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一中地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丽的龙凤之乡,有一座享誉塞外的明珠——乌丹一中。
乌丹一中
地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2013.3—2016.12 乌丹一中地理教研组
地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发展纲要为依据,以学校三年发 展规划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为指 引,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先进的教 育思想为理论支持,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校 本教研为工作重点,以教育科研为手段, 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意识教育,加强自我 学习和培训力度,力促全组教师更新教育 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充实专业知识,提 高教学技能,加强教育科研力度,使不同 层次的教师都能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在 新课程改革中获得发展机会,努力向学者 型、导师型的教师发展,使地理科组成为 充满活力、业务精良,在赤峰市有一定影 响力的专业教师团队。
2、专业素养提升举措
教育引领。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开 展 “今天你做教师幸福吗”的座谈会,走进 教师的心灵。
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努力创设 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理解尊重的干 群关系,合作友谊的同事关系。
强化读书。丰厚知识底蕴,新课程标准 也好,高效课堂也好,表面上教师在课堂 上渐渐淡出,实际上对老师的知识、技能 要求却越来越高。
教研组的共同愿景——“创建一个充满学习 气氛、追求卓越精神和体现踏实作风的学 习型组织和实践共同体”。
1、 加强理论学习,落实课改精神 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教研特色 3、加强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学有效性 4、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以教科研促进专业
化水平
二、教师队伍
(一)、师资结构分析
我校地理组拥有教师7人,其中高级教师5 人、中级教师1人、初级教师1人,市级骨 干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 学能手1人,旗级教学能手2人,旗级名师1 人,教育硕士1人,全部是本科学历,师资 力量较强。有着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 验和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学中都能独挡 一面,尤其是高级教师的引领示范。平均 年龄37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年龄段上。男 教师3人,女教师4人,男女比例合理。
荣誉称号变化 市级教学能手 市级骨干教师
旗级教学能手 旗级教学能手 市级教学能手 旗级教学能手 市级骨干教师
三、地理学科课程教学
总体要求: 以“五环节”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课程教学,制定《学科课程规划》、 《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开发学科特色的 校本课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实现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达到高级任职资格 获得市级教学能手
科研水平目标
参加旗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并验收通过
班主任能力目标
获得旗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
其他目标 (如特长等)
参加赤峰市地理教学课件大赛并获奖
2、阶段目标
2013—2014 学年度
力争市级骨干教师
2014—2015 学年度
力争自治区级骨干教师
2015—2016 学年度
力争国家级骨干教师
(三)、三年后师资
1、再有两名同志获得硕士学历; 2、教研组整体职称都在中教一级以上; 3、教研组成员都成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 4、继续承担我校的国家级课题:“五环节
”问题解决型课题研究,提交论文,每年 度每人两篇; 5、本组成员上旗级公开课每学年不少于两 次。
表4:乌丹一中地理教研组未来三年师资结构目标
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对新的教育理念知 之甚少
(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方法
1、师德教风建设举措
一是查纠结合。召开师德专题会议,把师 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 口,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二 是典型引领。注重用先进典型激励人,营 造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章立制。 组织教师学习《赤峰市市中小学教师职业 道德考核办法》。
(二)师德组风
良好组风建设是教研组发展的生命线,它 不仅能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影 响组内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作风和发展趋势 。因此,建设具有优良作风的教研组,是 教研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坦诚相助、勤 奋进取”一直是地理组一贯追求的优良作 风,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作风。
首先,坚持坦诚相助精神。教研组是一个 共同体,只有坦诚相助、团结协作,教研 组的每位教师才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凝聚力,不断增强本 组教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以增进教师间的情谊,营造和谐舒心的工 作氛围。中青年骨干教师发挥自身作用, 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全组教师的共 同提高。
龙凤之乡,人杰地灵
美丽的家乡翁牛特.flv
天人合一,古老神奇
“翁牛特”汉译为“神圣”之义,是古代的部落名称。翁 牛特,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厚,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 地之一。1971年,在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出土了 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大型碧玉龙,引起轰动,被世人誉为 “中华第一龙”,使翁牛特旗成为声名远播的“玉龙之 乡”。2004年,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 乡,发现了一件距今7000多年的“凤”型陶杯,亦引起 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凤”。神奇、美丽的翁牛特也因 “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凤”的出土,而成为驰名海 内外的“龙凤之乡”。
三届
班主任九年、备课组 长七年
三届
班主任八年、备课组 承担,获三等奖 长七年
表3:教学竞赛及论文发表情况
姓 名 竞赛、称号及荣誉
赤峰市骨干教师、
王小华
获得校级先进教育 工作者三次、翁牛
特旗名教师
赤峰市优质课大赛
田晶玉
一等奖、市级教学 能手、校级先进工
作者五次
侯淑霞
项阳
内蒙古自治区中学 课件大赛一等奖
姓名 王小华 田晶玉
性别 学历变化 女 本科→本科 女 硕士→硕士
侯淑霞 女 项阳 女 丁国明 男 赵立军 男 张飞天 男
本科→本科 本科→硕士 本科→本科 本科→硕士 本科→本科
职称变化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三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育科研力度,努力
向学者型、导师型的教师发展,使地理科组成为
充满活力、业务精良,在赤峰市有一定影响力的
专业教师团队。
乌丹一中 地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一、信念作风 二、教师队伍 三、地理学科课程教学 四、校本教研 五、知识管理 六、特色教研组建设
一、信念作风
(一)、学科宣言 我们给出的地理学科的学科宣言是:
田晶玉:汉族,中学高级教师,教育 硕士。任教以来,教学中注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习能力。课堂 教学亲切自然,教法灵活,将素质教 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 的教育效果。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论文《让学生快 乐的学习》一文,被评为赤峰市教育 教学论文一等奖
(四)、教研组的发展愿景
高一、高三 高二 高三 高三 高三 高一 高二
表2:担任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姓名 王小华 田晶玉 侯淑霞 项阳
丁国明
赵立军
张飞天
担任毕业班教 学工作
担任教育及其它工作
承担市级“图导图练” 课题项目
四届
教研组长四年 承担,获三等奖
三届
班主任四年
三届
一届
四届
班主任三年、备课组 承担,获三等奖 长八年、科技活动 中心主任五年
其次,坚持勤奋进取的拼搏精神。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 “事事往前赶,步步争主动”,对 待工作一如既往,用昂扬的激情、 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工作,扎扎 实实教研,共同打造一个生气勃发、 积极上进的教研组形象。
(三)优秀教师典型
王小华:汉族,中学高级教师,大学 本科。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学习教 育理论,锐意进取,大胆实践,承担 市级“图导图练”课题研究,取得丰 硕成果,多次担任教研组长,领导地 理组进行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可课程 改革实践。论文《增强创新意识,投 身课改大潮》获内蒙古自治区论文评 比一等奖。
国家级论文三篇、市级论 文二篇
赵立军 张飞天
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基本 功大赛一等奖、校级先进 工作者五次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 文一篇
旗级教学能手
国家级论文五篇、市级论 文五篇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赵立军)
1、总体发展目标(2013——2016)
师德目标
师德考核年年达到优秀
学历目标
获得硕士文凭
职称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具体实施
(一)、深入实践“五环节” 乌丹一中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环节一:展问 环节二:研问 环节三:释问 环节四:测问 环节五:拓问
环节一:展问
“展问”即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 展示。
教师首先要巧妙地创设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热情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 到课堂学习中来。
精心设计导学案,在导学案中展示问题 ,亮出本章节(课)和每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探索的问题及相关背景资料 。
发展目标
乌丹一中地理教研组,力争在三年的时间里
,以信念作风凝聚全组力量,以课程发展纲要为
依据,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三年规划为指引,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先
进的教育思想为理论支持,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校
本教研为工作重点,以教育科研为手段,加强师
德建设和职业意识教育,力促全组教师更新教育
项目校
国家级课题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使用导学案,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抓手; 2、小组合作学习,发扬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登台,充分各抒己见; 4、经常举行学科竞赛,开阔学生视野; 5、建立地理角,使之成为知识的百花园; 6、帮助学生发表论文。
四、校本教研
论文发表及其它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文 一篇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文 一篇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文 一篇 市级论文一篇
丁国明
区级优质课大赛八次均获 奖、市级基本功大赛2次 均获奖、市级优质课一次 获一等奖、旗级示范课六 次、市级骨干教师、市级 学科带头人、旗级教学能 手、获旗政府嘉奖一次、 校级先进工作者五次
进行组际合作探究。此环节首先强调学生的自主
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内和组际合作交流;与
此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了解学情。
环节三:释问
“释问”即小组展示、师生互导、问题 解决。
一是由各小组推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
二是将组际合作交流后仍未解决的问
题再呈现给教师,由教师引导、点拨加以
解决;
三是将把握不准、模棱两可、不能确
环节五:拓问
“拓问”即总结概括、提升意义、问题 拓展。
一是概括知能结构,总结规律方法; 二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
利于尖子生的提高,再补充一定数量难度 较大的习题供其选做,使其进一步拓展智 能空间,提升质量素质。
乌丹一中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据此,乌丹一中被评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
经纬间穿梭,国家事域外事事事皆知 天地内畅想,自然理人文理理理都通
学科宣言的阐释
地理教师,就像辛勤的播种者,在学 生的心灵中播撒心系天下的种子,放眼未 来,放眼全球,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地球 人。
地理教师,为学生点燃梦想,畅想人地 和谐的乐章,通晓天人合一之道,用自己 掌握的知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之成 为对人类发展有作为的人。
充满活力的乌丹一中地理组
表1:地理教研组教师基本情况
姓 名 性别 学历 职 称
出身年月 教龄 现任工作
王小华 女 田晶玉 女 侯淑霞 女 项阳 女 丁国明 男 赵立军 男 张飞天 男
本科 中学高级 1972.10 18 硕士 中学高级 1974.10 13 本科 中学高级 1973.5 16 本科 中学二级 1988.5 3 本科 中学高级 1969.9 22 本科 中学一级 1978.9 10 本科 中学高级 1970.7 21
环节二:研问
“研问”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评价。
教师将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成为激发学
生学习的动因。学生依案自学,研究问题。在自
主学习中学生独立解决了部分问题;然后将自己
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组内呈现出来
,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交Fra bibliotek学习成果;如果组内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将问题示于组外
定正误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弄清楚
。
环节四:测问
“测问”即监测目标、反馈指导、问题 训练。
就是完成当堂或一个章节的教学目标
和学习任务后,为了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监测目标达成情况,再利用检测单进行
巩固测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不
足,指导纠正,真正做到知识学到位,能
力有提高,不留知识死角和肓区。
乌丹一中
地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2013.3—2016.12 乌丹一中地理教研组
地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发展纲要为依据,以学校三年发 展规划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为指 引,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先进的教 育思想为理论支持,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校 本教研为工作重点,以教育科研为手段, 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意识教育,加强自我 学习和培训力度,力促全组教师更新教育 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充实专业知识,提 高教学技能,加强教育科研力度,使不同 层次的教师都能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在 新课程改革中获得发展机会,努力向学者 型、导师型的教师发展,使地理科组成为 充满活力、业务精良,在赤峰市有一定影 响力的专业教师团队。
2、专业素养提升举措
教育引领。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开 展 “今天你做教师幸福吗”的座谈会,走进 教师的心灵。
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努力创设 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理解尊重的干 群关系,合作友谊的同事关系。
强化读书。丰厚知识底蕴,新课程标准 也好,高效课堂也好,表面上教师在课堂 上渐渐淡出,实际上对老师的知识、技能 要求却越来越高。
教研组的共同愿景——“创建一个充满学习 气氛、追求卓越精神和体现踏实作风的学 习型组织和实践共同体”。
1、 加强理论学习,落实课改精神 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教研特色 3、加强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学有效性 4、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以教科研促进专业
化水平
二、教师队伍
(一)、师资结构分析
我校地理组拥有教师7人,其中高级教师5 人、中级教师1人、初级教师1人,市级骨 干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 学能手1人,旗级教学能手2人,旗级名师1 人,教育硕士1人,全部是本科学历,师资 力量较强。有着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 验和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学中都能独挡 一面,尤其是高级教师的引领示范。平均 年龄37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年龄段上。男 教师3人,女教师4人,男女比例合理。
荣誉称号变化 市级教学能手 市级骨干教师
旗级教学能手 旗级教学能手 市级教学能手 旗级教学能手 市级骨干教师
三、地理学科课程教学
总体要求: 以“五环节”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课程教学,制定《学科课程规划》、 《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开发学科特色的 校本课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实现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达到高级任职资格 获得市级教学能手
科研水平目标
参加旗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并验收通过
班主任能力目标
获得旗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
其他目标 (如特长等)
参加赤峰市地理教学课件大赛并获奖
2、阶段目标
2013—2014 学年度
力争市级骨干教师
2014—2015 学年度
力争自治区级骨干教师
2015—2016 学年度
力争国家级骨干教师
(三)、三年后师资
1、再有两名同志获得硕士学历; 2、教研组整体职称都在中教一级以上; 3、教研组成员都成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 4、继续承担我校的国家级课题:“五环节
”问题解决型课题研究,提交论文,每年 度每人两篇; 5、本组成员上旗级公开课每学年不少于两 次。
表4:乌丹一中地理教研组未来三年师资结构目标
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对新的教育理念知 之甚少
(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方法
1、师德教风建设举措
一是查纠结合。召开师德专题会议,把师 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 口,明确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二 是典型引领。注重用先进典型激励人,营 造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章立制。 组织教师学习《赤峰市市中小学教师职业 道德考核办法》。
(二)师德组风
良好组风建设是教研组发展的生命线,它 不仅能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影 响组内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作风和发展趋势 。因此,建设具有优良作风的教研组,是 教研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坦诚相助、勤 奋进取”一直是地理组一贯追求的优良作 风,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作风。
首先,坚持坦诚相助精神。教研组是一个 共同体,只有坦诚相助、团结协作,教研 组的每位教师才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凝聚力,不断增强本 组教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以增进教师间的情谊,营造和谐舒心的工 作氛围。中青年骨干教师发挥自身作用, 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全组教师的共 同提高。
龙凤之乡,人杰地灵
美丽的家乡翁牛特.flv
天人合一,古老神奇
“翁牛特”汉译为“神圣”之义,是古代的部落名称。翁 牛特,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厚,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 地之一。1971年,在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出土了 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大型碧玉龙,引起轰动,被世人誉为 “中华第一龙”,使翁牛特旗成为声名远播的“玉龙之 乡”。2004年,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 乡,发现了一件距今7000多年的“凤”型陶杯,亦引起 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凤”。神奇、美丽的翁牛特也因 “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凤”的出土,而成为驰名海 内外的“龙凤之乡”。
三届
班主任九年、备课组 长七年
三届
班主任八年、备课组 承担,获三等奖 长七年
表3:教学竞赛及论文发表情况
姓 名 竞赛、称号及荣誉
赤峰市骨干教师、
王小华
获得校级先进教育 工作者三次、翁牛
特旗名教师
赤峰市优质课大赛
田晶玉
一等奖、市级教学 能手、校级先进工
作者五次
侯淑霞
项阳
内蒙古自治区中学 课件大赛一等奖
姓名 王小华 田晶玉
性别 学历变化 女 本科→本科 女 硕士→硕士
侯淑霞 女 项阳 女 丁国明 男 赵立军 男 张飞天 男
本科→本科 本科→硕士 本科→本科 本科→硕士 本科→本科
职称变化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三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高级教师
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育科研力度,努力
向学者型、导师型的教师发展,使地理科组成为
充满活力、业务精良,在赤峰市有一定影响力的
专业教师团队。
乌丹一中 地理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一、信念作风 二、教师队伍 三、地理学科课程教学 四、校本教研 五、知识管理 六、特色教研组建设
一、信念作风
(一)、学科宣言 我们给出的地理学科的学科宣言是:
田晶玉:汉族,中学高级教师,教育 硕士。任教以来,教学中注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习能力。课堂 教学亲切自然,教法灵活,将素质教 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 的教育效果。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论文《让学生快 乐的学习》一文,被评为赤峰市教育 教学论文一等奖
(四)、教研组的发展愿景
高一、高三 高二 高三 高三 高三 高一 高二
表2:担任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姓名 王小华 田晶玉 侯淑霞 项阳
丁国明
赵立军
张飞天
担任毕业班教 学工作
担任教育及其它工作
承担市级“图导图练” 课题项目
四届
教研组长四年 承担,获三等奖
三届
班主任四年
三届
一届
四届
班主任三年、备课组 承担,获三等奖 长八年、科技活动 中心主任五年
其次,坚持勤奋进取的拼搏精神。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 “事事往前赶,步步争主动”,对 待工作一如既往,用昂扬的激情、 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工作,扎扎 实实教研,共同打造一个生气勃发、 积极上进的教研组形象。
(三)优秀教师典型
王小华:汉族,中学高级教师,大学 本科。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学习教 育理论,锐意进取,大胆实践,承担 市级“图导图练”课题研究,取得丰 硕成果,多次担任教研组长,领导地 理组进行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可课程 改革实践。论文《增强创新意识,投 身课改大潮》获内蒙古自治区论文评 比一等奖。
国家级论文三篇、市级论 文二篇
赵立军 张飞天
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基本 功大赛一等奖、校级先进 工作者五次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 文一篇
旗级教学能手
国家级论文五篇、市级论 文五篇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赵立军)
1、总体发展目标(2013——2016)
师德目标
师德考核年年达到优秀
学历目标
获得硕士文凭
职称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具体实施
(一)、深入实践“五环节” 乌丹一中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环节一:展问 环节二:研问 环节三:释问 环节四:测问 环节五:拓问
环节一:展问
“展问”即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 展示。
教师首先要巧妙地创设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和热情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 到课堂学习中来。
精心设计导学案,在导学案中展示问题 ,亮出本章节(课)和每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探索的问题及相关背景资料 。
发展目标
乌丹一中地理教研组,力争在三年的时间里
,以信念作风凝聚全组力量,以课程发展纲要为
依据,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三年规划为指引,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先
进的教育思想为理论支持,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校
本教研为工作重点,以教育科研为手段,加强师
德建设和职业意识教育,力促全组教师更新教育
项目校
国家级课题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使用导学案,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抓手; 2、小组合作学习,发扬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登台,充分各抒己见; 4、经常举行学科竞赛,开阔学生视野; 5、建立地理角,使之成为知识的百花园; 6、帮助学生发表论文。
四、校本教研
论文发表及其它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文 一篇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文 一篇
国家级论文一篇、市级论文 一篇 市级论文一篇
丁国明
区级优质课大赛八次均获 奖、市级基本功大赛2次 均获奖、市级优质课一次 获一等奖、旗级示范课六 次、市级骨干教师、市级 学科带头人、旗级教学能 手、获旗政府嘉奖一次、 校级先进工作者五次
进行组际合作探究。此环节首先强调学生的自主
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内和组际合作交流;与
此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了解学情。
环节三:释问
“释问”即小组展示、师生互导、问题 解决。
一是由各小组推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
二是将组际合作交流后仍未解决的问
题再呈现给教师,由教师引导、点拨加以
解决;
三是将把握不准、模棱两可、不能确
环节五:拓问
“拓问”即总结概括、提升意义、问题 拓展。
一是概括知能结构,总结规律方法; 二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
利于尖子生的提高,再补充一定数量难度 较大的习题供其选做,使其进一步拓展智 能空间,提升质量素质。
乌丹一中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据此,乌丹一中被评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
经纬间穿梭,国家事域外事事事皆知 天地内畅想,自然理人文理理理都通
学科宣言的阐释
地理教师,就像辛勤的播种者,在学 生的心灵中播撒心系天下的种子,放眼未 来,放眼全球,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地球 人。
地理教师,为学生点燃梦想,畅想人地 和谐的乐章,通晓天人合一之道,用自己 掌握的知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之成 为对人类发展有作为的人。
充满活力的乌丹一中地理组
表1:地理教研组教师基本情况
姓 名 性别 学历 职 称
出身年月 教龄 现任工作
王小华 女 田晶玉 女 侯淑霞 女 项阳 女 丁国明 男 赵立军 男 张飞天 男
本科 中学高级 1972.10 18 硕士 中学高级 1974.10 13 本科 中学高级 1973.5 16 本科 中学二级 1988.5 3 本科 中学高级 1969.9 22 本科 中学一级 1978.9 10 本科 中学高级 1970.7 21
环节二:研问
“研问”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评价。
教师将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成为激发学
生学习的动因。学生依案自学,研究问题。在自
主学习中学生独立解决了部分问题;然后将自己
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组内呈现出来
,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交Fra bibliotek学习成果;如果组内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将问题示于组外
定正误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弄清楚
。
环节四:测问
“测问”即监测目标、反馈指导、问题 训练。
就是完成当堂或一个章节的教学目标
和学习任务后,为了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监测目标达成情况,再利用检测单进行
巩固测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不
足,指导纠正,真正做到知识学到位,能
力有提高,不留知识死角和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