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从窦天章上朝取应之后,一直杳无音信,直到窦娥含冤被杀也未出现,这也给主人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悲哀。
②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说他们需要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们,让他们着实高兴了一阵。
③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好学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④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⑤虽占有备位“总统”的战略优势,但她的言行一再前合后偃,不仅失去了主导局面的先机,还沦为各方都不讨好的境地。
⑥《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的琳琅和康熙,二人你侬我侬,举案齐眉,尽显甜蜜。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⑥
C . ④⑤⑥
D . ①③⑤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美国索尼公司制作了一部广泛引发关注的《刺杀金正恩》影片,制作虽粗糙,剧情狗血,但至少就影片的制作到公映而言,美国始终在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封闭的国家。
B . 身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的王蒙有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文学作品是像小笼包一样新出锅时滋味好,还是像醇酒一样经年发酵滋味好?
C . 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众多劳动者的权利正在
侵蚀。
D . 今年,我国正式将9月3号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以全国放假和盛大阅兵的形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意义重大。
3. (2分) (2017高二下·葫芦岛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① ,②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③是值得怀疑的。
④ ,议员在议会中打架,⑤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⑥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A . ①然而②如果③一定④那么⑤虽然⑥/
B . ①可是②/③肯定④也许⑤即使⑥那么
C . ①但是②如果③大概④比如⑤也许⑥而
D . ①/②一旦③似乎④也许⑤那么⑥可是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
4. (15分) (2018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
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
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
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
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
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
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
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
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
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
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
(3)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
5. (12分)(2018·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葛市长家的草莓
“知道不?这次人代会上,老葛转正了!”方凯来电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开心,仿佛A市新提拔的市长不是葛亚楼,而是他方凯。
“真的?那咱可得借机‘宰’他一回。
”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有实权的官同学,后面的省略号就太多了。
不过,我心里也有点儿酸酸的。
作为大学里上下铺的兄弟,我们三个当年一个起跑线,只不过毕业时拼爹,我和方凯因此留城,葛亚楼被完璧归赵。
当时听说他进了最基层的镇政府,干了最基层的秘书工作,没想到十年打拼,人家浮上来了,我们却依旧原地踏步。
领导的电话,一个字,忙!多次占线,终于打进去时,葛亚楼语气中透着一份惊喜:“尖子?老K?有日子不见了。
什么?请客?好说,好说!嗳,下什么饭店!家里去,你嫂子这两年厨艺见长,来尝尝她的糖醋鲤鱼。
”
葛亚楼还像当年一样,亲亲的。
方凯大大咧咧地称他“老葛”,我则恭恭敬敬地称他“葛市长”。
“什么长不长的,还是叫我‘楼子’吧!”葛亚楼重新翻出了那个打着时光烙印的雅号。
我和方凯“哈哈哈”地笑起来。
周末,我们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小区,葛亚楼住在那里。
我们把车停好,正要上楼时,一个人骑着一辆旧“飞鸽”叮儿当地过来。
咦,那不是我们的大市长吗?他把车锁好,从车筐里掏出一瓶干红葡萄酒,冲着我笑:“尖子不喝白酒,我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
他真是细心!我的心一暖,贴身衣兜里装的东西就有点儿硌得慌。
那是一枚价格不菲的祖母绿戒指,准备放长线钓大鱼的诱饵。
“老葛,这些琐事,还用你亲力亲为?还有啊,现成的‘红旗’不用,骑这辆破‘飞鸽’。
知道的,你艰苦朴素惯了;不知道的,人家不说你作秀吗?”方凯竹筒倒豆子,还是当年那个直筒子脾气。
葛亚楼挠挠头:“这事儿,我还真没想过那么多。
这车子还是我妈留下的,一直不舍得扔,偶尔搬出来骑骑,活动活动筋骨,挺好的!”
进了门,我环顾四周,这套两居室实在简朴至极。
葛亚楼看出了我眼里的困惑:“嘿嘿,这房子是小了点儿,不过,住着温馨。
市政家属院那边给配了一套,我没要。
我和你嫂子舍不得周围这些老邻居,人是群居动物,日久生情啊!”
市长夫人,是一个贤淑女人,从事幼教工作,在一所幼儿园,陪着那些花儿、朵儿一起成长。
她把自己的拿手菜端上桌,笑着说:“今天一定要多喝几杯,老葛在我耳边没少念叨你弟兄两个。
”
家里的便宴跟饭店就是不一样。
阻隔在我们之间的一些鸿沟顿时灰飞烟灭,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青葱岁月,大声地笑着,大口地吃着,大杯地喝着。
在这种情景下,我若掏出那枚祖母绿,岂不是太煞风景?
酒足饭饱,我手插衣兜里,刚要行动,葛亚楼左扯一个,右拽一个,把我们拖到阳台上:“来,来,跟我来,看看我种的草莓!”
那个不大的阳台上,摆满了黄泥花盆,里面的草莓郁郁葱葱,挂满了果实,红艳艳的。
市长夫人手脚麻利地摘了一盘草莓,放在茶几上:“两位兄弟,快来吃,咱自家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
”
“不养花草,种草莓!你这市长,雅兴不小!”方凯讥讽地拍着老葛的肩。
“别小看这小小的草莓!是它一步步激励着我走到今天。
”葛亚楼凝视着手中的一颗草莓,给我们讲了一段往事。
“二十年前,一场瘟疫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带着我和小妹搬到了小城。
她租了一间破旧的阁楼,用拾荒的
钱,供我们兄妹上学。
邻居的孩子吃草莓,不懂事的妹妹也吵着要。
那时的草莓要20块钱一斤,对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
妹妹大哭了一场,睡着了,母亲也下了楼。
母亲再回来时,一头长长的秀发不见了,头发短得如同男人的板寸。
她的手里多了两个花盆,两颗草莓苗。
她说:‘记着,自己种的草莓最香甜。
’那年初夏,那两株草莓开花、结果,我和妹妹吃到了这世上最好吃的水果,同时也将母亲的话铭记在心。
”葛亚楼说。
面对一个喜欢吃自己种的草莓的人,我知道,那枚祖母绿掏出来也是白掏。
告别时,葛亚楼握着我和方凯的手说:“谢谢你们把我当兄弟!”他永远不会知道,那天,他眼神里的那份真诚,是怎样让两个老同学落荒而逃的。
几年后,班里搞了一次同学聚会。
说起副省长葛亚楼,很多同学跟我们一样,吃过葛家的糖醋鲤鱼,尝过葛家的阳台草莓,还听过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与方凯、葛亚楼一起毕业,由于拼爹,葛亚楼进了镇政府干了秘书,十年之后当上了市长,而“我”与方凯却无奈留城原地踏步走。
B . “我”认为在人脉为王的今天,有个手握实权的官员同学,对自己会有很多好处,所以,葛市长刚刚转正,“我”与方凯就急于去拜访他。
C . 小说中的“我”之所以没有送出那枚祖母绿,一是因为市长家的便宴气氛融洽,二是有感于葛市长讲的那段与草莓有关的往事。
D . 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篇小说在塑造葛亚楼这个艺术形象时,就善于抓住典型语言来表现他的美好心灵和高尚人品。
(2)小说中的葛亚楼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3)小说通过葛市长之口叙述草莓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12分) (2017高三上·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弃农学文
在太平洋上航行了半个多月,胡适等70个留学生于9月9日在旧金山登上新大陆。
随后胡适便改乘火车,横穿美国国土,来到纽约州南部的绮色佳城(Ithaca),走进了康奈尔大学的校园。
时当清朝末年,灾难深重的祖国处在极度衰败、腐朽、贫穷落后的黑暗年代,炎黄子孙的一些先进分子便纷纷
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派往国外的留学生也多是有血性的爱国青年。
胡适赴美留学,一方面是寻求个人的出路,他在辛亥年元旦作的小诗中曾自述说:“可怜逢令节,辛苦尚争名。
”说的正是真心话。
但另一方面,胡适也怀抱着“愿得西乞医国术”和“执笔报国”的爱国主义目的。
他在日记中曾写道:连日日所思惟,夜所梦呓,无非亡国惨状,夜中时失眠,知“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是人情天理中事也。
这种身旅异域、眷怀祖国的感情在他的《藏晖室札记》中常有流露。
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反映出胡适当时所怀抱的爱国主义目的。
当他准备在上海乘船赴美的时候,他的二哥特地从东三省赶来送行,并对他说因为家道中落,去美国应选学铁路工程或矿冶工程,学了这些回来可以复兴家业,并替国家振兴实业,并特别叮嘱胡适不要学文学、哲学,也不要学做官的政治、法律,这些都没有用。
胡适到美国后同许多人谈论专业选择问题,那些人都对路矿不感兴趣,但他又不能辜负兄长的期望,便采取折中办法,选读农科,进了康奈尔大学附设的纽约州立农学院,想做科学的农业家,以农报国。
但是,胡适对农学院的课程实在没有兴趣。
胡适觉得学农实在违背了个人的兴趣,原来在中国古典文史方面胡适已有较好的基础,留学以来对英国文学又有了浓厚的兴趣,也涉猎了德国和法国的文学,加上当时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美国各界人士希望了解中国新政府的情况,胡适被邀请去作了几回有关中国问题的讲演,这样就促使他去研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及革命领袖人物的生平,因而对政治史也发生了兴趣。
这种种原因,便促成胡适于1912年春天放弃农科,转入康大文学院改学哲学和文学。
改习文科虽是由兴趣所致,却也含有他“执笔报国”的心愿。
就在转习文科的这年9月,胡适把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第一次译为中文,改名《割地》,登在《大共和日报》上。
后来五四文学革命时又恢复《最后一课》原名收入他译的《短篇小说》第一集,列为首篇。
从此,这脍炙人口的爱国名篇因胡适用白话译出便影响特大,在中国传诵数十年而不衰。
稍后,他又翻译了拜伦的《哀希腊歌》,其词慷慨哀怨,也是激励希人爱国之心的名篇。
这些表明胡适爱好文学,他从事外国优秀文学的翻译介绍,为的正是要“以此报国”,以此来激励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康奈尔大学设有“卜朗吟征文奖”,以纪念英国19世纪诗人罗伯特·卜朗吟(Robert Browning 1812—1889)。
1914年春天,胡适写了一篇论文《论英诗人卜朗吟之乐观主义》作为应此奖的征文。
5月7日揭晓,胡适竟得了奖,获奖金50美元。
他以一个外国留学生获得这项卜朗吟征文奖,在学校是少有的,因而各方面人士都有些出乎意料,报纸也作了报道和评论,各大城市报纸又加以转载,甚至登在著名的《纽约时报》上,于是影响便相当大了,一些相识的人都先后来祝贺。
胡适也出乎意外的高兴,他在日记中写道:
此区区五十金固不足齿数,然此等荣誉,果足为吾国学生界争一毫面子,则亦“执笔报国”之一端也。
显然,胡适是把个人争得的荣誉同为祖国争荣誉联在一起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 清末,炎黄子孙中的先进分子为改变中国极度衰败、腐朽、贫穷落后的面貌,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派往国外留学的多是有血性的爱国青年。
B . 因为对辛亥革命的背景及革命领袖人物的生平颇有研究,美国各界人士出于了解中国新政府的情况的需要,就邀请胡适作了几回关于中国问题的讲演。
C . 胡适花费了大量精力翻译介绍外国优秀文学,尤其是外国脍炙人口的爱国名篇,他翻译的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在中国传诵数十年而不衰。
D . 胡适写的论文《论英诗人卜朗吟之乐观主义》获得了“卜朗吟征文奖”,令各方面人士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很少有外国留学生能获得这个奖项。
(2)胡适“弃农学文”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3)文章第3段引用胡适的一段日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7. (14分) (2017高二上·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公讳抃,字阅道。
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
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
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
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
”卒免死。
一府皆服。
阅岁,徙通判宜州。
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
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
会赦以免。
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
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
既至,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
改修盐法,民赖其利。
神宗即位,召知谏院。
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
大臣为言。
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
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
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
上纳其说。
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
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
时年七十二矣。
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
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
公曰:“六年当复来。
”至是适六岁矣。
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
二日而公薨。
实七年八月癸巳也。
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扰:安抚
B . 卒免死卒:最终
C . 遇吏民简易遇:遇见
D . 杭人德公德:感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赵抃去世三年之后,苏轼受皇帝之命,为他撰写了这篇碑文。
B . 为了使一个伪造印章的人免于被处死,赵抃巧妙地修改了赦令。
C . 赵抃上疏请求起用被贬的吕诲等正直敢谏的臣子,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D . 赵抃从杭州退休,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赵抃说六年后会再回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
②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
(4)请简要概括赵抃为政方面的特点。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9高三上·金台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
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9. (8分)(2018·绵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雨
陆游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抵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乾道二年罢归故乡,业已两年。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
B . 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渺远。
C . 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
D . 尾联以叙事作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
E . 陆游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本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雄豪迈而又不失含蓄柔媚。
(2)“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0. (3分) (2016高二下·湖南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诗人赫巴德对友情的认识我特别赞同,但是①________。
友情至少有一半被有所求败坏,即便②________,像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等等。
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所以③________。
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11. (5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下图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高二上·柘荣期中) 以“起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文体鲜明,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解析: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