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知识点总结(培优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D
解析:D
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晶莹是水蒸气由气态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白雾弥漫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霜满枝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选D。
2.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 B
解析:B
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
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C
解析:C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符合题意;
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
22cm=2.2dm
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
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D
解析:D
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A
解析:A
(1)冰雪融化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1) 、(3)吸热,故选A。
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C
解析:C
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同时也加快了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水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降低了水分的温度,同时也减慢了水分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C
解析:C
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故A错误;
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A
解析:A
A.蒸发是汽化的一种,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无法吸热,不会沸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纸锅温度升高,会使纸锅燃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由于疫情的影响,寒假期间出行的人们优先选择自驾出行,小明发现车载空调温度设置过高,前挡风玻璃容易出现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不一会儿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出现在前挡风玻璃的内侧
B.水雾消失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
C.对玻璃吹热风,只用了升高液体的温度方法来加快蒸发
D.空调制冷时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使制冷剂汽化A
解析:A
A.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挡风玻璃液化形成小水滴,附在挡风玻璃的内侧,故A正确;
B.打开除雾开关,对着前挡风玻璃不断吹热风,小水滴汽化变成水蒸气,导致水雾消失,故B错误;
C.对玻璃吹热风,水滴表面的空气流速增加了,表面温度也升高了,故C错误;
D.空调的制冷剂,气态由压缩机压入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又变为气态,发生汽化,从而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室外的热交换器中,气态制冷剂通过压缩体积又变为液态,发生液化。
故D错误。
故选A。
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
解析:D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是液化现象,故C 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11.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
关于这种效果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主要有()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C
解析:C
【分析】
干冰是固态,喷洒出来变气态,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出现白雾。
为了达到舞台效果而喷洒干冰,干冰会迅速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形成了“白雾”。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解析:D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问题
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与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原因相同的是()
A.黄河冰凌B.冰雪融化
C.草叶露珠D.枝头挂霜C
解析:C
【分析】
冬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雾气。
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是由于热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上所致:A.黄河冰凌是因为水由液态凝固成固态所致,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是因为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露珠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液态所致,故C符合题意;
D.枝头挂霜是因为空气直接由气态凝华成固态小冰晶所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过程。
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吸收热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的水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5.疫情期间,武汉市有些街道进行消杀。
图甲是雾炮车向空中喷酒有消毒作用的水,从而达到对主要干道消毒的目的。
喷洒后还能起到降温作用,能降温的原因是由于水______;该雾炮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若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2km/h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8km/h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
个人防护要用到酒精消毒喷雾器。
图乙是某酒精消毒喷雾器,内装有100mL 的消毒液,若其中酒精的体积占75%,水的体积占25%,则瓶中消毒液的质量为______g ;瓶内的消毒液喷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过不了一会儿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
蒸发吸热485汽化
解析:蒸发吸热 4 85 汽化
[1]水在蒸发(汽化)时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这样造成周边温度下降。
[2]解设总路程为s ,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111
22s
s t v v ==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222
22s
s t v v == 则汽车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12121212
12km/h 18km/h km/h 4m/s 2214.422112km/h 8km/h v v s s v s s t t v v v v ⨯+===⨯===+++ [3]酒精的体积V 1=75cm 3,水的体积V 2=25 cm 3,所以消毒液的质量为
131********.8g/cm g 75cm 1g/cm 2c 855m m m m V V ρρ=+=+==⨯⨯+
[4]酒精和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16.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
如图丙是秒表所示时间为___________s 。
-
14390200
解析:-14 3.90 200
-℃。
[1]由甲图可知,温度计中的液面在0℃以下,故其示数为14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需记录准确值、估计值,并注明单位,图乙物体的长度为3.90cm
~之间都可以)。
(3.89cm 3.92cm
[3]由丙图可知,该秒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30s,大表盘的分度值为1s,所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3min20s,即200s。
17.请根据图中的序号所表示的物态变化过程:
选择3个写出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并举一个实例:
例如:(3) 熔化冰块化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液化雾或露(1)汽化水沸腾或湿衣服晒干(4)凝固水结冰
解析:(2) 液化雾或露(1) 汽化水沸腾或湿衣服晒干(4) 凝固水结冰[1]依照题例可选(2),气体变成液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实例为雾或露,其他正确也可。
[2]依照题例可选(1),液体变成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气化,实例为水沸腾或湿衣服晒干,其他正确的也可。
[3]依照题例可选(4),液体变成固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实例为水结冰,其他正确也可。
18.小美同学对某固体加热,图反映了该固体先熔化成液体再到沸腾的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
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它的熔化时间为______min,它的沸点为______℃。
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698
解析: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698
[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的熔点固定为晶体。
[2]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
[3]由图可知,固体在0℃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为熔化过程,时间为6min。
[4]由图可知,该物质在98℃时再次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沸腾,沸点为98℃。
19.在浴室里洗澡,浴室的玻璃窗上会蒙上一层“白雾”,这是______现象,这层“白雾”出现在窗______(填“内”或“外”)侧。
洗完澡过了一会儿,镜子上的“白雾”不见了,这是______现象。
液化内汽化
解析:液化内汽化
[1][2]在浴室里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即我们看到的“白雾”,这是液化现象,这层“白雾”出现在窗的“内”侧。
[3]洗完澡过了一会儿,镜子上的“白雾”不见了,这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C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889497100103103103103
(1)本实验应使用 ______ (水/纸/酒精)温度计;
种类沸点
水银357℃
酒精78℃
(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 ______ ℃;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
(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 ______ 热,但温度 ______ ,盐水的沸点为 ______ ℃;
(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
水银91吸保持不变103盐水的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分析】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
解析:水银 91 吸保持不变 103 盐水的
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
【分析】
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
(1)[1]盐水的沸点是103℃,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水银的沸点357℃高于盐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2)[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1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1℃。
(3)[3]根据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4][5][6]由记录的数据可见,盐水的温度升高到103℃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盐水的沸点是103℃,并且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
(5)[7]25分钟后,盐水中的水蒸发了很多,盐水浓度升高,沸腾时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因此沸点升高可能与盐水的浓度增大有关。
三、解答题
21.在通常情况下,许多物质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都是稳定不变的。
这些稳定不变的物理量既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自然界平衡与和谐的本质反映。
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
请仿照示例,就任一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
(示例)问题:如果水的密度变小,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如何变化? 猜想: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增加。
问题:______;猜想:______。
解析:如果水的凝固点变低,会更容易结冰吗?凝固点变低,冬天会更难结冰
[1][2]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水的凝固点,如果水的凝固点变低,是否会更容易结冰;然后作出猜想,凝固点变低,即凝固的温度变低,那么水要降低更低的温度才能结冰,所以冬天会更难结冰。
22.近几天“凉山火灾”导致31名扑火人员遇难的消息让我们深感震惊与悲伤。
事实上,森林火灾一直是世界各国的难题。
在灾难发生后,国内不少人将眼光集中到飞机灭火上,以此来更高效的扑灭森林火灾、减少人员伤亡。
实际上,早在很多年前,中国就已研制出消防用直升机—AC313直升机(如图所示),该直升机通过螺旋桨使飞机获得升力,并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来实现垂直起飞及降落,其内部采用的是先进发动机以降低油耗。
AC313直升机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加装有机腹水箱和水炮系统。
执行灭火任务时,AC313机腹水箱可装4吨水,水炮喷射距离达40米,并可实施侧向、俯仰方向的灭火。
当水箱内水用完后,可采取空中悬停吸水、地面注水两种方式补水。
除灭火功能外,消防直升机还有救援功能,机内配备有各类载式红外照相机、夜视仪、热像仪、温度计、浮标水样分析仪等侦检仪器,便于侦察检测。
机上的侦察设备可将图片、音视频等影像资料发回地面指挥部,以便遥控指挥。
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信息∶采用先进的发动机
物理知识∶发动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机内配备有温度计侦检仪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消防直升机还有救援功能,机内配备有温度计侦检仪器
[2]液体温度计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液体体积膨胀,示数升高。
23.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2-℃ ,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为103℃ ,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解析:20℃
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正式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题意知道,从0℃到100℃对应个刻度数是:
103-(-2)=105,
即该温度计上,每格表示的温度是: 1000.9524105
≈℃℃ 所以,根据题意知道,当该温度计示数为19℃时,对应的温度应该是:
(19+2)×
0.9524℃≈20.00℃ 答: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0.00℃。
24.(1)在海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业主要将冰块盖在新鲜海产品的上面来保鲜,为什么一定放在上面,而不是放在下面呢?
(2)小华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他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解析:因为冰块熔化时吸热,导致冰块周围的温度降低,而冷空气的密度较大,会向下运动,因此冰块下方的温度会更低,故应将新鲜的海产品放在冰块下方,即冰块放在上面. 喷洒杀虫剂,罐内液态的杀虫剂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汽化吸收热量,所以当人们喷洒了一会儿杀虫剂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
【分析】
(1)将冰块盖在新鲜海产品的上面来保鲜主要是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降低周围温度的原理,根据熔化吸热和冷空气密度较大进行分析.
(2)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而且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这些液体喷出时就会汽化为气态,汽化要吸热.
(1)因为冰块熔化时吸热,导致冰块周围的温度降低,而冷空气的密度较大,会向下运动,因此冰块下方的温度会更低,故应将新鲜的海产品放在冰块下方,即冰块放在上面.
(2)喷洒杀虫剂,罐内液态的杀虫剂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汽化吸收热量,所以当人们喷洒了一会儿杀虫剂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