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疗法在Ⅲ~Ⅳ期重症压疮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性愈合疗法在Ⅲ~Ⅳ期重症压疮中的应用
黄英;韩薇;温丽
【摘要】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疗法在Ⅲ~Ⅳ期重症压疮中的应用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45例Ⅲ~Ⅳ期院内压疮(62处压疮)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2例(30处压疮)和观察组23例(32处压疮).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压疮护理,观察组患者依据压疮伤口情况采用水凝胶类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进行压疮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Ⅲ~Ⅳ期压疮伤口情况采用藻酸盐敷料、水凝胶类敷料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进行压疮伤口湿性愈合疗法,可提高伤口愈合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ist healing therapy on severe pressure ulcers in stage III-IV and summarize the nursing points.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V pressure ulcers (6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3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nd 23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ressure ulcer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derate dressing, hydrocolloid dressing and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 The wound healing time and wound healing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ist heal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wet dres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ressure ulcer wound in stage III-IV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pressure sore treatment, for it can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and increase the healing rate.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
【年(卷),期】2017(016)008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湿性愈合;压疮,重症;护理
【作者】黄英;韩薇;温丽
【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3;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
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3;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

多见于截瘫患者、昏迷和老年卧床患者,常发生在骨隆突处。

Ⅲ~Ⅳ期压疮为重症压疮,不但病程长,还有继发感染、造成局部筋膜或骨组织干性坏死的危险,造成患者及家属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增加家庭负担和压力[2]。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Ⅲ~Ⅳ期压疮患者23例,采用湿性愈合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Ⅲ~Ⅳ期院内压疮,以时
间顺序进行分组,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3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

①对照组,男12例,女 10 例,年龄 58~93 岁,平均(61.5±3.2)岁。

压疮部位:骶尾部11处,髋部8处,足跟部11处,合计30 处压疮。

压疮面积(2.0~6.0)cm×(4.0~10.0)cm,平均(3.7±1.2)cm×(7.1±1.6) cm。

压疮分期:Ⅲ
期压疮12例(18处压疮),Ⅳ期压疮10例(12处压疮)。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床头悬挂压疮警示标识,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无渣屑,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消毒、清洗,创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外科清创、机械清创以及自溶性清创。

首先患者创面应用碘伏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局部消毒处理,然后将压疮表面存在的脓性分泌物清除,通过乳酸依沙吖啶纱条进行填塞及引流处理,给予康惠尔药物贴敷,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若行自溶性清创,且渗液量偏多,可每2d更换1次敷贴;若患者创面处的坏死物已经完全脱落,肉芽处于生长期,可每隔3~4d更换1次敷贴;
若患者创面渗液量明显减少,肉芽基本生长完全且处于粉红色期,可每隔5~7d
更换1次敷贴;若渗出物多时应及时更换。

1.2.2观察组
1.2.2.1成立伤口护理组选1名护士参加本市某医学院伤口造口护士专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伤口护理的发展与现状,伤口相关的解剖与生理,伤口愈合的新理念(湿性愈合理论),伤口的评估、分类、记录,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急性伤口换药和慢性疑难伤口换药等。

培训考核合格后回院组建伤口护理组,由1名伤口专
科护士(本科,主管护师)和2名病区护士(大专,护师)组成。

对2名病区护
士分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重点学习如何根据患者伤口情况采用湿性疗法。

1.2.2.2伤口处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清创处理方式同对照组。

当伤口基底为黑色或出现较多黄色腐肉时,先用水凝胶类敷料(德湿舒水凝胶伤口敷料Hydrosorb,
德国保赫曼公司生产)、溶解、软化坏死组织,再使用透明敷料(Bioclusive,美国强生医疗有限公司生产)进行第二层敷料覆盖,贴敷范围应超过创面面积的1~2cm,每天更换3次;当伤口有较多红色组织并渗液多时,应用藻酸盐敷料(Algisite M Calcium,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吸收渗液,贴敷范围应超过创面面积的1~2cm,每天更换3次;当伤口无感染、肉芽新鲜时,给予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30 d治疗效果。

愈合时间:从确诊为Ⅲ期、Ⅳ期压疮至经治疗至创面完全愈合的天数。

治疗效果:治愈,溃疡愈合,创面完全修复;有效,创面面积缩小,渗出物减少,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无效,创面面积未缩小,渗出物未减少,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3]。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创面治疗效果比较(处数)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22 23创面数30 32治愈5 26有效9 6无效16 0 χ2 P总有效率/%46.7 100.0 33.067<0.01
3 讨论
3.1 干性愈合在Ⅲ~Ⅳ期压疮治疗应用中的局限性
在压疮护理上,过去一直采用以干性愈合理念为主的护理方法。

干性愈合理论认为压疮伤口愈合需要环境干燥、创面清洁干燥,以利于愈合。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干性愈合护理方法后发现,存在愈合环境差、愈合速度慢、需频繁更换敷料、更换敷料时会损伤创面以及交叉感染机会增加等缺点[4-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干性愈合进行伤口处理,应用康惠尔敷贴治疗,外敷纱布敷料,康惠尔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可减少外界因素对伤口的影响,但干性环境的局限性较强,不会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环境,这种局限性影响了患者伤口处的温湿度,抑制了上皮细胞的生长,易导致患者创面干燥或脱水,进而结痂,影响下一次药物更换,使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增加。

3.2 湿性愈合在Ⅲ~Ⅳ期压疮治疗应用中的优点
随着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在权威杂志《Nature》提出湿性愈合理论以来[3],湿性愈合理论逐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的行业指南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提出采用新型湿性敷料,使伤口保持在适度湿润的环境和适宜的温度下,加快伤口愈合[6]。

Ⅲ~Ⅳ期压疮具有久治不愈的特点,向深部发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质,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可并发败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引发患者死亡。

观察组根据23例患者Ⅲ~Ⅳ期压疮不同时期分别给予应用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进行压疮伤口处理,当伤口基底为黑色或出现较多黄色腐肉时,先用水凝胶类溶解、软化坏死组织,再使用透明敷料进行第二层敷料覆盖。

水凝胶类主要作用为自体清创,湿化焦痂和腐肉,使其易于移除[5];透明类敷料最大的特点是透明,便于观察伤口的情况,同时其可贴敷于伤口表面,保持创面的渗出液,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湿润环境,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减轻创面疼痛感[7-8]。

当伤口有较多红色组织并渗液多时采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

藻酸盐类是由天然海藻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纤维加工而成,吸收能力快,适用于高渗性伤口[7-8]。

其与
创面渗出液接触后,可吸收渗出物,形成凝胶,避免与创面的粘连,对外界异物、细菌具有阻隔作用,为创面创造出最佳愈合环境,加快伤口创面的愈合[4]。

当伤口无感染、肉芽新鲜时,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创面停留时间长,持续缓慢地释放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伤口的再上皮化和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加速皮肤组织的创伤愈合[9-10]。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
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依据患者Ⅲ~Ⅳ期压疮情况,联合采用水凝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敷料进行湿性愈合疗法,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5版,2013:167.
[2]李荣.干性愈合与湿性愈合疗法治疗Ⅱ期、Ⅲ期压疮的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4,28(5):1851-1852.
[3]WINTER G D.Formation of scab and the rate of epithelization of superficial wounds in the skin of the young domestic pig[J].Nature,1962,193:293-294.
[4]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2007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staging definition [J].Would Council Ent Ther J,2007,27(3):39. [5]FIORINI J, VENTURINI G, SCOTTI G, et al.Wound care management:impact on outcomes of nursing care[J].Prof Inferm,2016,69(4):214-224.
[6]HAESLER E, KOTTNER J, CUDDIGAN J, et al.The 2014 international pressure ulcer guideline:methods and development[J].J Adv Nurs,2017,73(6):1515-1530.
[7]SOULIOTIS K,KALEMIKERAKIS I,SARIDI M,et al.A cost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mong moist wound healing dressings versus traditional methods in home care patients with pressure ulcers
[J].Wound Repair Regen,2016,24(3):596-601.
[8]Thomas D R.Clinical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s[J].Clin Geriatr Med,2013,29(2):397-413.
[9]BOATENG J,CATANZANO O.Advanced therapeutic dressings for effective wound healing-a review[J].J Pharm Sci,2015,104
(11):3653-3680.
[10]SCOTT JUNIOR W N.Alginate dressings for treating pressure ulcers [J].Sao Paulo Med J,2015,133(5):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