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九年级生物中考模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九年级生物中考模拟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6七上·鄱阳期中)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 . 光
B . 温度
C . 水
D . 湿度
2. (2分)在进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A .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 . 先盖盖玻片再染色
C . 绘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 . 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3. (2分)(2015·武进模拟) 在使用10×的物镜和15×的目镜观察到根尖生长点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又换用40×物镜和5×的目镜观察同一部位,所见到的细胞比前一次()
A . 大而少
B . 少而小
C . 多而大
D . 小而多
4. (2分) (2015八上·丰润期末) 油菜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需要施加()
A . 含硼的无机盐
B . 含铁的无机盐
C . 含硫的无机盐
D . 含磷的无机盐
5. (2分) (2017八下·路南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生物均匀地分布在生物圈中
B . 生物圈由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组成
C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活环境
6. (2分)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了解,我们会发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不符合这种观点的选项是()
A . 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有的叶绿体和叶绿素多,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B . 玉米的雄花花粉多而轻,雌花的柱头分叉且有黏液,利于完成传粉
C . 人的心脏四腔中左心室壁最厚,利于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
D . 人体的静脉都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7. (2分)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是()
A . 肌肉和关节
B . 骨骼和肌肉
C . 骨骼、肌肉和神经
D . 骨和肌肉
8. (2分)(2016·德州) 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9. (2分) (2019八下·揭西月考) 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 .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 .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 . 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 .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10. (2分) (2015七上·岳阳期末) 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
A . 草
B . 鼠
C . 蛇
D . 鹰
11. (2分) (2015七上·庆云期中) 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和最多的分别是()
A . 门和界
B . 界和科
C . 纲和种
D . 界和种
12. (2分)(2017·洛江模拟)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及其发出的神经构成
B . 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颜色灰暗,形状似“H”
C .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D . 大脑皮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3. (2分) (2016八上·靖远期中) 下列相似程度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是()
A . 马和斑马
B . 犀牛和牛
C . 马和驴
D . 斑马和犀牛
15. (2分) (2017八下·万盛期末) 下列关于不同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鱼类有鳃,适于生活在水中
B . 蛇的体表有角质鳞片,能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C . 家鸽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能进行气体交换
D . 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16. (2分) (2020八下·湛江开学考) 艾滋病、肝炎、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下对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B .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C . 病毒结构简单,属于单细胞生物
D . 某些病毒可被减毒后制成疫苗
17. (2分) (2017八下·巨野期末) 以前,由于冬季蔬菜供应匮乏,人们常在夏秋蔬菜上市旺季购买大量番茄等,切成条块装入瓶中,上笼蒸约半小时后,取出立即加盖密封,以备冬季食用.这样做能保存长时间不腐烂的原因是()
①外界微生物无法进入②瓶中为真空状态③瓶中过于干燥④食品中的微生物已被杀死.
A . ①②
B . ③
C . ①④
D . ②③
19. (2分)家庭药箱中一般不作为常用外用药的是
A . 云南白药
B . 创可贴
C . 风油精
D . 眼药水
20. (2分)(2017·润州模拟) 当你吃了不洁食物导致腹泻时,你应该选择服用下列哪种药物()
A . 复方甘草片
B . 速效救心丸
C . 速效感冒胶囊
D . 诺氟沙星胶囊
二、连线题 (共1题;共1分)
21. (1分)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①人工选择育种,从产奶不同的奶牛,经过________ , ________ 出高产奶牛.
②杂交育种:高产倒伏小麦一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________ 基因与________ 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________ 小麦.
③诱变育种: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条件下,引起________ 发生变化,经________ 成为太空椒.
三、综合题 (共5题;共16分)
22. (3分) (2016八上·房山月考) 下图为长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是________,内哟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骨的营养和再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C是________,在C中填充的B是________,B在人的幼年期时呈红色,具有________功能。
(3) D是________,E是________。
23. (3分)下图为人眼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①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请写出①的名称________ 。
(2)
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结构示意图中的③相当于照相机结构示意图中的标号________ 。
(3)
结构(视神经)是属于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________ 。
(4)
人眼球结构示意图②的名称叫做瞳孔,人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请问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哪一构造()
A . 目镜
B . 物镜
C . 光圈
D . 镜座
24. (3分)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
用1、2号两支试管(1号试管盛有土壤浸出液,2号试管盛有蒸馏水)各培养一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壮玉米幼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甲,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步骤④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________ .
②该实验中,叶片的b、c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________ .
③步骤⑦中叶片c处变蓝.请解释叶片c处变蓝的原因:________.
(3)
利用图丙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滴将________ 移动.
25. (2分) (2017八上·乌拉特前旗期末)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证实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传播。
我国科学家在研究人的甲型
H1N1流感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的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白鼠用毒性已削弱的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
十天后,对甲、乙两组小白鼠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甲型H1N1流感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小白鼠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小白鼠全部死亡。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________,它 ________(填“具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现在我国大部分学生已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注射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属于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
给学生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做上述的实验的原理是:甲组小白鼠体内产生了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的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
(4)上述实验中甲组小白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甲型H1N1流感病病原菌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应属于________免疫。
(5)上述实验中乙组小白鼠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26. (5分) (2019七上·凤翔期末)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
请据表回答问题:
(1)用A号瓶与B号瓶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号瓶做对照实验。
(3)请你预期A号、D号瓶的实验结果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萌发”或“不萌发”),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5-1、
16-1、
17-1、
19-1、
20-1、
二、连线题 (共1题;共1分)
21-1、
三、综合题 (共5题;共16分)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23-4、
24-1、
24-2、24-3、
25-1、25-2、25-3、25-4、25-5、26-1、26-2、
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