;classroominteraction;teaching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中医英语
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
全人类造福。

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

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
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
一空白。

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
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

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

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
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
子: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

)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

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

”译成英文“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

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

2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

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acid=de(去
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

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
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

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
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
闹出笑话。

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
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

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

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
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

另外,同一个
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
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

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
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
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
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
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

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
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bloodpressure”。

4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
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
义的文化人。

……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
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
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为文
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
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
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

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

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
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

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

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
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

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
报,2006,26(3):181182.
[3]Nid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J].Shangh 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109.
[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4(1):26.
[5]吴晓梅.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科技翻译的影响[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2):5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