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范文300字(精选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范文300字(精
选4篇)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1
书中以小见大,仅用区区几年的历史光阴分析了一个朝代的消亡史,乃至一个民族的注定衰弱与觉醒。

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

书中叙及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份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贽。

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

这种情况断非个人的原因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古代无完善的法制与执行力,依赖道德约束人们,以使文官集团日趋强势,社会制度止步不前。

中国文化是亚洲大陆地理的产物,无海洋性国家的经验。

未放眼全世界,未着眼于更长远的历史,致使我们故步自封,没跟上世界大潮流。

要把道德的范畴放得远大。

历史观点代表人生哲学,不能收短时间的政策所掩蔽,尤其不能闭户造车,不顾外间情势单独决定。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2
在明朝这个庞大的帝国,本质上,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于违法行为的掩饰则被认为是忠厚和识大体,封建王朝的社会制度本身就存在许多缺陷。

余大猷和戚继光都是十分优秀的将领,二人在领兵作战方面都颇有谋略,他们也都知道战场上先进的兵器十分重要,只是二人最后的官职地位差别很多,是因为什么呢?那便是二人期望采取的改进措施了,可以说,余大猷没有像戚继光那样对于形势有着透彻的分析,他不明白在封建王朝落后的制度下,想要说服国家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从小农经济的体制下走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更别提用新的技术改变松散的社会体制了。

而相比之下,戚继光就十分明智,他知道一己之力搬动旧制度是不可能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在现有制度下尽全力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做完善,或许这样才更能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吧。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3
张居正在历史上以铁腕著名。

黄仁宇先生认为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依靠自己的勤奋和人事关系安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改革却远远超过了盘根错节的文官集团可以接受改革的范围,过大的威胁到了既得利益者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张居正的确很快,但是不见得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太快。

只是现实没有给他放慢的机会。

万历年幼尚有他改革的机会,一待万历成年,有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他的种种措施很有可能化为泡影。

他必须在短短十几年内获得成功。

书中一章取名为世上再无张居正,倒是反映出作者对张居正的些许惋惜之情。

如果多那么几个张居正,前赴后继般努力进行变革,张居正也不需要那么急切,可以按部就班理清各种复杂交错的社会关系,将整个社会推上正轨。

只可惜,儒家的中和色彩排斥着这种人的存在。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4
现在的历史书籍,因为大都太单调、太教条、太格式化。

而《万历十五年》简直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世界,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

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书让学生乐于走进历史,走进文化,真正的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底蕴,去思考一些过去和未来。

明代晚期和鼎革之际的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一些在当时社会上离经叛道的思想。

市民文化兴起,四大名著问世。

历史的悲剧源于我们的无知和少知,痛定思痛,从明朝到现在,有许多东西是变了,但也有许多是没有变的。

礼为一切社会
行为之规范,但道德却不能代替法律,与此同时也并不表示道德可以被抛弃。

健全法制体系,提高道德修养中华民族才能走的更快更好,民族的未来将走向何方,答案掌握的我们自己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