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2学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答案栏中,每小题2分,共36分.1.(2分)2022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
A.是否耗能B.能否运动C.能否说话D.能否生殖2.(2分)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十分相似
3.(2分)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且偏右下方,则以下操作中能使其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C.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4.(2分)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
B.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可以换用大光圈
C.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D.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5.(2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
6.(2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
B.线粒体存在于细胞液中
C.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D.决定菊花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7.(2分)深圳交警研制出“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让系统模仿人的双眼,捕捉闯红灯的人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人脸特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B.行人闯红灯等行为需要的能量由叶绿体提供
C.人脸的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保护组织
D.人的双眼能获得图象信息,属于系统层次
8.(2分)红蛇果的果皮细胞因含花青素而呈红色。

将某品种的红蛇果浸泡在热水中,热水变红色;浸泡在冷水中,冷水不变红。

这一现象说明热水破坏了果皮细胞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9.(2分)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D.延长光照时间
10.(2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①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②清水冲洗③叶片脱色④用黑纸片将叶片一
部分遮光⑤光照⑥滴加碘液。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⑤③②⑥C.②①⑤⑥③④D.①②⑤④③⑥11.(2分)一般情况下,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要深些,这是因为()A.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
B.靠近叶的下表皮海绵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
C.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
D.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
12.(2分)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13.(2分)下列哪组装置能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A.B.
C.D.
14.(2分)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A.杨树的叶子B.唾液腺C.血液D.杏仁
15.(2分)“风吹草低见牛羊”。

下列有关草和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都是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草叶的表皮和羊的皮肤都属于保护组织
C.草和羊都能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D.在结构层次上羊比草多了系统
16.(2分)叶片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
A.无色素的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
C.栅栏组织细胞D.海绵组织细胞
17.(2分)如图所示,在有关光合作用实验中,若将叶片的主叶脉切断,一切按规范操作,则发现叶片尖端遇碘液未变蓝色,原因是叶片尖端缺少()
A.水分B.氧气C.二氧化碳
18.(2分)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它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大棚甲乙丙
二氧化碳浓度% % %
温度30℃30℃25℃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C.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D.本种植实验可以探究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两个因素对大棚作物产量的影响二、识图作答,每空一分,共14分.
19.(6分)如图A﹣E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通过(过程)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复制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2)B通过(过程)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填“是”“否”)发生了改变。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结构层次可以表示为:[A]→组织→→→人体。

(4)在如图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20.(8分)如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中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推测该同学的假设是。

(2)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3)实验中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实验,其变量
是。

(4)用碘液检验玻璃瓶内外的叶片,其中不变蓝的是,说明它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5)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场所是。

2022-2022学年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答案栏中,每小题2分,共36分.1.【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汽车奔跑需要耗能,但是汽车不属于生物,所以耗能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A不符合题意;
B、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

B不符合题意;
C、能否说话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生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
标准,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选项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而其它选项均反应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
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

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凹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小光圈、平面镜。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都倒,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要将物象移动到视野正中,物像应该向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下方移动。

故选:D。

【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难度一般。

4.【分析】使用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正确步骤: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解答】解:A、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A正确;
B、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
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C错误。

D、细准焦螺旋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细准焦螺旋,并且使物像更清晰些,
D正确;
故选:C。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5.【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

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6.【分析】1、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具有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
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
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

4、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据此解答。

【解答】解: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A正确;
B、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B错误;
C、细胞通过分裂和生长,使细胞的数目增加,体积增大,使生物体由小长大。

细胞的发育是细胞生长的结果。

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从而使生物体能生长发育成熟,繁殖后代。

因此,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C正确;
D、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花瓣颜色的遗
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细胞核里,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掌握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

7.【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 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据此解答.
【解答】解:A、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控制人体性状,正确;
B、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所释放的,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错误;
C、构成人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在人脸的
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错误;
D、人的双眼属于器官,不是系统,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8.【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解答】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让有用的物质进入
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如题中叙述的:把红苋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红,放入沸水煮几分钟,沸水变红。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破坏了细胞中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的进出的作用。

符合题意。

C、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关键点: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9.【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解答】解: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慢,直到不再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明显地表现出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值之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因此选项中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的措施是降低光照强度。

故选:B。

【点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条件是光,因此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都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增加产量.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过程,验证了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

【解答】解:课本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为:
(1)暗处理:把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依据以上步骤可得出答案。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明确此实验证明的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11.【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解答】解:下面是叶片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而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此外上表皮接受阳光照射多,叶绿素形成多。

而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其中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2.【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据此答题。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氧气
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故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做这题结合光合作用的公式比较好,公式比较直观的体现了其过程、实质。

也可以结合其概念答题。

13.【分析】此题考查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理解。

【解答】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④清水漂洗;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
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故选:B。

【点评】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使实验具有可信度,保证实验严谨有效。

14.【分析】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解答】解:A、杨树的叶子属于器官
B、唾液腺属于器官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D、杏仁是种子属于器官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器官的概念,就能正确选择。

15.【分析】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

【解答】解: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草和羊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A正确;
B、草叶子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而羊的皮肤属于上皮组织,B错误;
C、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C正确;
D、羊是动物,草是植物,所以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D正确。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动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

16.【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光合作用要在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中进行。

而在叶片中保卫细胞、栅栏组织细胞、海绵组织细胞均含有叶绿体,故都可进行光合作用;
而表皮细胞无色素,不含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A。

【点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要在含叶绿体的细胞才可进行光合作用.
17.【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叶脉内有导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叶的主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将主脉切断后,切断部位以上的导管被破坏,导致水分无法运输到叶片的尖端,光合作用因为无法得到原料而停止,因此淀粉无法生成,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

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故选:A。

【点评】知道叶的主脉里有导管,导管负责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输送到叶肉细胞.
1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变量的判断。

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结合题意,据此解答。

【解答】解: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有某个条件引起的,采取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这个条件即实验变量。

由表可知,该实验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和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另一组是乙和丙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甲和丙有两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可见,选项B的实验分析是
错误的。

故选:B。

【点评】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解此题的关键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二、识图作答,每空一分,共14分.
19.【分析】由图可知:A表示细胞,D表示组织,E表示器官,F表示系统。

【解答】解:(1)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

A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形成B,在此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2)B通过分化形成C组织。

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

(4)分析A﹣﹣E表示的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可知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可见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E系统。

故答案为:
(1)分裂;
(2)分化;是;
(3)器官;系统;
(4)E系统。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人体的结构层次及构成,了解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的变化,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20.【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场所是叶绿体。

据此解答。

【解答】解:(1)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对照实验是玻璃瓶以外的叶片。

二氧化碳特性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二氧化碳是否存在。

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玻璃瓶中的叶片就得不到二氧化碳;玻璃瓶外叶片可以正常的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瓶内外的叶片是一组对照实验,瓶外的叶片是实验组,瓶内的叶片是对照组,变量是二氧化碳。

(4)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瓶内叶片分没有变蓝色,瓶外叶片变成蓝色。

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将叶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对照;二氧化碳
(4)瓶内的叶片;光合作用
(5)淀粉;叶绿体。

【点评】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探究实验可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