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选用焊接专业人才的规范化、推动焊接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更好地为企业培养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焊接技术标准、职业标准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装备制造业焊接生产实际,特制订焊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
本标准基于企业焊接制造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针对岗位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等要求进行系统叙述,为企业选用焊接人才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养认证提供依据。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
二、人才培养模
式情况1)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
创新“1+0.5+1+0.5”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四学期,以学校为主;企业实践理论一体化学习一学期,以企业为主;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校企合作中实现四个结合:学习工作环境的结合(校内焊接实训基地——东区焊接实训基地和检测基地作为学习与工作的环境);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校内外轮岗实践性教学与课题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对实习企业工作方式的认识,对设施设备的认识及使用等相结合。
2)订单式教育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系先后与今创集团和卡威集团成立“今创班”和“卡威班”(另长青集团、宝菱重工、中集集团等也准备在焊接2012级中开展订单式培养)。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
三、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结合焊接专业的特点,坚持改革,实施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
立足长三角地区行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焊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论,运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借鉴国内外项目课程模式的成功教改经验,明确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编制一整套相应的教学文件,积极探索项目课程模式的教学实施体系。
(1)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依据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体系,结合行业、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紧密跟踪现代焊接的发展方向,打破高职焊接专业的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焊接专业教学体系。
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制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设计,建设项目课程(群),建设几门项目课程教材。
以模块化的项目为载体,课程内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体现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的综合,素质拓展贯穿全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过程,打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传统关系,以实践知识整合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积极营造具有职业岗位特点的教学环境,强化实践,注重技能,在实践中传授,在行动中学习。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教课程模式及其支撑体系,形成完整的职教课程开发的技术理论并实践验证。
(2)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征的项目课程
拟投入7万元进行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依据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征的项目课程。
通过《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2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带动本专业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特色教材等资源建设。
每门核心课程组建一个由一名课程负责人引领、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开展特色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和能力考核标准,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新建网络课程3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