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综合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________
争:________
触:________
折:________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_______。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________。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 阅读理解。
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②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④
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
②曰:名叫。
③缁(z ī):黑色。
④向者:刚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衣(______)素衣而出(2)衣缁衣而反(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迎而吠之
B.将扑之
C.一人虽听之
D.无稽之谈
[3]联系短文,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按原文填空。
[2]给“之”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弈秋 B.他,指前一人 C.的 D.鸿鹄 E.指弈秋的教导(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2)一人虽听之(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4)虽与之俱学(______)
[3]解释句意,写在横线上。
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
②炳烛:点燃烛火。
③安:怎么。
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______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_______。
[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训练。
刮骨疗毒
羽①尝②为流矢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④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⑤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⑥之。
时羽适⑦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⑧,盈于盘器,而羽割炙⑨引⑩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
(注释)
①羽: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有名的勇将。
②尝:曾经。
③流矢(shǐ):乱箭。
④创(chuāng):伤口。
⑤镞(zú):箭头。
⑥劈:用刀破开。
⑦适:恰好。
⑧流离:淋满。
⑨炙:烤,这里指烤熟的肉。
⑩引:取,拿。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羽尝为流矢所中(zhōng zhòng)。
(2)当(dāng dàng)破臂作创。
[2]与“羽尝为流矢所中”的“为”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D.请画地为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后此患乃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的关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②其耒(lěi)③而守株,冀④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注释:①株:树桩。
②释:放下③耒(lě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④冀:希望。
[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1)兔走触株。
(a.离开;b.跑)(2)因释其来而守株。
(a.于是;b.因为)
[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而身为宋国笑
[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
”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
③暮:晚。
④何:为什么。
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
⑥为人臣:做臣子的。
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闻之(_______)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_______)④善哉(_______)
[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____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语段阅读。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⑩。
注释:①尝:曾经。
②诸:众,各。
③游:游玩,玩耍。
④子:果实,指李子。
⑤折枝:折,弯曲。
把树枝压弯了。
⑥竞:争着。
⑦走:跑。
⑧之:它,这里指李子。
⑨唯:只有,仅。
⑩信然:确实这样。
[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_______。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说其姓字②。
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焉。
闲静④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⑤,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⑥,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⑦知其如此⑧,或⑨置酒⑩而招之。
注释:①何许:什么地方。
②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③因:因此,因而;④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⑤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⑥嗜酒:非常爱好喝酒;⑦亲旧:亲戚朋友;⑧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⑨或:有的、有时;⑩置酒:准备酒。
[1]请你说出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并说说自己喜欢五柳先生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①涉:过,渡。
②遽:急忙,立刻。
③契:用刀雕刻,刻。
④是:
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
⑤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
⑥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1]对“刻舟求剑”中“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寻找
B.要求
C.请求
D.追求
[2]对“舟止”中“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脚
B.停止
C.阻止
D.中止
[3]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
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
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
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
[4]与“刻舟求剑”的寓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A.自相矛盾
B.亡羊补牢
C.守株待兔
D.揠苗助长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l)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
(______)
(2)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______)
(3)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认为别人都是一无是处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______)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或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1)宋人或得玉(______________)(2)子罕弗受(______________)(3)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4)故敢献之(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中画“”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
[3]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 ;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
(填四字词语)
[4]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6. 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
一儿以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及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
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及其日中____________,此不为
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____________。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
[1]根据原文填空。
[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划线字注音。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盂沧孰汝知乎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
②我以________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
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
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课内阅读选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志在高山()
A.记
B.记号
C.志向
D.心情
[2]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A.告诉
B.说
C.称为
D.认为
[3]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 )。
A.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
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C.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
D.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
[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恋人间始终如一、忠贞不渝的爱情。
C.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