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子学习辩证思维(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老子学习辩证思维(1)
很多人都听说过辩证思维这个词汇,也有很多人常讲这个词汇,但真正能够灵活运用辩证思维者却甚少。
如何知道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可以反思自己的言行,也可以看一看自己周围人的言行,就不难得出此结论。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主要是学习和训练的不够,所以真正懂得辩证思维原理的人很少,知道一个概念的名称和能够正确对运用这个概念是两回事。
老子在《道德经》中充分地展示了辩证思维及其用法。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辩证思维并不神秘,也没有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而辩证思维的源泉恰恰就是自然(宇宙、世界)。
众所周知,正确的思维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象,而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正因为自然是辨证的,所以人的正确思维才应该是辨证的。
世界的本质是辨证的,而辨证的世界也有其相对静止的状态和特殊表现形式。
“辨证”的特征是什么?整体(一)的、系统的、发展变化的、普遍联系的、一阴一阳的等等。
人们学习老子的思想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辨证思维这条逻辑线索,就会逐渐加深理解和提高领悟力。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二章中讲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很多人都能够熟记此段落,但能够真正把这里所阐述的思想深刻领会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者却总是很少。
人们在学习经典时常常习惯于字面上的理解,人们更多的表现是在行为上的浅尝辄止,而无法做到心领神会。
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利益或习惯去看问题和处于事物,而不能够辨证地去分析和处理问题。
老子在这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导人们认识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质特征,并教人正确的做人方法。
“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
短”、“高与下”、“前与后”等,人们对于这些概念是何等的熟悉?但人们真的懂得这些概念的深刻含义和全部本质吗?显然人们远没有搞懂这些概念的真意?为什么?是因为人们很笨吗?不是!主要是因为人们无法做到老子所讲的“见素抱朴”和“少私寡欲”!
老子教导人们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们每天都在干什么?哪里想到过“无为”?有为还为不过来呢?“行不言之教”要求人自身首先要做好,而现实中的人都把自己的眼睛盯在他人身上,哪里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点?老子讲到人们要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人们是怎么做的?人们不但要生而有之,还要把他生的也拿来;人们哪里能够做到功成而弗居,人们甚至常常是没有做什么还要跟着抢点功,为自己争上一些好处。
到底是老子智慧?还是人们聪明?不搞清这些问题,学习老子的意义和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