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红叶病防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红叶病防治方法
一、玉米红叶病的原因
玉米叶片是其生长的营养器官,并依靠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在光合作用时对绿光吸收极少,大部分绿光都因为直接被反射,因此叶片正常呈现的才是绿色,同时,还负责将合成的光合营养物质输向植株生长的各个部位,尤其像玉米生长后期籽粒的灌浆就是叶片等光合营养物质输送积累的结果。
但是当玉米生长中因不良环境或条件影响,叶片形成的光合营养物质不能被及时运转输出,而只能直接转化为糖类并积累在叶片上就会因糖苷的增多,使叶片中花青素的含量增加,加之叶肉的细胞液增稠变酸,花青素变红,进而叶片也就逐渐由绿变红,同时因营养物质运转输导受阻,造成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植株变矮,甚至不能抽穗结实,后期则会使玉米受精发育不良,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籽粒空瘪而减产。
简单说,玉米出现红叶,是因其制造的光合营养物质输出受阻,叶片花青素增多引起,严重时会造成植株发育不良,灌浆结实不好而减产。
二、影响玉米叶片变红的因素
玉米生长发育时间比较长,能够遭受不良环境及其条件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但会促使玉米出现红叶的主要因素这么几类:
①品种因素:像沈单16、纪元101等后期灌浆快的品种,一般在灌浆期间遇到低温阴雨时容易引起。
②土壤因素:磷、钾营养元素不参加叶片光合作用,而且还是促
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的重要物质,土壤磷钾元素不足时,不仅会使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细弱,叶缘焦枯、茎基部及其叶鞘变紫,严重时也会使叶片变红,尤其玉米苗期磷元素不足引起发红较为常见。
③病虫危害因素:目前造成玉米叶片发红的有玉米红叶病、叶鞘紫斑病及玉米螟等,其中害虫是引起发生的主要因素。
像玉米红叶病就是因蚜虫带毒为害玉米,使病毒在体内增殖后,因病毒对体内养分的疏导调节控制,造成上部叶片叶尖发红发紫,后期发生较重时不仅会整叶变红,而且玉米茎穗也会发紫发红,若苗期发生则会植株矮缩,一般不能成穗,或发育成小果穗,其中农大81、金玉27等品种一般发生比较多。
同样玉米叶鞘紫斑病也是因为玉米中后期叶鞘等部位受蚜虫为害养分不能疏导影响引起,而玉米抽雄后,当玉米螟钻蛀茎秆后,也会因为维管束破坏断裂,使茎叶内养分向下运输不畅等,使为害以上部分茎叶因光合产物积累花青素增多而造成叶片发红。
④气候因素: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土壤板结,根系不好,或苗期遭遇低温,或生长中后期严重干旱后,突遇大雨水,造成根系缺氧,活力下降,植株叶片光合作用产物不能输出,叶片花青素增多会引起。
⑤栽培因素: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幼穗分化遭遇干旱或积水影响,造成玉米空秆,或受精发育不良不结实,叶片光合产物积累较多也会引起
三、玉米红叶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推迟播种。
需要当地适合的,抗病抗虫性强的
品种进行种植,尤其对玉米螟、病毒抗病性强的品种最好,种植时不宜过早,一般在适宜播期内偏后种植为宜,能防止前期低温或关键生育期持续高温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2.合理密植、加强水分管理。
玉米种植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大小进行种植,不宜随意高密度种植,像一般大穗品种通常亩3500株为宜,最多不能超过4000株,密植品种一般4500株为宜。
玉米苗期可以适当干旱蹲苗,拔节后至收获前,土壤含水量要保持70%-80%,既要防止干旱缺水,同时也要防止积水或浇水过多田间湿度较大等不良生长和养分运转疏导的影响。
3.科学施肥。
玉米施肥既要避免一炮轰,同时也不宜后期集中追施过多,一般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对于苗肥一般可以少施或不施,而拔节肥则要根据底肥情况或搭配适量钾肥进行追施,玉米大喇叭口期在根据田间长势和拔节肥追施情况稳施或重施穗肥,但最多不宜超过追肥总量的70%为宜,而玉米粒肥一般在玉米抽穗散粉时只要中下部叶片不提早发黄枯死,出现脱肥早衰情况,可以不用追施,或喷药时加入适量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水溶液喷施。
4.防治好病虫害。
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冬前和早春重点对小麦等田间蚜虫进行喷药扑杀能减少病毒传播,结合玉米播前亩用70%吡虫啉10克或7—8克70%噻虫嗪药剂拌种,同时及时防除好田间地头及沟边杂草等,不仅能有效防止田间蚜虫发生,而且对预防玉米红叶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