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诠释学的东渐及其效应——洪汉鼎先生访谈(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洪汉鼎[1];黄小洲[2]
作者机构: [1]北京社会科学院;[2]广西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河北学刊
页码: 14-2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哲学诠释学;西方;中国科学院;东渐;伽达默尔;青年学者;哲学所;60年代
摘要:黄小洲:据您的了解,您认为西方诠释学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请问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洪汉鼎:我们最早接触诠释学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编的《哲学译丛》,早在1960和1970年代,它就发表了一些从苏联翻译的哲学论文,其中讲到了诠释学。

广州大学有一位青年学者作了考证:在《哲学译丛》1963年第9期刊登了由水羊木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0.贝克尔所写的《艺术审美尺度的超验问题质疑:H.-G.卡达穆尔(真实性和方法·哲学诠释学纲要)》一文(卡达穆尔即伽达默尔),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最早介绍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