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五中学2020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五中学2020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的“快”,指加速度的是
A.从温州到杭州,如果乘动车很快就能到
B.2009年全运会,在110m栏比赛中刘翔是选手中最快的
C.运用ABS新技术,既保证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安全,又能使汽车很快停下来
D.协和式客机在20000m高空飞行得很快
参考答案:
C
2.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参考答案:
C
3. 用两支铅笔夹成一条狭缝,将眼睛津贴着狭缝并且让狭缝与日光灯管平行,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色条纹。
这种现象是
A.光的干涉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 D.光的偏振现象
参考答案:
C 4. (单选)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河水的流速与船离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河宽为300m,则当船沿渡河时间最短的路径渡河时( )
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60 s
B.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必须始终与河岸垂直
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 7 m/s
参考答案:
B。
依题意可知:最短时间为A错;要想渡河时间最短,船必须与河岸垂直,B 正确;船参入了两种运动:船方向是匀速运动,沿水方向是变速运动,合运动是曲线运动,C错;船在河中要渡河,不可能与流水的方向相同,所以最大速度不是7m/s,应该是,D错。
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5. 如图7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a—t图象 B.乙是s-t图象
C.丙是s-t图象 D.丁是v—t图象
参考答案:
C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的重力势能
先(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后(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运动员的机械能(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增大 减小 不变
7. 某个25kg 的小孩坐在秋千板上,秋千板离拴绳子的横梁2.5m 。
如果秋千板摆动经过最低位置时的
速度是3m /s ,这时秋千板所受的压力为______N
参考答案:
340
以小孩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
,得到秋千板对小孩的支持力为:
F N =mg +,解得:F N =3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大小为340N 。
8.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长为b ,宽为a ,倾角为θ,一物块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 水平射出,恰
从右下方顶点Q 离开斜面,则入射初速度v 0
,应为
参考答案:
9. 在一探究实验中,一个小球在一个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滚动的距离S 和小球运动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 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归纳出小球滚动的距离S 和小球滚动的时间T 的关系是
10. 重型吊车以50kw 的功率,匀速提升起质量为5t 的货物,货物上升的速度
为 ;在货物上升5m 的过程中,吊车所作的功W= ;若吊车实际做功为5×105J ,则吊车的机械效率η= 。
(g 取10m/s2) 参考答案:
11. 如图所示是上海锦江乐园中的“摩天轮”,它高108 m ,直径为98 m ,每次可乘坐378人,每转一圈25 min .摩天轮转动时,某一轿厢内坐有一位游客,则该游客随轮一起匀速转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s ,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
参考答案:
1500;8.6×10-4
12. 船在100m 宽的河中横渡,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4m/s ,水流的速度为5m/s .试分析: (1)船能否到达正对岸 (填“能”或“不能”)。
(2)船至少需要多少时间方能达到对岸 s 。
(3)船登陆的地点离船出发点的最小距离是 m 。
参考答案:
13. 如图所示,物体受两个在同一平面上的共点力的作用,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F1=F2 =10N ,且它们的夹角成120°。
则它们的合力大小是_____N 。
参考答案:
10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该同学为了能完成实验,除图甲器材外,还必须准备哪些实验器材AD
A.交流电源B.秒表C.天平D.刻度尺
(2)图乙是某次实验获得的纸带,图中O点是打出的第1个点,各计数点与O点之间的距离已测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0.02s,则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物体的速度vC= 3.1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选取O点和C点为研究点,则要验证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的计算式为vC2=ghOC(设OC的距离为hoc,C点时物体的速度vC,重力加速度为g)
(4)为减少实验误差,下落物体应选用200g重物(填“50g钩码”或“200g重物”)
参考答案:
解:(1)A、打点计时器应该与交流电源连接.故A正确;
B、通过打点计时器计算时间,故不需要秒表.故B错误;
C、该实验可不测质量,因为mgh=mv2,即只验证gh=v2即可,故C错误;
D、需要刻度尺测量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AD.
(2)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1个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4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即vC==3.1m/s
(3)若选取O点和C点为研究点,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hOC,
动能增加量:△Ek=mvC2
则要验证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的计算式为mvC2=mghOC ,即vC2=ghOC.
(4)实验供选择的重物应该相对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物体,这样能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所以下落物体应选用200g重物.
故答案为:①AD;②3.1;③ vC2=ghOC ④200g重物
15. 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某同学只记录了小球运动途中的A、B、C三点的位置,取A点为坐标原点,则各点的位置坐标如图所示,(),
则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
(以cm为单位,答案不用写出,注意正负号);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参考答案: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圆轨道OA与水平轨道AB相切,它们与另一水平轨道CD在同一竖直面内,圆轨道OA的半径R=0.45 m,水平轨道AB长s1=3 m,OA与AB均光滑.一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当滑块经过A点时,静止在CD上的小车在F=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启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当小车在CD上运动了s2=3.28 m时速度v=2.4 m/s,此时滑块恰好落入小车中.已知小车质量M=0.2 kg,与C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g=10 m/s2)求:
(1)恒力F的作用时间t;
(2)AB与CD的高度差h.
参考答案:
AB与CD的高度差h. (1)设小车在轨道CD上加速的距离为s,由动能定理得
Fs-μMgs2=Mv2①K$s*5u
设小车在轨道CD上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F-μMg=Ma ②
s=at2③K$s*5u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t=1 s. ④
(2)设小车在轨道CD上做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撤去力F后小车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减速时间为t′,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v′=at ⑤
-μMg=Ma′⑥
v=v′+a′t′⑦
设滑块的质量为m,运动到A点的速度为v A,由动能定理得
mgR=mv2A⑧K$s*5u
设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为t1,由运动学公式得
s1=v A t1⑨
设滑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1′,则
t1′=t+t′-t1⑩K$s*5u
由平抛规律得h=gt′21⑾
联立②④⑤⑥⑦⑧⑨⑩⑾式,代入数据得
h=0.8 m.
答案:(1)1 s (2)0.8 m
17. 某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第4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4s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
18.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正以恒定的速度v=2.5m/s顺时针转动,现在其底端A
轻放一货物(可视为质点),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经过t=2s,传送带突然被卡住而立即停止转动,由于惯性,货物继续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并刚好到达传送带顶端B.求传送带底端A 与顶端B的距离.(g取10m/s2)
参考答案:
解:货物从A处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cosθ﹣mgsinθ=ma1
代入数据得a1=2.5 m/s2
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1s
位移x1===1.25m
在t=1﹣2s内,货物随传送带一起匀速的位移为
x2=v(t﹣t1)=2.5×(2﹣1)=2.5m
传送带停止转动后,货物匀减速运动到B端,速度刚好为0.设加速度大小为a2.
所以μmgcosθ+mgsinθ=ma2
代入数据得a2=12.5 m/s2
匀减速的位移为x3===0.25m
则传送带底端A与顶端B的距离L=x1+x2+x3=4m
答:传送带底端A与顶端B的距离是4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货物从A处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由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增加到等于v=2.5m/s所用的时间,并求出此过程的位移.之后,物体随传送带匀速运动.传送带停止转动后,货物匀减速运动到B端,速度刚好为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求出物体上滑的距离,从而求得传送带底端A与顶端B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