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灾害时期应急公共资源保障与配置原则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文/吴彬华
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安全快速有序地推进相关应急公共资源有足够的再生能力,增强应急消耗品的有效供给。

尽管国家或社会会在平时储备一些用于预估灾难发生时期急用的应急公共资源,但在重大灾难发生时,平时储备的应急公共资源往往捉襟见肘,如此,在应急公共资源的保障方面,优先考虑的一定是应急公共资源的持续再生补给能力。

因此,在应急公共资源的持续再生补给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宽绿色快速开工生产通道,加大公共资金扶持力度。

事实上,对于此次国内抗击疫情期间各种医用防护用品的应急生产,有应急公共资源配置与市场监控权限的各级政府机构,也是极
力帮助相关企业积极筹措资金、设备以及原材料,为医防用品以及设备生产线的开工生产加宽绿色快车道,鼓励企业先从普通型、技术与原材料易得型的防护产品生产做起,然后边生产边改良边新上防护标准更高的生产线,生产更好的防护设备与防护物品,通过快速提高产能极大地满足了武汉、湖北以及
全国各地的抗击疫情需求,现在又在满足全球抗疫的巨大需求。

二、应急公共资源的采购要采取程序流程从简,价格控制从严的原则
任何灾难救援都有一个时机窗口,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窗口,小灾会变成大灾,大灾会漫延到无法控制,灾难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失也将会无法弥补。

如此,在灾难救援的窗口时期高效率地配置应急公共资源以达成救灾控灾的目标,就不能用常态社会中的公共资源交易方式去采购救灾货物与公共服务,需要简化交易程序流程,做到特事物办急事急办,或者要直接授权救灾指挥中心负责人为“紧急状态授权采购人”,“紧急状态授权采购人”可以按照战时状态或公共灾难一级响应状态下的应急操作手段,直接“拍板办”。

但直接“拍板办”并非没有任何约束或限制,“紧急状态授权采购人”在应急货物与服务的采购定价方面,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市场状况进行
重大公共灾害时期应急公共资源保障与配置原则的思考
重大公共灾害发生后,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秩序会被突然打断,在生命价值高于一切面前,人们会动用一切应急公共资源尽一切努力抢救生命,同时,也会导致应急公共
资源的消耗边界消失,呈现出“无底洞”的状态。

毕竟,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应急公共资源的供给都是有限的,如何在重大灾害面前,保证应急公共资源的生产与消耗有序平衡,确保重大灾害损失与应急公共资源消耗双控制,是摆到国家公共资源管理与监控部门面前需要着力思考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一、应急公共资源的保障要采取再生优先,通道加宽原则
重大公共灾害时期,抗灾救灾的应急公共资源能否及时到位并派上用场,关系灾难发生地的民众生死,如何保障应急公共资源不断档不缺货,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救急所需,
62从严控制。

灾难发生后,某些紧俏
的救灾物资可能在市场交易价格方
面急速上涨,如果任由其无休止地
涨价,可能会造成市场供给恐慌,
酿成更大灾难,所以,救灾急需物
品或服务的交易采购价格要严格控
制在合乎市场行情并且是救灾资金
可以承受的价格范围之内,尽量用少
的公共资金去采购更多的应急物资。

三、应急公共资源的消耗要
采取事前备案监控与事后严
格核查原则
如何将救灾资金与物资用到急
需的人员或急需的地方,用得其人
用得其所,也一直是进行灾害救援
的重点与难点。

救灾物资消耗特别
是救灾资金的管控应该成为重中之
重,而其有效管控中最基础的工作
是做好救灾资金以及物资消耗流向
的备案登记。

灾害发生后,由于灾
害救援是在与时间赛跑,过多关注
救灾过程中的中间路径对于监控人
员来讲几乎不可能,救灾监控人员
只能在基本预估消耗量的基础上,
做好资金以及采购物资消耗的流向
节点的备案登记,并通过监控相关
消耗单位或个人的消耗情况,大致
就能基本保证救灾资金或物资的消
耗处于正常状态,并能避免不必要
的物资或资金损耗。

抗灾救灾往往是极耗公共资源
的一项国家或社会公益事业,某种程
度上也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灾止灾到了一定程度后,监控部门一
定要进行救灾资源损耗的总量评估
与救灾过程中的资金与物资使用核
查,这对于灾后整个社会的活力重
启与社会重建有着重要意义,同时
也能将救灾过程中有无不正常的资
金流动或物资消耗清查清楚,也能
溯及救灾过程中的腐败行为或失职
失责问题的追查,更能为下一次可
能发生的灾害作出控制预测,进行更
加充足的社会储备与预防。

四、应急公共资源的调配要
采取主责人充分信任与无故
意过失避责原则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抗灾救灾过程中主责人在调配公共
应急资源时,一些过急的处理行为
立时就能曝光,通过媒体又能很快
散发,并会在社会公众中引起广泛
影响。

如何顶住舆论压力,让担责
者能够全身心无畏惧地调配处理抗
灾救灾进程中的一切事物,整个国
家与社会采取的理智行为仍然是对
于一线主责人员予以充分的信任,
尽最大努力宣传抗灾救灾人员的人
性光焰与技术亮点,而对其经手的
应急公共资源的采购、运输、发
放、消耗的全流程,在灾难没有止
住之前,不作过多的技术环节追究
或道德评价。

如武汉在疫情暴发初期,各地
有大量的生活物资捐助武汉,有些
生活捐助物资如武汉市收到的捐助
蔬菜曾被送往超市售卖,以换取资
金去购买医疗防护物资或其他急需
的抗疫物资,这一行为曾被舆论极
度差评。

其实,疫情暴发初期,武
汉市能够调动的人力资源极为有
限,社区组织体系以及志愿者队伍
等社会组织还没有有效启动,像蔬
菜这种不能积压长放的物资,如果
没有人手及时配给到市民手中,会
白白浪费掉。

公共灾难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
发生,非常偶然。

面对突然发生的
社会公共灾难,如何有效抗灾救灾,
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应急公
共资源的损失减至最小,是极为考
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智
慧的大事,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
强调的“大考”。

而要应对好重大
公共灾难时期的“大考”,最重要
的还是要预有谋划,做足准备,齐
心协力,才能够临危不乱,紧急避
险,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共资源
交易监督管理局)
(责编:梁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