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题及答案(新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kuì)黝.黑(yòu) 挟着(jiǎ) 不逊.(xùn)
B.颁.发(bān)迁徙.(xǐ) 悄.然(qiāo)凌.空(líng)C.翘.首(qiáo)屏息(bǐng)教诲.(huì)歼.灭(jiān)D.诘.责(jié)镌.刻(juàn)绯.红(fēi)锃.亮(.ché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
....,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
....、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

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C.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能力。

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②这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

③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

④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⑤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A.①②③⑤④B.④①②③⑤C.④②③⑤①D.①②④③⑤
7、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野望》)
(3)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
(4)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

(《赠从弟》)
(5)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

(《庭中有奇树》)
(6)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7)《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钱塘湖春行》中通过莺歌燕舞描写早春景物的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令仪被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注:①市井人:生意人。

②忤物:这里是得罪人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A.如其欲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汝素.寡悔/素.湍绿潭
C.得.十千足以衣食/一狼得.骨止
D.卒为良.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12.于令仪的做法,有人称赞,也有人批评。

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立场,并结合文段说说理由。

10.C
11.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12.亮出观点,称赞或者批评。

人物:善良、宽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幽王失信身亡
周宅酆镐①,近戎②人,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③大说喜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④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酆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戎寇尝.至(______)(2)褒姒大说.喜之(______)
(3)因数.击鼓(______)(4)为.天下笑(______)
2.下列加点的“之”与“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兵至而无寇
B.褒姒大说喜之.
C.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
D.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4.周幽王为什么会死于骊山之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

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

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

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

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

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

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

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

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

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

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

一阵“嘟嘟嘟”的声音,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

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

第一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器,一件件识别出来。

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

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村子。

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

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

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

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但“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⑪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

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

比如在老家,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

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⑫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节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A.纯粹的安静里,我听见了小狗肉掌摩挲路面发出的“刷刷”声。

B.作者觉得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C.“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D.在乡村里,挑担子卖鱼的人都有天生好歌喉,并善于创作歌谣。

2.文中写道:“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作者在④—⑥段中是如何描述这幅“多层次多声部”的画面的?(提示: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回答)
3.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4.品析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第⑩段画线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句中的“才华横溢”指什么?(2)请品析第⑪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5.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的理解。

2、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第③段画线部分的理解。

3.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又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
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3)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C
D
D
C
C
芳草萋萋鹦鹉洲牧人驱犊还老骥伏枥终岁常端正将以遗所思烟波江上使人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曾经(2)同“悦”,高兴(3)多次(4)被
2.B
3.如果戎人入侵,就传递鼓声相互告知,诸侯的军队都会来救护天子。

4.周幽王昏庸无道,失信于天下。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若失信于他人,他人必然失信于人。


1.B
2.示例:文章④—⑥段写到了蝉鸣、鸟啼、蛙鸣,还有番鸭喝水的声音。

连绵的蝉鸣是背景,悠扬的鸟啼是重要的点缀,各种蛙鸣,间或几声番鸭喝水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低声部,这些声音有高有低,或远或近,汇成了一部动听的乐曲。

作者将各种声音分解之后渐次道来,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3.示例1: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

因本段删除后不会影响文章结构的顺畅性和内容的完整性,而且第⑦段所要表达的要关注微小、细节的声音的文意在其它部分已有涉及,所以删去后可以使文章更为简洁紧凑。

示例2:将文章第⑦段删去不好。

《八月迷情》中的埃文听到了很多声音的细节,借物小人艾莉斯蒂能听到非常细微的声音。

他们因为对世界满怀新鲜与好奇,甚
至感恩与敬畏,所以就能体会到许多原本容易被忽略和错过的的声音。

这段插叙使文章的主旨更深刻,所以不应删去。

(建议:示例2对文章的理解更加到位,因此对持此类看法的学生应加以鼓励)
4.示例:文中的“才华横溢”指卖鱼的、收破烂的、卖花的……各种叫卖声都各具特色,表现出了民间叫卖者过人的才能。

(2)示例:文中“呼呼”的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炉火的旺盛,呈现出了一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碗、碟、筷发出的“各就各位叮当恳切”的声音,形象生动地传递出一份温馨的人间烟火味。

5.示例:生活中,我们经常错过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声音,经常错过街市巷陌中习以为常的市声,因此常常错过许多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

其实,我们荒废的不止是听觉,还有感知世界的能力。

作者以“我们的耳朵错过了什么“为题,实际是想引发人们对这种“错过”的思考,期望我们不再错过,懂得用耳、用心去体会世间那些可能微不足道、习以为常的美好。

1.(1)_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2.①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②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③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3.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4.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5.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