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我会读
zhào 召见
chén 大臣
yì 议论
gōng 宫殿
xiàn 进献
nuò 允诺
diǎn
chāo
典 礼 抄小路
zuì 得罪
qiè 胆怯
jù 拒绝
jīng 荆条
我会写
召臣议宫献诺 典 抄 怯拒荆罪
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蔺 相如的勇敢。
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 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 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 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 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 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 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随堂练
1.看拼音,写词语。
jīnɡ tiáo zuì xínɡ
(荆条) (罪行)
bīn kè
(宾客)
2. 选择正确的解释。
完璧归赵 ( a) a.全,完整 b. 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完璧归赵
(第1~9自然段)
渑池会面
(第10~14自然段)
负荆请罪
(第15~17自然段)
同学们读课文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 深谋远虑的人。这次去秦国谈判,他 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完成这次任务。
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பைடு நூலகம்入秦的 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在文中 找出相应的句子。
《将 相 和》
五年级 上册
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 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 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 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 个比较弱的 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作者简介
司马迁 (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 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 任太史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 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 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长达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
同学们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信
胸有成竹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 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 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 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 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 抵御秦兵的准备。
蔺相如又一次 临危受命,这 一次有廉颇做后盾。
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 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 大家读一读,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 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 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 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 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了 国
和
廉 颇
负荆请罪 知错
家 利
就改
益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 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 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 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 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知识拓展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 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 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 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 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 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 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 为赵王击缶。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 跟您拼了!”这句话突出了蔺相如什么?
从廉颇的言行中,你感受到 了他怎样的品质?
以国家利益为重;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学完了课文,你知道这三个故事之间 有什么联系吗?“将”“相”和好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完璧归赵 因
渑池会面
果 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板书设计
渑池会见 不畏 蔺
为
将 相
相 如
强暴 不和----和好
通过语言描写:解释蔺相如 为什么退让,表现了蔺相如顾全 大局,保家卫国的品质。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 军吗?大家知道,……我所以避着 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 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 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 和,国家则危,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 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 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 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 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 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你们从中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 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