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简答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赏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赏析

• 3.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 答案: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 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 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 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 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1 分)
• • •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 2.细致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两句诗,分析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发途中感 受的? 答案:这一两句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 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月夜忆舍弟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 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案: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 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 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 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 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发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 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 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 顾及全诗) 3.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句 答案: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 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4.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答案: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 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 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 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 5. 赏析“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 果。 • 答案: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 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 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解析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解析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编精练(含2022版新课标60篇)《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解析版)T知识点《月夜忆舍弟》(杜甫)1.《月夜忆舍弟》中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3.《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的诗是: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4.《月夜忆舍弟》与《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相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5.《月夜忆舍弟》中杜甫用“月是故乡明”一句极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6.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表现作者对故乡思念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人生感慨。

8.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秋夜思乡,思绪飞翔,设想故乡情景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边地秋夜,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10.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点明时令,并借明月表达出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11.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表达了亲人离散、家园无存的悲戚。

12.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借身处乱世家书难寄,表达对兄弟的牵挂与忧虑的诗句是: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的诗句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长沙过贾谊宅》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长沙过贾谊宅》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长沙过贾谊宅》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解析】D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是间接抒情,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

2、下列对《长沙过贾谊宅》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颔联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B.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C.本诗表达了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同时作者借怜贾谊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D.一个“过”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恰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遭迁谪的悲苦命运。

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解析】D一个“悲”字,直贯篇末。

二、简答题: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答: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理解性默写+赏析(附答案版)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理解性默写+赏析(附答案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月夜忆舍弟》(唐·杜甫)(一)默写及大意月夜忆舍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析《月夜忆舍弟》写于安史之乱,首联从视听角度描写出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月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人了自己主观感情的心中之景。

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如今遭逢离乱,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沉痛。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月夜忆舍弟》一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之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

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三)理解性默写1.《月夜忆舍弟》中表达诗人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3.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借景抒情,表达思亲思乡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选择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三、简答题: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2、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3、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习题及答案

期中后古诗词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上】姓名:班级: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习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分析:B 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完整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四首(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完整版)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四首(一)《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月夜忆舍弟》一、作者资料:【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

二、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旨: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之情。

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三、课文重点1、首联描写了一幅什么图画?作用是什么?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运用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既实写白露时节的清寒,又融人诗人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3、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概括写“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长沙过贾谊宅》一、作者资料【刘长卿】字文房,汉族,河北河间人,唐代诗人。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贾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二、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一、选择题:1、对《月夜忆舍弟》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解析】B 下句,作者所写的不是客观实景。

2、下列对《月夜忆舍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

B.从标题到内容都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坦然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

C.这首诗极能代表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夙愿。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简答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简答题及答案期中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简答题: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3、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解析:围绕“过”字展开描写,即景生情,惆怅 伤感,真切而又空灵。“秋草”“寒林”“人 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 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犹:尚且,还。薄:淡 薄。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 吊屈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鼓:边塞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 禁止人行走。) 解析:描写的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浓重悲凉 的气氛。“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 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解析: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 “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 的悲剧命运。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 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 的主题。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怜:可怜。何事:为何,为什么。) 解析: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 表。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书:信。长:经常、常常。达:送达。况乃: 何况、况且。) 解析: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 流散,平时寄书信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 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含蓄蕴藉,具有无限 深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抒发了诗 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了 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忠而获罪并被远谪的遭遇, 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 直不阿的性格。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初三语文9《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作业和答案

初三语文9《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作业和答案

初三语文作业: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诗歌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阅读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听弹琴》。

初三语文作业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诗歌作业答案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阅读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阅读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听弹琴》。

春望
【作者】杜甫【朝代】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朝代】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听弹琴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前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前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歌是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光彩夺目,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走进瑰丽奇美的诗歌中畅游一番,去感受它的魅力。

新知探完^H一、知人论世1 .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杜甫、刘长卿、韩愈、温庭筠的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

2 .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商山早行》的写作背景,学生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信息和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二、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习四首诗,赏析每首诗,过程如下。

1 .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奏和韵味。

2 .发挥想象,结合重点词语解释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赏析诗歌,体会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写法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月夜忆舍弟》中诗人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长沙过贾谊宅》这首怀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叙述了诗人因触怒皇帝而被贬谪的遭遇,表达了诗人的悲怨之情,也表现出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商山早行》选取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理解性默写:1、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点明时令是秋天的诗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主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习题】理解性默写: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2、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主题的句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原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部编版九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一、月夜忆舍弟/杜甫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四、商山早行/温庭筠一、《月夜忆舍弟》杜甫【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简答题: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2、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3、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

5、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3、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考点 赏析题

《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考点 赏析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4.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炼字:“横”“拥”表达效果:分别从广度与 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被贬谪途 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委婉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 情感:即景抒情,“雪拥蓝关”双关,明写天 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委婉表达忠而获 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南行的伤痛,道尽英 雄失路的悲慨。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 3.颈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 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 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 4.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
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 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 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 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赏析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月夜忆舍弟》杜甫
•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 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 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 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 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 奇,成为千古名句。
• 抒发作者在安史之乱中对家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 • 4.赏析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
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 生是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 忧患• 1.《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 感受的写景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 乡明。

《商山早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赏析答案

《商山早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赏析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析题:商山是地名,早点明时光,行标明作者行踪,从标题看,这是一首羁旅诗.翻译诗歌: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同心专心惦念故乡.鸡声响亮,茅草店洗澡着晓月的余辉,萍踪纷乱,木板桥覆盖着初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妙情景,一群群凫雁,正游玩在清白的池塘.剖析景物特色:经由过程“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等意象的描述,表示严寒凄清的早行景物特色.指出手段并剖析:1.白描的艺术手段,全诗经由过程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风景,细腻而又精细地描述出来.2.颔联视听联合:从听觉鸡声,视觉人迹.霜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衬着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3.尾联虚实比较: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写故乡春回大地的美妙,呼应开首,与实写面前商山早行的辛劳相对比.剖析情绪:此诗描述了旅途中严寒凄清的早行风景,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吐露出人在旅途的掉意和无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析题: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题意是韩愈被贬谪潮州,到蓝田这个地方给侄孙韩湘写的一首诗.翻译诗歌:凌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旅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斟酌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覆盖着秦岭故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尚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骸收清.剖析景物特色:经由过程“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景物的描述,描述了一幅云雪茫茫,道路邪恶的孤寂画面,景物特色悲凉雄壮.指出手段并剖析:1.首联比较,作者奇妙地应用“一封”与“八千”.“朝”与“夕”.让数目与时光之间形成强烈的比较.2.颈联借景抒情,借云横”.“雪拥”等景物的描述,表示了诗人对亲人.对都城的眷顾与迷恋.3.双关: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明写气象严寒,暗写政治气象良好.上一句是回想,诗人不独牵挂家人,亦伤怀国是.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冷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彷徨不前.剖析情绪:蕴含诗人不平不扰,宁折不弯,坚毅刚烈不阿的品德.表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顽强的信心.。

《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月夜忆舍弟》杜甫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河南巩义人。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有著名的“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尊为“诗圣”。

【背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弃官华州司功,携家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

时安史之乱未平,史思明叛军在黄河南北很猖獗,西面吐蕃亦不时侵扰,秦州地处边塞,形势比较紧张。

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对弟弟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主旨】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名句赏析】杜甫最笃于兄弟情谊,干戈扰攘中,衰病中的诗人格外思念音信不通的诸弟,遂在凄清孤寂的秋夜,写下了这首凄楚动人的忆弟诗。

诗写天涯忆弟之情,骨肉离散之苦,可谓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首联提摄全篇。

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

在凄凉沉寂的氛围中,写出强烈的忆弟之情。

点明时间、地点,已隐含忆弟之情。

戍鼓声犹在耳,接着传来孤雁哀鸣,不禁牵起诗人思弟之情。

古人常用“雁行”、“雁序”喻兄弟,孤雁失群,则使人联想到兄弟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课外古诗词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一、月夜忆舍弟/杜甫
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四、商山早行/温庭筠
一、《月夜忆舍弟》杜甫
【原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主旨】
本诗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习题】
简答题:
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答: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答: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3、赏析“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答: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5、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原诗】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主旨】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习题】
简答题: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答: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

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3、《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秋天的傍晚,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寒林日斜,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思之令人哀叹。

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在这种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足见其景仰倾慕,第四句,尤其是“空见”二字,进一步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

4、结合《长沙过贾谊宅》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原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替我收尸。

【主旨】
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贬官赴任到蓝田,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诗人无辜远谪,此时胸中正充满郁愤,又值严冬时节,天雪冰寒,路途艰难,更增添了他内心的感伤和对前途的担忧,所以借韩湘送行,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习题】
简答题:
1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无奈怨愤之情。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答: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诗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3、颈联“云横”二句即景抒情,是干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答:“云横“借物寓情,语意双关,明写天气不好,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4、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四、《商山早行》温庭筠
【原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主旨】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
意的落寞情怀。

【习题】
简答题:
1、体会首联晨起情境,“悲”字的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因思故乡而悲,悲“身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2、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颔联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答:①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②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3、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5、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樯,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答: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7、诗人为什么要写热闹、生机而温馨的家乡图?
答:将眼前的凄凉、萧条、冷寂的异乡图和生机、热闹、温馨的家乡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把梦境中的故乡写得越美好,越能反衬出羁旅在外的艰辛和思乡的浓烈。

8、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
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9、分析诗歌主题思想。

答: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