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发展的涵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技术发展的涵义
一,什么是技术
“技术”一词,英语为technology,原意为木匠。

它源于希腊语techne和logos,意为艺术、技巧和言词、说话,技术为两者的结合。

技术作为人类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与科学概念一样,也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对技术的本质和意义的考察研究,起始于古希腊。

古代西方科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把技术看作是制作的智慧。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培根(F.Bacon)曾提出要把技术作为操作性学问来研究。

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D.Diderot)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最先对技术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而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直到现在,许多辞书上的技术定义,基本上没有超出狄德罗的技术概念范畴。

我国《辞海》对技术一词的注释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

如电子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

”“除操作技术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综上所述,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二,什么是技术发展
经营技术的方向与品种发展的方针的实现,都要以技术发展这个步骤为基础。

技术发展方针涉及技术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方式、利益等方面。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资金来源和实际需要,以及企业所处行业技术发展的特点,量身定做和选择合适的技术发展方针。

三,技术发展的特征
1,自然性和社会性
技术作为人用来延长他的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决定了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必须依靠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现代技术更是人类自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果。

2,物质性和精神性
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活动方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不仅是改造自然地资料和手段,包含着物质因素,而且还是“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是“怎样生产”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或“操作方法的知识”,即实践的知识体系。

马克思明确提出,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是二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统一。

3,中立性与价值性
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观点:技术中立论和技术价值论。

前者认为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在政治、文化、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

后者则认为,任何技术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善恶、对错甚至好坏的价值取向。

4,主体性和客体性
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主体因素有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现代技术活动中,经验性的技能、诀窍和规则仍然是必要的。

5,跃迁性和累积性
技术史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

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往往通过简单的工具对自然对象进行加工制作,这使材料加工技术在古代技术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代工业革命
侧重于解决材料加工技术发展对能源动力提出的新要求,从而能源动力技术成为近代各技术中的主导技术。

四,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自从人类社会的发端开始,人类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只不过是每个人是否明确清晰地感觉到和识别出来而已!
比如古老的保留火种的技术就是把雷电击中的枯树或者自燃起火的火种一直燃烧在岩洞洞穴中。

直到火燧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才得以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得以大大地改善!
大致地,可以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直到21世纪的信息时代、太空时代、生态时代共存的高度文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意味着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发展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表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已经越来越演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且成为整个人类的有组织的活动。

如果说,综合化和一体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的话,那么,计划化和全球化则意味着人类开始以国家或者全球为单位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它所蕴含的重要含义就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越来越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样一种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更多地通过开发自身来创造财富,特别是自身的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

因此,更多的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可支配财富,而较多的人力资源才意味着更多的财富。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将生产力理解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远远不够了。

可以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将越来越依靠人类自身智力资源的开发,人类将彻底重新融入大自然之中,从大自然的掠夺者变成大自然的友好伴侣。

如何理解技术发展的涵义
一、前言
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极大地改变了人
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从早期原始人的石器打磨、刀耕火种
到如今现代人的机器生产、精密制造,技术从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
的推动作用。

技术也是人类社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一方
面,它基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获得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
它的发展又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科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
技术的研究可以从内史的角度着手,也可以从外史的角度来进行,或
者通过内外史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二、技术发展史
根据人们对技术的哲学理解,技术史可视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历
史,它是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深人以及社会的进步而形成
和发展的”。

类似地,技术史也可视为“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
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历史科学,它的研究重点在于
揭示人类改造、控制自然的历史”,“是以历史例证的形式去揭示人们
如何去发明技术,并藉以驾驭自然的历史进程”。

对于技术的历史发展,还可以从多种视角对其加以梳理,从而显
示出不同侧面的技术史,这也是从一种分析性的视角去看技术的发
展。

1、器物视角
从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物化标志、作为在人工制品中的技艺凝结
方面来看,可以有技术的器具史,尤其是工具史,并且可视其为“技
术本体论史”的主干,也称为技术硬件史(the history of hardwares)或
机器史,也是人工制品的发展史。

这也是技术史最直观的展现。

2、活动与技艺视角
器具的变化,反映了造物水平的变化,也必然内含造物手段和方
法的变化,这是一种广义的“技艺”的历史性发展,由此也形成“技
术方法”的发展史。

西班牙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约瑟·奥特加·伊·
加塞特结合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技巧,将技术的历史分为:偶然技术(technology of chance)、技能时期(era of craftsmanship)、现代技术或叫自觉技术(technology of consciousness)三个时期。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
合工具的三阶段将技术的技艺史相应地分为个性化、经验化(手工艺
为主)时期,共性化、单一化(机械方式)时期以及智力化、知识化(信
息方式)时期,这也是技术实践方式的演变过程,一个“直观主义—
—机械主义——信息主义”的过程。

3、思想与社会视角
器具史和技艺史的集合,就形成人类是如何制造和应用人工制品
的历史。

所谓“技术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个人是如何构思和评估人
类的制造活动的;或针对什么是技术所作的解释而形成“技术解释史” ;
再或者也是技术的变迁所引起的技术思维方式的变迁史。

技术思想史
中还包括科学对技术影响的历史变迁,由此形成所谓的“技术一科学
史”,它呈现出一个由古代的经验型技术到现代尤其是当代的科学型
技术的演进过程。

然后是从技术的社会性属性进行考察而形成的“技术社会史”,
技术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技术的社会侧面也是不断发展的。

从技术
的社会驱动上,则可以看到从维持生存的驱动扩展到财富增值的驱动;
从物质驱动到精神驱动(宗教性、装饰性)。

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多面体,从不同的侧面刻画技术演变的历史已
成为一种共识,只不过不同的人选取的侧面可能有所不同。

维贝·比
克将人们对技术发展不同侧面的认识归结为三种模型:“唯物主义模
型、认知主义模型和社会模型。

”第一类模型强调的是技术发展的相
对自主性;第二类由进化模型和合理性模型组成,并把技术知识当做
技术模型的关键;第三类模型关注的是技术的社会形成。

这三类模型
从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它们分别强调了技术发展的不同但又是
重要的方面。

三、技术发展模式
技术与科学一样,都是在自身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并在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
范和运动轨迹。

人们对技术发展模式的认识与研究产生了各式各样的
理论,也取得了许多颇有建树的积极成果。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研究,它的难度系数远比科学这个系统的研究难度系数要大得多,因为与科
学相比,技术与诸多外在因素的关联更为直接、更为密切、也更为复
杂。

1、技术发展进化论
技术发展进化论是由美国学者乔治·巴萨拉提出来,他认为,“任
何一项技术发明都是由许多或明或暗的因素综合产生的,而不是突如
其来的,并且这一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
的过程”。

他既承认与著名发明家相联系的重大技术变革的作用,也
承认长期积累的小变化,偏重于技术发展的连续性。

应该说,在反对技术发明的革命英雄观的过程中,这种理论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它的合理价值的一面。

但是,把每一种技术
看成是—个连续系列中的一个片段,过分地强调技术发展的连续性,
则未免类似于科学发展中的归纳主义累进模式,这样,这种相对单调
的累积模式理论注定要被修改与完善。

2、技术发展阶段论
技术发展阶段论就是把技术发展的阶段性连续与飞跃式发展结
合起来,进而提出一种类似库恩科学革命模式相类似的技术发展模
式。

日本学者星野芳郎和美国学者G·道希(Dosi)是坚持这种理论的
著名代表家。

星野芳郎指出,任何一项技术的诞生与运用刚开始都是
不完善的、不成熟的,它包含着许多矛盾,需要进行不断地局部改良。

但是,技术的这种局部改良总是有限度的,当技术达到它一个极限时,技术的一系列危机出现了,技术的发展进入原理性发展阶段,需要产
出新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以解除技术危机,然后这种新的技术再
次进入渐进过程......技术的发展就是在这个模式下循环反复着,并
不断获得进步。

四、小结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的发展史、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综合
性研究。

一方面,从多维视角考察技术发展史,表明了技术本身就是
一种多面体,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把握;另一方面,针对国外两大技
术发展模式理论,即技术发展进化论与技术发展阶段论进行解析,并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与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