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样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安市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样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liú) ,味同嚼.(jué)蜡矣。

B. 不要轻觑.(qù)了事业对精神的濡.(rú)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guī)园,足不下楼,兀.(wù)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D.它没有婆娑.(shā)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
..,便是敬。

C.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D.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
..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人常常认为,对任何问题得过且过
....都是不好的。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举步不前
....。

C.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
....的细节。

D. 商店和饭店的门风采依旧
....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具有节俭创新意识,是民族兴旺的决定性因素。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很好。

”我父亲叫到,“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我照做了。

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
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7. 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庄重深刻灵秀明智
B.明智灵秀深刻庄重
C.明智庄重灵秀深刻
D.庄重明智深刻灵秀
8 . 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这一部分的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读各科的书籍,都能起到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

B.人的思维的缺陷,都可以通过读书来弥补。

C.身体百病,都可以借助适当的运动加以根除。

D.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思维上的缺陷。

9 . 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B.本文是一篇随笔,作者见解深刻,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C.文章多处使用排比语句进行说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D.文章着重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包含着对世人的谆谆教导。

10 . 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B. 语言精辟,说理明确。

C.平易流畅,笔法灵活。

D. 语言犀利,批判性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13.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1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钱塘江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

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

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

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16.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7分)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
翁亭记》)
18.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5分)
请从“诗意初心徘徊芳菲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
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50个字)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5分)
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

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守道德高地的时代英雄。

5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在。

对于那些质疑、恶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的歪风,我们要坚决说“不”!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凝聚起人民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

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

捍卫英雄,是当代人________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________。

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①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②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一段话。

(不超过50字)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宋学士濂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官。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⑩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

⑩慎:人名,指宋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
(1)至明年
..万寿节前数日: _________
(2)孝慈命左右
..置蔬膳于侧:________
(3)上感悟,遽.起:___________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7分)
(1)宋先生其来乎?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2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七、(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高原,我的中国色(节选)
乔良
(1)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

(2)天可真低。

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

(3)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

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

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

一样的颜色。

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4)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

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

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

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5)他不禁微微一笑。

(6)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

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落寞,莫名的苍凉。

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

只有我,他想。

我和高原。

于是他又想,这落寞、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7)一千年。

(8)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

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

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

(9)南方,绿油油、软绵绵、滑腻腻的南方。

没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没有弥漫天际的黄沙烟尘,没有冰,没有雪,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寒,有丽山秀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蛾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销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啊,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10)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厚的奥秘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一柄青铜剑都会讲一个先民的故事给你听的高原,沉默了。

陪伴它的,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

(11)唉,南方,南方。

(12)他忽然想到了西方。

当黄皮肤的汉子们由于贫血而变得面色苍白时,麦哲伦高傲的船队刚刚在这颗星球上画完一圈弧线。

野心勃勃的哥伦布,正携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惊喜地打量着近在咫尺的新大陆。

真是一群好汉子。

有了他们,西方才后来居上。

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

(13)他看到斯文·赫定、斯坦因、华尔纳们,正把成捆的经卷盗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宝马凿下石壁,而恭立一旁的黄种汉子,手里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烟枪!
(14)他想喊。

(15)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16)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17)没有风。

没有声息。

高原沉默着。

(18)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19)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

他们全都身
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

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

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

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

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20)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

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

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21)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

(22)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23)他真想把那些整天价只会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染他一身一脸的国色──黄帝、黄河、黄土高原的本色。

让他们亲近一下泥土的纯朴和漠风的豪气。

(24)他想,要使这片贫瘠的、失血过多的土地复苏过来,需要的是更强劲的肌肉,更坚硬的骨骼,更热的黄河一般湍急的血流。

需要比麦哲伦和哥伦布们还勇健的如守护始皇陵的武士俑那样的壮汉。

(25)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26)他想,有了这些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

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23.第(9)段中,对南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4.如何理解第(12)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5.举例分析选文的语言特色。

(4分)
26.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中国色”的理解。

(4分)
八、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绳。

守住底线,才能让你在面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时,正确抉择;守住底线,方能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步入更高的境界。

中学生在作业考试、运动竞技、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结交朋友等方面都应明辨是非,坚守底线。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2)文字不得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泰安市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样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答案】
一、1.B 2.B 3.B 4.D 5.B 6.A
二、7.B 8.D 9.A 10.D
三、11.B 12.C 13.A 14.B
四、15.D 16.C
【评分】每题3分,共48分。

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17分)
16.【答案】(1)欲辨已忘言(2)布衾多年冷似铁(3)归雁洛阳边(4)年少万兜鍪(5)会挽雕弓如满月(6)博学而笃志(7)云归而岩穴暝
【评分】每句1分,共7分。

出现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8.【答案】示例一:我行走在充满诗意的校园,漫步在春草芳菲的小径,徘徊在流
光溢彩的长廊,不时想起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示例二:读书让我的人生充满诗意,因为文字的芳香润泽了我的生命,让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不再徘徊。

【评分】5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示例:义不容辞/责无旁贷②我们要学习并弘扬雷锋(英雄)精神,捍卫英雄,抵制、摒弃一切污损英雄精神的行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评分】5分,意思对即可。

六、(19分)
20. 【答案】(1)第二年。

(2)近侍,侍从,近旁的人。

(3)立即,匆忙。

(4)适逢,正赶上。

【评分】每词2分,共8分。

21.【答案】(1)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评分】每句4分,共8分。

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文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

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

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

”宋濂跪拜谢恩。

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

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是)没到。

(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

不久,(皇上)回宫了。

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

”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濂罪不及死。

”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

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杀他。

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

”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

七、(16分)
23.【答案】与黄土高原形成对比;表现出“他”对统治者偏安江南,失去民族精神的愤慨。

【评分】4分。

每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答案】表达了“他”对中国闭关落后的痛心之情。

【评分】4分。

意思对即可。

25.【答案】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答题。

【评分】 4分。

意思对即可。

26.【答案】“中国色”即指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

【评分】4分。

意思对即可。

八、(50分)
27. 【评分】从内容、表达、文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

可分为四类卷。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