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中国古汉语“活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话---中国古汉语“活化石”
基本上各地方言都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福州建城2200年来大多处于偏僻的东南一隅又是复杂山地,远离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语言交流相对封闭滞后,因此福州话得以保留下许多古汉语的语法。
福建方言纷繁复杂堪称全国首屈一指,也因此吸引历史学家造访福建,这其中也包括日本和美国史学家。
考察福州时有人认为福州话比粤语白话闽南话客家话更像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例如,三千年前的甲骨文里大量文字可用福州话本字译读,你”写作“汝”,而福州话至今仍将你叫“汝”。
在春秋战国期,“丈夫”原是男子的统称,据说,这一称呼的由来是因为男子的身高约为古尺八尺到一丈,直至今日,福州话仍把男子叫丈夫囝,而女子称为“诸娘囝”。
1972年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2100年前的帛书,上面的“勺”字,今人迷惑不解,实际同“钓”,福州话念“赵”,一目了然是指战国的赵国。
此外,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词汇,福州话仍沿用下来,例如“筷子”叫“箸”,“儿子”叫“囝”,“蛋”叫“卵”,“屋子”叫“厝”,“他”叫“伊”,“猪”叫“豨”,“锅”叫“鼎”,“吃”叫“食”,“饿”叫“枵”,“夜晚”叫“冥”,“晒”叫“曝”(旧读pù),“剪刀”叫“绞刀”,站叫“企”,新娘叫“新妇”,下车叫“落车”,下雨叫“掉雨”,玩耍叫“脚溜”,开玩笑叫“做畅”,回家叫“转厝”,脸盆叫“罗盆”,洗脸叫“洗面”,洗澡叫洗汤,洗脸毛巾叫“面布”,把理发叫“剃头”,把厕所叫“粪间”,把没名堂叫“没解数,等等,,
此外,福州人向人道谢时不说“谢谢”而说“起动”。
就是“有劳大驾”的意思。
这是相当文雅而古老的敬词。
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都有“起动”的记载。
可见中国古人说话时使用“起动”一词是很频繁的。
福州话里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活化石”。
不仅福州话如此,福建的闽南话、莆仙话等也大致如此。
除了彼此方言发音腔调有所不同,共同点还是很多,不得不让史学家们认为是由于闽越复杂山地导致的腔调巨变,更像是一场千年岁月的洗礼。
闽越文明于福州,闽江孕育这片土地第一代人,所以认为福州话比闽南话久远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论知名度闽南话更胜一筹,闽南话的统称出现在民国,因台湾新马的推广,闻名于华人圈而福州话则相对被遗忘,如同世人误以为厦门是福建省会一般。
至于多国科学家DNA表明福建人血统是非常纯正的汉人以及山东人存在白人血统等,至今在国内还存在很大争议,所以不多评价!回到福州话话题,事实上福州话最有特色的是连读,量词,重叠词,更加古韵十足,例如,颜色的形容词加以重叠,把日常生活的用具加以重叠。
好比“红丹丹”“乌秃秃”“白雪雪”“白恰恰”“青冒冒”;好比碗、盘、瓶,说成“碗碗子”“盘盘子”“瓶瓶子”;又好比半半日、直直话、空空手、嗽咳咳、屐屐板、滚滚汤、矮碌碌、抖抖颤、冰冻冻、空寥寥、光溜溜、车车转、死倪倪;单是一个“叫”字,就有喝喝叫、嘎嘎叫、徐徐叫、虚虚叫、喳喳叫、死死叫等不同叫法。
又比如你向福州人问路,而那条路恰好就在前方,他不叫你“直走”而说“直直行”(底滴将)。
福州话中常用的歇后语鼎边糊--一炆就熟鼓楼前光饼--抢面食马屎--诈癫一嘴食胡椒--胡溜溜(很会撒谎)鼓楼顶掏时辰牌--挨时度日(消极怠工)有锣有鼓--有乇对(比喻互相配合、呼应)猪肝保郎(搽抹)粉--伪装等等
福州话不仅仅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众多声调,福州话音韵古书《戚林八音》这八音就是说福州话有八个声韵包括连读,比现代汉语四个声韵多了一倍。
说话的方式福州话很古朴,甚至翻译成汉语就是典型的古代书面语。
说福州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事实上一点也不为过,论最古老汉语国内各执一词没有争论必要,保护好自己的母语古汉语才是重中之重,目前福州话岌岌可危,大部份年轻人会说不会写有的甚至只会听不会说,希望福州话古汉语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代代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