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
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环节而言,属于科
学探究中的( )
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2.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江阴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6℃
D.江阴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3.“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跳舞的大妈把音量调小一些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如图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5.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泸州市城区内的南宋建筑“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B.光在空气中传播方向一定不发生改变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一束光与镜面成30o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o
6.如图所示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7.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8.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水中有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
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个虚像
B.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C.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1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1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镜
12.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
B.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C.透镜L是凸透镜
D.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13.如下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如下图中
的()
15.以下研究方法与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
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1.小明在五星电器买了个MP5,开机后小喇叭里响起了动听的歌声,他说:“是周杰伦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
音的_______不同;小明接着利用MP5的录音功能录了一段自己的讲话声,可是播放时听起来他感觉不像自己的
声音,这是因为小明听MP5播放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而自己听自己讲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传播。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
的力拨动伸出卓外的一端,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然后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此时钢尺发出的是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如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
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
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______方向观察(填“A”、“B”或“C”)。
流
感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下图所示,则他的体温为_______℃。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m。
5.夜视仪是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_______来实现夜晚观察目标的设备。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皮肤大都很黑,主要是因为高原上的太阳光中有很强的_______而引起的。
6.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__________,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7.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
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有一用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
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度;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______(填“左”“右”)移动。
9.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
若在A 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_______。
10.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阴影”形成的原因是空气泡和周围的水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阳光透过试管的其他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比试管直径_________(填“粗”或“细”)的亮线。
11.如图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______、________的实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如果看远景时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______(选填“左”或
“右”)移动.
12.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
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选填“强”或“弱”)些。
13.物理课中使用如图所示的投影仪投影,在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仪上
还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老师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
得大一些,为此,老师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_(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_________(上/下)移动.
14.(4分)如下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弹起;如下图乙所示,敲
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在这些实验中,小球起的
作用是_____;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在图_____(填“甲”或“乙”)实验中看不到小球弹起,这是因为_____。
三、实验题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______(填“A”、“B”或“C”)蜡
烛和D蜡烛。
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该蜡烛都无法在桌面上与D蜡烛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
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请问:
(1)吹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_;
(2)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
(3)小雨也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
如图乙,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两端都开口的竹笛筒,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的声音变尖锐了,说明_____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
大的缘故。
3.(5分)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
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向下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_______移动;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把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画有角度且可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B射出,如图甲所示。
甲乙
(1)若将入射光线AO逐渐向ON靠近,则反射光线OB将__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O N。
由此现象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右半边纸板上将_____________ (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
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_____________内。
5.(4分)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甲所示透镜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进行观
察.
甲乙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
______________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上图乙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________ 。
(2分)
A.小于5cm B.大于5cm且小于
10cm
C.等于10cm D.大于10cm
6.(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
(1)点燃蜡烛,调节_______、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2)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3)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
次数123456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像_______(填“大”或“小”).
(4)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5)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应将光屏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6)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
透镜.
四、作图题
(共7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光斜射入鱼缸的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
标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
(3分)
(2)如图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分)
(3)如图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这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分)
江苏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
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环节而言,属
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收集证据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答案】B
【解析】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就这—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第一是提出问题;第二是猜想与假设;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第六要素是评估;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
2.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江阴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6℃
D.江阴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
B选项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
C选项江阴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6℃;
D选项江阴最低气温达不到零下30℃。
【考点】温度的估测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3.“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跳舞的大妈把音量调小一些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A
【解析】A选项跳舞的大妈把音量调小一些,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B选项禁止广场舞活动,不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C选项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不适合实际情况;
D选项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点评: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如图在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答案】C
【解析】A选项探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选项探究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选项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
D选项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考点】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点评:考查了影响音调的因素,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5.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泸州市城区内的南宋建筑“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B.光在空气中传播方向一定不发生改变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一束光与镜面成30o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o
【答案】D
【解析】A选项泸州市城区内的南宋建筑“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
B选项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C选项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发生漫反射;
D选项一束光与镜面成30o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60o,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得到其反射角是60o。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物体的颜色
点评:需要我们知道光照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发生镜面反射;光照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发生漫反射。
6.如图所示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 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答案】B
【解析】A选项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成像比较清楚;
B选项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 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选项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像不会成在光屏上;
D选项玻璃板应选择较薄且没有水银玻璃板,这样做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点评:该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相同,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7.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
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A
【解析】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光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点评:需要知道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射向了某一处方向,而漫反射是由于物体表面粗糙时,反射光线的方向变得是向各个方向反射。
8.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水中有一条红色的小鲤鱼
悠然的游动。
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个虚像
B.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C.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答案】C
【解析】A选项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个虚像;
B选项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
定小于1m;
C选项画眉鸟在距离水面5m高的地方,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画眉鸟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离
水面5m;
D选项树上的画眉鸟是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水中的鱼是通过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
点评:需要我们知道地面上物体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水中的物体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答案】B
【解析】A选项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选项放大镜是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C选项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选项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
点评: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1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由∠AOM=30°,可知,∠AON=90°-30°=60°,而已知∠BON=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当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ON′=90°-50°=40°所以由图可知,B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B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点评: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1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镜
【答案】A
【解析】从图中看到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45cm,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
像,可以得到物距2f>u>f,v>2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此原理。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点评: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照
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12.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
B.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C.透镜L是凸透镜
D.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答案】B
【解析】凹透镜只能生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像成在M处的光屏上,是实像,所以透镜L一定是凸透镜,C选项
正确;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A选项正确;透镜是凸透镜,所以透镜L对光线起会聚作用,B选项错误;由图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此时的像是倒立等大实像,所以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物距仍然等于像距,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D选项正确。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由题意“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凸透镜对
光的作用。
13.如下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得到u=v=2f=20cm,得到凸透镜的焦距f=10cm,A选项正确;
当物距u=30cm>2f时,像距20cm>v>10cm,B选项错误;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减小,C选项错误;
当物距u=15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选项错误。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点评:判断焦距的方法是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倍焦距,可以得到焦距的大小,需要我们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如下图中
的()
【答案】C
【解析】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需要知道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到像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