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隙腐蚀
间隙腐蚀是发生于间隙及有停滞溶液之遮蔽表面处的局部电化学腐蚀。
若要产生间隙腐蚀,必须有一个间隙其宽度足够让液体进入,但却也可使液体停滞不流出。
因此,间隙腐蚀通常发生于开口处有百万分之几公尺或更小宽度的间隙。
粒间腐蚀
粒间腐蚀是发生在合金晶界及晶界附近的局部腐蚀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若金属均匀腐蚀时,晶界的反应只会稍快于基质的反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晶界区域会变得
很容易起反应而导致粒间腐蚀,如此会使合金的强度下降,甚至导致晶界分裂。
应力腐蚀
金属的应力腐蚀破裂(SCC)是指由拉伸应力及腐蚀环境结合效应所导致的破裂。
在SCC期间,金属表面通常只受到很轻微的侵蚀,但局部裂缝却很快沿着金属横断面传播。
产生SCC所需的应力可以是残留应力或施加应力。
裂缝会开始于金属表面上的蚀孔或其他不连续处。
在裂缝开始成长时,其尖端会开始向前,此时作用在金属上的拉伸
应力会在裂缝尖端处形成高应力,当裂缝尖端向前传播时,在裂缝尖端处也会产生电化学腐蚀而使阳极金属溶解。
裂缝会沿着垂直于拉伸应力的方向成长,直到金属破坏为止。
若应力或腐蚀其中任一停止,则裂缝将停止成长。
冲蚀腐蚀
冲蚀腐蚀可被定义为由于腐蚀性流体与金属表面相
对运动而导致金属腐蚀速率加速的现象。
当腐蚀性流体的相对运动速率相当快时,机械磨擦效应将会相当严重。
冲蚀腐蚀的特征为金属表面具有与腐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相
同的凹槽、蚀孔与圆孔等。
涡穴损伤
此类型的冲蚀腐蚀是由接近金属表面之液体中的气泡及充气孔穴破灭所造成的。
涡穴损伤通常发生在具有高速液体流动及压力改变的金属表面。
移擦腐蚀
移擦腐蚀发生在材料承受振动及滑动负荷的界面处,它会形成具有腐蚀生成物的凹槽或蚀孔。
当金属发生移擦腐蚀时,磨擦表面间的金属碎片会被氧化且某些氧化膜会因磨擦动作而剥落,因此摩擦表面间会累积可当研磨剂用的氧化物颗粒。
选择性腐蚀
选择性腐蚀是指固体合金内某一特定金属被优先去除的腐蚀过程。
此类型腐蚀最常见的例子是黄铜内之脱锌作用。
圖一腐蝕的形態
腐蚀速率之测试
在实验室中一般用来评估材料的耐蚀性及腐蚀行为有下列几种方式:
(1)计划性间歇测试法(Planned-interval tests)
腐蚀反应是涵括环境反应与金属反应两者。
计划性间歇测试法(ASTM G31)可显示两件事:环境之侵蚀性(corrosivity,reactivity)是如何随时间在改变,以及金属腐蚀度(corrodibility)是如何随时间在改变,溶液侵蚀性是由于腐蚀生成物浓度增高,溶液中所含原侵蚀性物种逐渐消耗短缺,或因微生物在溶液中生长或死亡等原因而随时间在改变。
金属腐蚀度通常会因腐蚀生成物有趋势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层而随时间在减缓。
但若腐蚀过程会大幅增高表面粗糙度,或保护层被破坏时,则腐蚀会随时间增长而增高。
测试之结果以腐蚀速度表示时,有两种方法可采行。
其一为以单位时间、单位表面积因腐蚀而减少之重量来表示腐蚀度,其最常用之单位为每天每平方公寸金属损耗之毫克数(mdd),另一方式是以单位时间的侵蚀深度来表示侵蚀度,
而其最常用之单位为每年所侵蚀之mils(mpy)。
当然此二种方式可因选择单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腐蚀度(mdd)表示的是一定时间内重量的变化量而已,计算可说是甚简单,只是所得数值即使是相同,侵蚀深度却会因材料密度之差异而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侵蚀度(mpy)是一定期间中之侵蚀深度,不管材料之种类如何,可于同一基准下做比较,所以在同一环境中,对各种材料之腐蚀速度做相对评价时会方便许多。
以侵蚀度或腐蚀度表示腐蚀速度在腐蚀形态为全面腐蚀时是很合适,然而对孔蚀、延晶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呈现局部腐蚀形态者而言,并非有效之表示法。
此类腐蚀之程度或状态不能用同样之表示方式决定之,有些场合可能需要以语言或照片来表现它。
例如孔蚀可用(A)单位面积之平均孔数(个/cm2)(B)平均孔面积(mm2)(C)最大或平均深度(mm)等表示。
(2)电化学测试法(electrochemical tests)
恒电位法(potentiostatic)或动电位(potentiodynamic)极化法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
图二为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包括恒电位仪
(potentiostatic)、工作电极(working electrode,WE)、参考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REF)、辅助电极(counter electrode,AUX)。
图二
工作电极为欲测量的试片,参考电极的功用是量测试片在目前环境下的电位,种类有饱和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银/氯化银电极(Silver-Silver Chloride)、铜/硫酸铜(Copper-Copper Sulfate)、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等,而辅助电极功用为与试片形成回路供电流导通,通常是钝态的材料,如白金或石墨。
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输出的电流、电压大小,由恒电位仪(potentiostatic)来控制,整个实验装置如图三。
图三
由恒电位法或动电位极化法纪录实验过程中,电位值或电流值之变化情形,可得一典型的极化曲线,如图四,图中曲线可分为阴极极化曲线(cathodic polorization)与阳极极化曲线(Anodic polorization),阴极极化曲线代表整个实验过程中,氢气的还原:2H++2e-→H2,而阳极极化曲线为金属的氧化(试片)M→M n+ +ne-【参考附录Ⅰ】。
图四
阴极极化曲线与阳极极化曲线的交点为金属的腐蚀电位(Ecorr),即为金属开始发生腐蚀的电位;腐蚀电流的求得有两种方法:塔弗外插法(Tafel extrapolation)和线性极化法(Linear polarization) 又称为极化电阻法(polarization resistance),塔弗外插法在腐蚀电位±50mv 区域附近,可得一线性区域,称为塔弗直线区(Tafel region),阴极与阳极极化曲线的塔弗直线区切线(βa 、βc)外插交于横轴,即为腐蚀电流(Icorr),可代表腐蚀速率。
然而,大部分的情况并不是如此单纯,在腐蚀电位±50mv 的极化曲线区域,可能不是线性关系,所以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线性极化法,在低电流时,电压与电流的对数有塔弗公式的线性关系,而在电流更低时,大约在腐蚀电位±10mv 的范围内,外加电压与电流密度也会呈线性关系,如图五,可由下列公式来表示,由此可求得腐蚀电流(Icorr)。
Rp =I E ∆∆=)(3.2c a Icorr c a ββββ+⋅
Rp:极化电阻βa:阳极曲线塔弗斜率βc:阴极曲线塔弗斜率
图五
问题与讨论
1.何谓腐蚀?腐蚀的型态大致上有哪些?
2.下列为碳钢在0.5N H2SO4中的阴极极化数据,请画出极化曲线图并决定其极化电阻(Rp)。
Current density(μm/cm2) 40 100 160 240 300 Cathodic overvoltage(mv) 1.0 2.5 4.1 6.3 9.0
3.比较塔弗外插法与线性极化法的优缺点。
4.在腐蚀工程上,用来测量腐蚀速率的方法有哪些?参考文献:
1. “腐蚀控制”,鲜祺振着,徐氏基金会
2. “腐蚀及其防制”,柯贤文,全华科技图书有限公司
3. “防蚀技术”,刘富雄,全华科技图书有限公司
钢铁的腐蚀
在金属材料中,钢铁的腐蚀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为它使用的范围很广,影响也很大;举凡桥梁、机械、结构物或关系公共工程的建设,无不与钢铁材料有关。
基本上,钢铁材料的腐蚀现象,主要也是由于化学及电化学因素所引起,而其常见的形式有:直接氧化腐蚀、均匀腐蚀、伽凡尼腐蚀、穿孔腐蚀、间隙腐蚀、应力腐蚀、延晶腐蚀、浸蚀腐蚀、空洞腐蚀和磨擦腐蚀等,由于形式很多包含范围很多,包含均匀腐蚀、伽凡尼腐蚀、穿孔腐蚀、间隙腐蚀、应力腐蚀、和延晶腐蚀等。
1直接氧化腐蚀
高温或缺乏水份的情况下,铁的腐蚀型态将不同于常温下的反应,而直接与氧结合,其反应式:
4Fe+3O2 2Fe2O3氧化铁
由于氧化铁并不够细致,因此氧气仍可渗入,并形成FeO(氧化亚铁)和Fe3O4(四氧化三铁)等氧化物,这样的情况在钢的热轧或是热处理时常会发生,称为鳞皮。
2均匀腐蚀(Uniform attack corrosion)
当一种金属置于电介质(或电解质)中,金属的某部分区域会比其他区域更为"阳极",而且这些区域的位置会不时移动,有时也会周而复始,这样的现象使得腐蚀现象在各处均匀发生,称为均匀腐蚀。
这种型态如平常我们所见的铁生锈即
属之,金属的高温氧化或是镍的成雾状(fogging)也都是均匀腐蚀的例子。
3 均匀腐蚀的量测
均匀腐蚀的速率,通常可以用几种单位表示。
国内外常用的有:每年侵蚀的公厘mm数、密尔mil数(mpy,mils penetration per year,1mil=1/1000吋=0.025mm)、和英寸数(ipy,inches penetration per year),但有时由于不易量度,也以损失的重量mdd (milligrams per square decimeter per day)或每年损失的重量再来推估mpy 等其它各种数值。
以钢为例,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约为25mdd,相当于5mpy。
一般来说,腐蚀的初始速率常较最终速率为大,因此测定腐蚀速率时,要记录整个过程,以外插法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错误。
而材料如果腐蚀速率在1mpy以
下为抗蚀性强(outstanding),50mpy以上防蚀性转劣(poor),在200mpy以上则是无法接受(unacceptable)。
4 伽凡尼腐蚀(Galvanic corrosion)
这种腐蚀发生于两种不同金属或是合金接触,而能产生伽凡尼电池(Galvanic cell)的情况,常用金属材料在海水中的伽凡尼电位序。
较具阳极的金属易受到腐蚀。
例如:在海洋工程中,以銲锡(铅-锡合金)銲接黄铜配件,因为黄铜的电位序较具阴极性,所以銲锡较易受腐蚀。
再从合金的观点来比较,如果电池效应发生在两相合金上,例如:钢中具有肥粒铁相和雪明碳铁相,则因为肥粒铁相较阳极性,雪明碳铁相较阴极性,就会产生电化学腐蚀,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两相合金其腐蚀抵抗力都较单相金属为差。
5 穿孔腐蚀(Pitting corrosion)
金属元件处于腐蚀环境中,由于位置的不同而使含氧量有浓淡之分,此时含氧浓度高之处为阴极,而含氧浓度低的地方为阳极,因而发生了腐蚀现象,这种电池效应又称为氧浓差电池(oxygen concentration cell)。
而穿孔腐蚀是属于一种局部腐蚀,它发生的起始位置就都是在含氧浓度不均或是材质不均的位置。
金属置于充气水中的孔蚀成长情形,它的发生首先是由于孔洞的底部氧不容易补充,缺氧的结果使得金属发生分解反应M→M++e-,而在孔洞上方的周围有较高浓度的氧,而发生还原反应O2+2H2O+4e-→4OH-,因此孔洞四周受到保护,而不会腐蚀。
这样的现象如果发生在酸性的溶液中(例如:HCl),溶液中所含的Cl-离子便会向孔洞的位置集中,使得孔洞中的H+浓度增加,而增加阳极的反应速率:
M+Cl-+ H2O MOH + H+Cl-
结果整个穿孔腐蚀的过程变成为自动催化的现象,而加速了整个腐蚀。
6间隙腐蚀(Crevice corrosion)
间隙腐蚀特别容易发生在机械元件接合的地方,例如金属垫圈或是铆接处。
它也是属于一种电池效应,但是隙缝一般需在特定程度大小的范围内才会发生,例如:有足够的宽度可使容易进入,足够窄使容易可以停滞等,所以在应用上或工程上必须要小心,避免发生足以产生间隙腐蚀的环境。
间隙腐蚀的机制很类似穿孔腐蚀的情况,首先是均匀腐蚀,然后因氧浓淡电池会引起阳极反应(缺氧区)和阴极反应(富氧区),由于间隙内氧的并无法补充,因此阳极反应会继续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因此产生了严重的腐蚀结果。
在不锈钢发生间隙腐蚀的现象中,有氯离子Cl-存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在NaCl溶液中,不锈钢的间隙腐蚀,是先由于氧浓淡电池所产生,阳极反应在此时生成正离子M+。
M M++e-
接着因为缺氧,所以阳极反应持续进行,形成高浓度的M+,并与NaCl溶液中的Cl-,形成M+Cl-。
7 应力腐蚀(stress corrosion)
应力腐蚀是一种应力与腐蚀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在材料受到局部应力或应力作用不平均时,受到高应力作用的区域会形成阳极,而受较低应力作用的区域则形成阴极,因此作用应力会使得腐蚀作用更为加速称谓应力电池(stress cells)。
应力腐蚀发生在冷加工的材料时,高度冷加工的区域会较低度冷加工的区域更具阳极性,另外在材料存在裂缝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应力腐蚀。
所以材料在制造加工的过程,必须藉由热处理来降低其应力避免腐蚀,或是选用抗应力腐蚀的材料,例如:在海水环境中可以钛合金以取代不锈钢。
在日常生活中,汽车板金经过敲击修整后会发生应力不均的现象,因而冷加工的部份较容易腐蚀,此部份必须由降低加工量或确实退火来防范。
8 延晶腐蚀(Intergranular corrosion)
又称为粒间腐蚀,是在金属晶界处发生局部腐蚀的现象。
就电化学的观点来看,由于材料的晶粒为阴极,而晶界一般为阳极,因此在均匀腐蚀的情况下,晶界处的腐蚀性仍稍大于晶粒处,如果在特殊情况下,材料的晶界抗蚀元素又相对
减少,延晶腐蚀的现象就会发生。
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304不锈钢在銲接过程常发生的情况,这种不锈钢如果如果加热或冷却于450℃~900℃之间(又称为敏感化温度),在晶界就容易析出碳化铬(Cr23C6),而使得附近的铬量不足,发生"贫铬区"的现象,由于铬是不锈钢防蚀的主要元素,加上晶粒与晶界的电池效应,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发生延晶腐蚀的现象。
防蚀的方法
防止腐蚀最有效的方式是藉由暸解腐蚀机制与腐蚀的成因,再找出适当的防蚀方法。
如前所述,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化学及化学作用,因此如果能阻
止或抑制腐蚀的发生,诸如:选用耐蚀或适当处理的材料,使用涂料、腐蚀抑制剂将金属表面和其环境隔开,大量使用阴极防蚀以防止化学电池的发生,或是使阳极形成钝化层以保护内部金属,均是有效的方法。
1 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选择适当的材料是防蚀的基本方法,例如:在适当成本考虑下使用不锈钢或是其他耐蚀材料。
但是这样的材料也并不一定能防止腐蚀的发生,例如:沃斯田铁系的不锈钢料如果经由銲接或高温缓冷的过程,到达425℃附近,会在其晶界析出碳化铬,此后此区域将因缺乏铬而迅速发生腐蚀的现象(此种现象又称为不锈钢敏化现象),因此如果使用在这样的场合,配合适当的处理是必要的。
此外,铸件在冷却过程发生的偏析现象会形成局部伽凡尼电池作用、材料经过冷加工所亦产生的
应力腐蚀现象,都必须经由均质化退火、弛力退火等处理来防治腐蚀的发生。
2覆层和抑制剂
用来防蚀的覆层大致分为有机质覆层、无机涂层和金属覆层两大类,有机质涂层如:油漆或喷漆,无机涂层如:珐琅质涂层、水泥涂层等都是,金属涂层则如:电镀、热浸法,电镀以镀铬为主,而热浸法中热浸镀锌则日益受到重视,更是近年来在钢铁防蚀应用上常用的方法。
有机质覆层的目的是隔离阳极和阴极,而油漆(paints)就是一般最常用的有机质覆层,它是由有机媒质(vehicle)、不溶性颜料(pigment) 与其他物质等混和而成,媒质的成份可以是植物油、亚麻仁油或桐油,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和挥发性稀释剂(thinner)的混合物。
无机涂层如果使用玻璃质珐琅必须保持没有裂隙,以往
常用的"彩色锅"就是这一类涂层的例子,但是热震(thermal shock)破裂是其主要弱点;水泥涂层可以使用涂布或喷敷的方式,一般厚度约为10~30mm,较厚的涂层可以用金属网来补强;化学转化涂层是目前常用的涂层方式,磷酸盐、铁氟龙都是这一类涂层的代表,阳极处理涂层更是铝及铝合金有效的防蚀方式。
金属覆层是近年来公共工程极为重视的防蚀方法,一般使用于土木营造、电力、通讯、铁道,造船等方面,良好的金属涂层,不但可以延长结构寿命,相较于有机涂层必须定期维修的缺点,金属涂层更具有成本经济、经年不必维修等特点,例如采用热浸镀锌构材或钢索的桥梁,就可以耐用数十年以上,而据文献指出:美国Brooklyn桥上的镀锌钢索使用就超过百年。
3 阴极防蚀
阴极防蚀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得被保护的金属成为阴极,这样就可以确保该金属不被腐蚀。
阴极防蚀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施以外部电压(impressed voltage),使得腐蚀反应停止或是反向进行,另一种是以他种金属作为阳极称为牺牲阳极(sacrificial anode),在阳极耗尽后只需更换新的阳极即可。
4金属钝化(阳极保护)
钝化或称为过动态(Passivity)是一种金属特殊的现象,它产生的现象是使得原先易受腐蚀的阳极金属反而受到保护。
有些金属在特定的环境下,会有活性的转变,也就是原先"活性"很强的金属,腐蚀速率应随电极电位而增加,但是当阳极极化电位到达某一定电位时,腐蚀速率反而急遽下降,形成钝化的现象,这种钝化的现象可以使得原先容易受腐蚀的金属(例如:铁),甚至在强酸中(例如:硝酸)
也不会受到腐蚀。
在活化-钝化转移的过程中,产生变化的临界的电位称为钝化电位,此时金属会产生一层30A°(1A°=10-10m)的钝化膜,保护内部金属不致招受腐蚀。
在工程应用上,钝化可以在一定的控制下达到防止腐蚀的效果。
容易产生钝化现象的金属有:铁、镍、铬、钛。
在金属"活化区"中,它的极化现象与一般非钝化金属相似,当电极间电位增加时,电流密度及腐蚀速率会随着增加,可是当电位达到临界电位,此时即进入钝化区,其间电流密度骤减,腐蚀速率急遽降低,电位如果再持续增加,金属就会形成过钝化现象,此时腐蚀速率又会再度增加。
利用金属钝化的特性,我们可以使其电位维持在钝化区内,达到特定金属的防蚀效果。
如前所述,有些金属在伽凡尼电位的顺序是属于阳极性较强的一端,但如果在受到较高电位(阳极极化)或是特定环境下将形成一层钝化层,而可以抑制腐蚀。
此外,应用上可以使用钝态剂使金属材料之腐蚀电位往较不易腐蚀(noble)的方向移动,常用的钝态剂有:铬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等无机氧化性物质,通常移动的电位不会超过数毫伏特或是数十毫伏特,应用的范围则是内燃机、整流器、冷却水塔等。
金属类腐蚀问答
问题 1 金属为何会生锈?
问题 2钢铁的防蚀方法有哪些?
问题 3 热浸镀锌的耐蚀性有何特征?
问题 4热浸镀锌所使用环境与耐用年限之关系?问题 5 热浸镀锌的优点有哪些?
问题 6热浸镀锌与涂装的经济性比较?
问题 7 任何材料均能热浸镀锌吗?
问题 8热浸镀锌的皮膜厚度多少?
问题 9 热浸镀锌作业流程有哪些?
问题10热浸镀锌皮膜的组织为何?
问题11 热浸镀锌之钢材性质是否会有变化?
问题12热浸镀锌有哪些用途?
问题13 热浸镀锌之大型钢构造物实例有哪些?
问题14热浸镀锌工厂有多少?
问题15 热浸镀锌钢材之使用会不会引起二次公害?
问题16热浸镀锌构造物在设计上应注意哪些?
问题17 热浸镀锌后高张力螺栓在摩擦接合部的疲劳强度是否会降低?问题18螺栓接合部之设计如何?
问题19 热浸镀锌后之钢材可否銲接?
问题20 混凝土中之钢筋是否适于热浸镀锌?
问题21 如何使钢材在热浸镀锌时变形减至最少?变形程度与钢材形状有关吗?
问题22 热浸镀锌所发生之钢材变形如何矫正?
问题23 局部不做热浸镀锌处理可行吗?
问题24 銲接部可得到相同的锌附着量吗?
问题25 螺栓、螺帽之锌附着量多少?
问题26 热浸镀锌后之钢材可否做弯曲加工?
问题27 热浸镀锌表面为何会产生白锈?
问题28 何谓「烧掉」、「锌垂」、「残灰」?
问题29 为何热浸镀锌表面光泽会消失?有时又会呈现不定状态?
问题30热浸镀锌可否着色?
问题31 热浸镀锌之伤痕或剥离如何补?
问题32热浸镀锌表面可否涂装?
问题33 热浸镀锌之规格为何?
问题34如何检验热浸镀锌质量?
问题35 如何验收构造物之热浸镀锌质量?
问题 1 金属为何会生锈?
金属本身虽具有优良之特性,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以单体存在,而必须
以氧化物、硫化物等安定化合物方式存在,也就是所谓的矿石。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得知如何自矿石中找到金属,并耗费极大的劳力去提炼出铁、铜、锌、铝等以资利用。
然而金属曝露在大气中,铁易产生红锈、铜生绿锈、锌和铝生白锈。
这是因为金属本身常会与水份、二氧化碳、氧气等安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状态,结果即生成"锈"。
金属拥有多种固有特性。
例如:将金属置入某一溶液中,其将会有自溶液中析出阳离子的倾向发生,此即所谓〝离子化倾向〞。
有关主要元素离子化倾向的顺序如下:(易离子化)钾>镁>铝>锰>锌>铬>铁>钴>镍>锡>铅>(氢)>铜>银>铂>金(难离子化)。
金属变成阳离子是一种锈蚀现象。
由上表得知:铁较镁、金较铁难离子化,即不易锈蚀。
然而,在金属的锈蚀型态上又有含水份的电化学锈蚀和不含水份的其他
锈蚀之区别。
所谓电化学锈蚀就是金属由于雨水、海水、结露等的湿润,或是和其它电解质作用,产生非金属化合物的一种变化。
一般而言,金属锈蚀大半是这种型态。
所谓其它锈蚀就是金属在高温或常温下,由于氧化、硫化现象所产生的化学锈蚀(干蚀),或是由于细菌等所产生的生物锈蚀。
问题 2 钢铁的防蚀方法有哪些?
构造用材料中,钢铁占有其重要地位。
但在一般的环境下,钢铁易生锈,所以适当的防蚀处理是必要的;一般锈蚀的抑制方法,其原理不外乎下列四种:
A.覆盖遮断法。
B.钢铁上之披覆材表面形成一种耐蚀性的静态安定性的腐蚀生成物。
C.使素材表面之局部电池发生减少。
D.改变环境中之锈蚀状态,使锈蚀形成减少。
一般防蚀方法,即为上述四种原理之组合,可做以下之分类:
问题 3 热浸镀锌的耐蚀性有何特征?
热浸镀锌的耐蚀性主要有下列两大特征:
【A】皮膜保护作用:
镀锌皮膜之腐蚀生成物为一致密的强力保护皮膜,使以后之锈蚀难以继续进行。
其与钢材的比较如图一。
但一般的腐蚀速率,因与其使用环境与期间之差别而有所不同,锌的耐蚀性约为钢铁的10至25 倍。
例如在严苛的海岸地区,锌与铁的腐蚀速率比较如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