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同步练习 旧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两汉时期,与中国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国家包括①朝鲜②日本③越南④印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1.A
2.在两汉时期,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A.三韩B.安息C.越南D.日本C
3.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5.B
4.两汉时期中国与西亚和欧洲之间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是①两汉时期丝织业的发展②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关系③西域都护的设置④甘英沟通了与大秦之间的关系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②③D
5.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南北两道向西,其南北两道再次会地点是在()A.楼兰B.疏勒C.敦煌D.鄯善.B
6.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印支半岛南端B.马来半岛南端
C.印度半岛南端D.朝鲜半岛南端3.C
7.从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技术,主要有①牛耕技术②冶铸技术③丝织技术④水利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
8.最能反映“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现象的内涵的是( )
A.丝织业发达,质量精,品种多
B.沟通了中西外交的联系,东亚文化圈不断扩展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西南的管辖
D.进一步使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强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D
9. 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①开辟于公元前二世纪②曾经是东西方经济往来的主要通道③丝和丝织品是主要贸易货物④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A
10.曾经通过丝绸之路在汉朝和古罗马帝国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的国家是A.大食B.大秦C.身毒D.安息4.D
11.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辰韩的语言、称呼、习俗等与秦朝相似,又称“秦韩”
B.汉光武帝赠赐给日本倭奴国使者金印已得到考古证实
C.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顺利完成使命
D.汉代文明通过陆、海路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C
12.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A应用性技术B农作物良种C手工业产品D书画艺术品A
1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了东汉时期国际交往情况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非洲B开始探索到达中亚、西亚的商路
C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D与日本各小国交往开始形成C
14.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包括①大秦国王派使臣到中国,与中国建立联系②丝绸等技术传播中亚和欧洲地区③甘英出使大秦④中国已经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建立了直接贸易往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A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中印半岛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请回答:①“桓帝延熹九年”是哪一年?
②根据材料,大秦王的使者是从陆路还是从海道来中国?
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秦使臣来到中国的重要意义。
15.①166年。
②海道。
③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三、问答题
16.两汉时期中外关系呈现怎样的特征?这一时期中外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16.特征:①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②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
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
③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④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
⑤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③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原因: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②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③丝织、冶铁等技术领先世界;④张骞沟通西域;
⑤交通发达,两汉政府保护交通的畅通;⑥科技文化成就辉煌;⑦统治阶级比较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