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班级建设中的德育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初中班级建设中的德育管理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
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对于初中学校来讲,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异
常关键,而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因此,农村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抓好农村初中班级建设,一定要以德育管理为基础,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有效资源,协调一致,切实
增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健全体制,加强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要建立较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建设,从而为
农村学生德育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1、建立相应的德育管理措施。
制定相应的德育管理制度,将德育管理纳入
正轨,责任到人,让学校的德育有章可循,才能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取得较好
的效果。
2、加强教师德育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发挥教师的模
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先进个人评优评先等活动,激励教师
在德育方面的关注度,进而带动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3、加强学生德育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德育理论学习,加大对学生
德育干部队伍的管理,利用升旗仪式或各种活动对学校的德育模范进行表彰,对
德育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进行表彰,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对德育的
重视,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将德育培养当作自己的职责,让学生主动
进行德育教育与德育反思。
4、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促进
作用。
重视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在校园中张贴相应的标语,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
阅读,严禁学生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另外,要将学校、家庭、社会有
机结合起来,多和学生家长沟通,与三者协调德育的形式、内容和措施,为学生
德育建设塑造一个健康的有保障的外部环境。
二、提升德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要对农村初中进行更好的德育渗透,要求德育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具备
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高的德育管理水平,而面对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1、德育管理者要努力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作为农村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德
育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想要更好管理班级,进行德育管理,就要不断学习,养成“多做奉献,少讲索取”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谨言慎行,为
学生做好榜样。
第一,作为最直接的德育工作者,要多学习有关教育和心理的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科研能力;第二,德育管理
方法要不断创新,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管理现状,班主任只有掌握更多的德育管理
办法,才能够适应实践的需求。
2、德育管理者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作为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
要想做好班级德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第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德困生”面前更应该控制好,不发怒,也不要大喜大悲,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三,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关心学生,和学生做知心“朋友”。
三、重视班级德育工作的情理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只是真理的仓库。
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
就是冷漠,缺乏热情。
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
”教育是为了
培养人的美好的心灵,而教育工作者最大悲哀莫过于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得木讷。
在德育教育中,只有德育工作者拥有纯真的情怀,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儿来。
所以,德育工作者应当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突出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情理性,着力
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1、加强学生德育理论的学习。
班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理论的灌输,加强学生德育实例的讲解,比如社会上的好人好事、热点评论,利用班会课展开讨论,实事求是,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2、加强情理教育。
初中学生的德育问题体现方方面面,如果只是以强硬的姿态处理问题,势必会事倍功半。
在班级管理当中,德育工作者要时时留意学生的情感动向,以同辈人的身份将情理融入说理当中,让学生消除戒心,愿意敞开心扉,剖白内心,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更有说服力和生命意识。
3、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初中德育管理当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农村学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把握并深度分析,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
第一,多学习,及时更新班级管理观念,放低姿态,将初中生与自己平等看待。
第二,真情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师的关心爱护,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化教育。
第三,耐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细心的观察,在课堂外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予以充分的了解。
教师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和观念,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才能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四、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
农村初中学生在校时间80%是在课堂之中,因此,要在班级建设中进行德育管理,抓好课堂是关键。
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与各科任教师进行协调,要求科任教师在备课时依照德育大纲,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之上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当中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语文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的同时也要求学生体会文章中暗含的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师讲解作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在理清文章到底有几次“看花”之后,让学生思考第一次看花的情景与第二次看花的情景有何不同,从而让学生从讨论、交流中体会作者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进而教育班上的学生,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亲情、友情,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人生的道理,理解生命的意义。
而
音体美的教学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传唱爱国主义歌曲,欣赏具有爱国情怀画作等。
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相对复杂繁重,开展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建设,还要深入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丰富校园德育文化,并且要联系家庭、社会,从整体上进行德育工作的建设,为农村德育工作开展打造一个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开辟农村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学生德育建设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