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乌镇旅游开发再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地扑救控制火势。此外,还应注重做好防汛工作.定
乌镇未能很好地考虑其承载能力.盲目地扩大客源. 严重影响了旅游效果。进入旺季,狭长的弄堂,古老的石 桥,常常存在安全隐患。廊棚里的“美人靠”是临河而建 的。但是在嚣闹的游人中,已经看不到美人靠的完美诠
释,取而代之的只是毫无空隙地拥坐在一起的游人。 三、乌镇旅游发展对策 (一)突显主题差异性,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
引人之处。对于不研究历史要原因之一。乌镇 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邻湖州市.北邻江苏省吴江
县。是两省三市交界处。距离苏杭均80公里。距离上海 140公里.交通便利。 (二)资源条件
大多走马观花.游后感受与周边的其他水乡大同小异.差 异性小.因而回游率不高。 (二)空心化导致过度商业化.社区参与度低 随着古镇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受到城市文化生活方式 的影响。古镇居民大量迁出古屋.使得古镇失去原有的人 情味;同时,古镇传统手工艺无人继承,面临着失传的危 险。当地居民是当地文化的载体,然而乌镇西栅景区基本 空心化。商业气息浓重。东栅景区虽仍有居民居住.但生产 生活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规定不得在家中从事任何商业活 动,严格限制店铺的泛滥,让乌镇缺少了生活气息。
流.不仅对古生态环境,古迹古建筑造成严重破坏.也损
毁了古镇的形象,影响旅游质量。在世人的赞咏中.江南
水乡古镇的魅力似乎从未离开过水.水就是江南水乡古 镇的灵魂,水质的下降对水乡古镇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此 外,景区内建筑密度较高。且为土木结构.年代较久远,又
72彗经济2010年第11期 万方数据
多木质家具.具有较大的火灾隐患。而且景区街道多为小 弄堂,石子路.导致施救困难。
参考文献:
【1]g-彦,孙春华.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硼.经济研究导刊,2009
(21).
和内容开发.不损害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古镇开发的 前提。笔者反对空心化倾向。“人家”是古镇文化的载体.
缺乏“人家”就显得没有人气和生机。同时.古镇的经营者 应该以当地居民为主.从而防止居民对游客和旅游活动 的反感.充分调动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让居民受益是
江南古镇乌镇旅游开发再探
李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上世纪末,古镇作为新兴的旅游资源蓬勃兴起,拥有着独特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丈化的古镇。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本文以最具江南水乡气息的乌镇为例,对其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利用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乌镇古镇开发
江南古镇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集聚 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 系。在现在社会竞争H益激烈的时代,走出城市回归自然 已是人们的一种渴望,而古镇旅游正是以其独特的建筑. 古朴的民俗民风.深厚的人文历史,宁静的生活环境备受
游客的青睐。 一、乌镇旅游发展现状 (一)区住条件 江南古镇之所以游人如织,位于长三角区域,临近经
件设施设备.除了考虑便利性和可用性外。还应带有地方 特色,开发古屋为客栈.采用仿古家具。以蓝印花布为床 单,在水井提水,灶台烧饭,使游客感受到古香古色的生 活气息:此外,应考虑古镇的软件设施。提高景区人员的
服务能力和语言水平。二应关注以当地居民为主的环境
新,不断完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在旅游市场上独占一方。
四、结语
客,促成乌镇文化展示旅游的发展。第三。乌镇临近大城 市,是工作之余休闲的好去处。周末在景区里找一家民 居客栈,下棋,喝茶,聊天,在朴实悠闲的环境中放松身 心,修身养性。第四,“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独特 的风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乌镇可以此为开发
的基础。组织开展绘画。摄影等艺术活动.在吸引爱好
实施“名人”战略.吸引文学爱好者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游
期对河道淤泥进行整治,对于坍塌的帮岸、河埠、石桥进 行修整。
(四)控制游客数量
由于乌镇旅游区域狭长.要保证旅游质量并保护旅
游资源,就必须限制旅游者数量。“限量旅游”也许会使景
区减少短期经济利益,但会赢得长期的发展。因而,景区 开发商不妨与旅游代理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控制特 定时期到景区旅游的团队游客数量.实现游客出游时间 的分流.这既给景区环境减少了压力.也可以合理分布淡 旺季,保证游客在乌镇旅游中的体验质量。
【4J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九寨 沟景区为例IJ].太原大学学报.2007(3). f5】李倩,吴小根.古镇旅游开发与其商业化现象初探U】.旅
游学刊.2006(12).
万方数据
2010年第11期彗经济73
【2】马莉.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I】.沿海企业与
科技.2005(12).
【3】谢黎蔓,杜凯.寻找人与自然共生的平衡点Ⅱ】.规划杂志,
2008(29).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保护濒临 失传的民间技艺.鼓励皮影戏、花鼓戏等艺人以作坊的形 式进行展示和经营。同时恢复蓝印花布、三白酒、姑嫂饼 等传统工艺品与食品的生产。
貌较强,景点分布连成一片。 (二三1开发情况
古镇旅游的主要污染源是垃圾。据统计。乌镇游客人
均垃圾为0.2千克,黄金周期间更是垃圾满地.污水自
目前乌镇景区分为2001年推出的东栅景区和2003 年启动的西栅景区。东栅分为6个区域,开放的景点20 多处,且位于市河两边,分布集中,游览线路全长2公里, 设有大型停车场、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西栅景区从 2003年开始启动,投入10亿元巨资实施保护开发,保护 工程实施范围近3平方公里,现已对外开放。
(四)游客周期性超载
(二己)更新环保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水污染和垃圾污染。乌镇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动员、引导、组织居民实施与己有关的生态环保工 程,从源头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厕所设施的冲 水方式,监管回收景区内的餐馆剩余饭菜,从源头阻止这 些污染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公害处理后.作为农家肥料 肥田,也可以生产沼气或造林绿化,这样既环保又节能。 针对火灾隐患,乌镇应制定防火预案.与居民签订安 全责任书。在街区中安装消防管道.自动火灾报警系统. 烟感探头等,定期进行防火演练及培训。针对乌镇街道狭 长问题,可配置消防摩托车。同城镇内的消防栓结合.以
第一.乌镇开发应发掘一些创造于民间.传承于社 会.并世代延续承袭的民俗风情,因为它们是反映乌镇 历史、体现古镇传统生活文化最直观的窗口。因此.可开 发民俗风情体验游,举办节庆活动,通过动手印染、纺 织、酿制等活动.体验当地民俗。第二.古语有云:“东南 财赋地。江浙人文薮。”乌镇自古名人荟萃,名师辈出,昭 明太子、晚清翰林夏同善。漫画大家丰子恺、现代文学巨 匠茅盾等。2000年.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永久落户乌 镇。鸟镇可借此深挖独特的文化内涵.做好“名人”文章.
古镇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对古镇旅游资源保护的一种 形式,要想可持续发展古镇.就得开发精品旅游产品。乌镇 要想在中国众多的古镇中脱颖而出.必须充分开发自己独 特的资源优势,而不是一味地仿造其他的水乡古镇.在满
足市场需求后.还应该随着时代变化对旅游产品进行更
者,艺术家的同时也是对乌镇的一种宣传。
(二)景区开发以人为本 一应关注以旅游者为主的服务与设施开发。针对硬
(三)旅游污染严重,安全存在隐患
古朴的环境、古老的建筑、深厚的文化以及恬淡的生 活方式是古镇资源开发的优势。乌镇具有1300多年的历
史,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开发潜力大,有修真观 戏台、昭明书院、谭家湾遗址、文昌阁、立志书院、茅盾故
居等.以及众多民间艺术和习俗。目前对外开发的仅仅是 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文化资源等待挖掘.且乌镇的整体风
二、乌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后的乌镇在景区景点的安排上、景区内的基础 设施设备上、旅游线路的设计上以及在对外宣传上都取
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由于开发古镇旅游资源的历史
较短.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在乌镇的开发中尚存有以下
不足:
I
(一)旅游产品单一,与周边水乡古镇大同小异 古镇游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观光层面上。乌镇目 前旅游产品单一,除了坐游船。逛老街外。就鲜有其他吸
乌镇未能很好地考虑其承载能力.盲目地扩大客源. 严重影响了旅游效果。进入旺季,狭长的弄堂,古老的石 桥,常常存在安全隐患。廊棚里的“美人靠”是临河而建 的。但是在嚣闹的游人中,已经看不到美人靠的完美诠
释,取而代之的只是毫无空隙地拥坐在一起的游人。 三、乌镇旅游发展对策 (一)突显主题差异性,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
引人之处。对于不研究历史要原因之一。乌镇 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邻湖州市.北邻江苏省吴江
县。是两省三市交界处。距离苏杭均80公里。距离上海 140公里.交通便利。 (二)资源条件
大多走马观花.游后感受与周边的其他水乡大同小异.差 异性小.因而回游率不高。 (二)空心化导致过度商业化.社区参与度低 随着古镇的进一步开发.以及受到城市文化生活方式 的影响。古镇居民大量迁出古屋.使得古镇失去原有的人 情味;同时,古镇传统手工艺无人继承,面临着失传的危 险。当地居民是当地文化的载体,然而乌镇西栅景区基本 空心化。商业气息浓重。东栅景区虽仍有居民居住.但生产 生活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规定不得在家中从事任何商业活 动,严格限制店铺的泛滥,让乌镇缺少了生活气息。
流.不仅对古生态环境,古迹古建筑造成严重破坏.也损
毁了古镇的形象,影响旅游质量。在世人的赞咏中.江南
水乡古镇的魅力似乎从未离开过水.水就是江南水乡古 镇的灵魂,水质的下降对水乡古镇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此 外,景区内建筑密度较高。且为土木结构.年代较久远,又
72彗经济2010年第11期 万方数据
多木质家具.具有较大的火灾隐患。而且景区街道多为小 弄堂,石子路.导致施救困难。
参考文献:
【1]g-彦,孙春华.古镇旅游产品开发硼.经济研究导刊,2009
(21).
和内容开发.不损害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古镇开发的 前提。笔者反对空心化倾向。“人家”是古镇文化的载体.
缺乏“人家”就显得没有人气和生机。同时.古镇的经营者 应该以当地居民为主.从而防止居民对游客和旅游活动 的反感.充分调动居民保护古镇的积极性.让居民受益是
江南古镇乌镇旅游开发再探
李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上世纪末,古镇作为新兴的旅游资源蓬勃兴起,拥有着独特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丈化的古镇。成为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本文以最具江南水乡气息的乌镇为例,对其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利用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乌镇古镇开发
江南古镇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集聚 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 系。在现在社会竞争H益激烈的时代,走出城市回归自然 已是人们的一种渴望,而古镇旅游正是以其独特的建筑. 古朴的民俗民风.深厚的人文历史,宁静的生活环境备受
游客的青睐。 一、乌镇旅游发展现状 (一)区住条件 江南古镇之所以游人如织,位于长三角区域,临近经
件设施设备.除了考虑便利性和可用性外。还应带有地方 特色,开发古屋为客栈.采用仿古家具。以蓝印花布为床 单,在水井提水,灶台烧饭,使游客感受到古香古色的生 活气息:此外,应考虑古镇的软件设施。提高景区人员的
服务能力和语言水平。二应关注以当地居民为主的环境
新,不断完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在旅游市场上独占一方。
四、结语
客,促成乌镇文化展示旅游的发展。第三。乌镇临近大城 市,是工作之余休闲的好去处。周末在景区里找一家民 居客栈,下棋,喝茶,聊天,在朴实悠闲的环境中放松身 心,修身养性。第四,“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独特 的风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乌镇可以此为开发
的基础。组织开展绘画。摄影等艺术活动.在吸引爱好
实施“名人”战略.吸引文学爱好者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游
期对河道淤泥进行整治,对于坍塌的帮岸、河埠、石桥进 行修整。
(四)控制游客数量
由于乌镇旅游区域狭长.要保证旅游质量并保护旅
游资源,就必须限制旅游者数量。“限量旅游”也许会使景
区减少短期经济利益,但会赢得长期的发展。因而,景区 开发商不妨与旅游代理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控制特 定时期到景区旅游的团队游客数量.实现游客出游时间 的分流.这既给景区环境减少了压力.也可以合理分布淡 旺季,保证游客在乌镇旅游中的体验质量。
【4J黄瑞华,李书剑.旅游景区容量管理新举措——以九寨 沟景区为例IJ].太原大学学报.2007(3). f5】李倩,吴小根.古镇旅游开发与其商业化现象初探U】.旅
游学刊.2006(12).
万方数据
2010年第11期彗经济73
【2】马莉.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I】.沿海企业与
科技.2005(12).
【3】谢黎蔓,杜凯.寻找人与自然共生的平衡点Ⅱ】.规划杂志,
2008(29).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保护濒临 失传的民间技艺.鼓励皮影戏、花鼓戏等艺人以作坊的形 式进行展示和经营。同时恢复蓝印花布、三白酒、姑嫂饼 等传统工艺品与食品的生产。
貌较强,景点分布连成一片。 (二三1开发情况
古镇旅游的主要污染源是垃圾。据统计。乌镇游客人
均垃圾为0.2千克,黄金周期间更是垃圾满地.污水自
目前乌镇景区分为2001年推出的东栅景区和2003 年启动的西栅景区。东栅分为6个区域,开放的景点20 多处,且位于市河两边,分布集中,游览线路全长2公里, 设有大型停车场、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西栅景区从 2003年开始启动,投入10亿元巨资实施保护开发,保护 工程实施范围近3平方公里,现已对外开放。
(四)游客周期性超载
(二己)更新环保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水污染和垃圾污染。乌镇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动员、引导、组织居民实施与己有关的生态环保工 程,从源头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厕所设施的冲 水方式,监管回收景区内的餐馆剩余饭菜,从源头阻止这 些污染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公害处理后.作为农家肥料 肥田,也可以生产沼气或造林绿化,这样既环保又节能。 针对火灾隐患,乌镇应制定防火预案.与居民签订安 全责任书。在街区中安装消防管道.自动火灾报警系统. 烟感探头等,定期进行防火演练及培训。针对乌镇街道狭 长问题,可配置消防摩托车。同城镇内的消防栓结合.以
第一.乌镇开发应发掘一些创造于民间.传承于社 会.并世代延续承袭的民俗风情,因为它们是反映乌镇 历史、体现古镇传统生活文化最直观的窗口。因此.可开 发民俗风情体验游,举办节庆活动,通过动手印染、纺 织、酿制等活动.体验当地民俗。第二.古语有云:“东南 财赋地。江浙人文薮。”乌镇自古名人荟萃,名师辈出,昭 明太子、晚清翰林夏同善。漫画大家丰子恺、现代文学巨 匠茅盾等。2000年.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永久落户乌 镇。鸟镇可借此深挖独特的文化内涵.做好“名人”文章.
古镇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对古镇旅游资源保护的一种 形式,要想可持续发展古镇.就得开发精品旅游产品。乌镇 要想在中国众多的古镇中脱颖而出.必须充分开发自己独 特的资源优势,而不是一味地仿造其他的水乡古镇.在满
足市场需求后.还应该随着时代变化对旅游产品进行更
者,艺术家的同时也是对乌镇的一种宣传。
(二)景区开发以人为本 一应关注以旅游者为主的服务与设施开发。针对硬
(三)旅游污染严重,安全存在隐患
古朴的环境、古老的建筑、深厚的文化以及恬淡的生 活方式是古镇资源开发的优势。乌镇具有1300多年的历
史,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开发潜力大,有修真观 戏台、昭明书院、谭家湾遗址、文昌阁、立志书院、茅盾故
居等.以及众多民间艺术和习俗。目前对外开发的仅仅是 一部分,还有更多的文化资源等待挖掘.且乌镇的整体风
二、乌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后的乌镇在景区景点的安排上、景区内的基础 设施设备上、旅游线路的设计上以及在对外宣传上都取
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由于开发古镇旅游资源的历史
较短.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在乌镇的开发中尚存有以下
不足:
I
(一)旅游产品单一,与周边水乡古镇大同小异 古镇游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观光层面上。乌镇目 前旅游产品单一,除了坐游船。逛老街外。就鲜有其他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