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围棋用语的英译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程乙本”为底本,平行语料库前八十回采 用一对一的形式,后四十回采用一对二的形 式,因此前八十回中所出现“棋”字对应翻译 有19次是重复的。“棋”的翻译实际有40次, 其中“还了棋头”中“棋”字作为围棋术语出 现的,共有1频次,在这一部分暂不讨论。在 此统计分析出39频次有关“棋”的英译。杨译 本中翻译为"chess, draught, Go, dice"的频 次分别为12, 16, 0, 4,代指的频次为7;霍 译本中以上翻译的频次分别为2, 0, 31, 0, 代指频次为6。
(2) 内涵丰富深厚。围棋文化历史悠 久,蕴含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围棋不仅体 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更是将传统哲学思想 和文化元素融汇其中(李莺歌,2014: 157160) »《红楼梦》中的围棋描写更是与小说 情节发展密切相关。
2.2围棋名称的翻译 为了精确地分析出两个版本中对围棋活 动相关词语的处理策略,本部分通过绍兴文理 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①搜索“棋” 一字,不包括人名“司棋”,共出现60次,除 去人名棋官1次,剩余59次“棋”字是和围棋 有关的。前八十回杨译本以“戚序本”为底 本,霍译本以“程乙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均
3m
(讹
濫 )
英 语 广 场
11
參考文献 [1] 蒋绍荣.深入剖析哈姆雷特的性格与命运口北方文
学,2015 (1). [2] 靳武稳.浅析哈姆雷特的性格0].神州,2012(28). [3] 谢莉.浅析哈姆雷特悲剧性格的成因口夕卜国文学,
2012(04). [4] 徐睿.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
想0].文史艺术,2012 (10). [5] 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选[M].
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万学)
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描写了很多围棋 娱乐场景,包括围棋名称、棋理和术语。面对 围棋这一复杂的文化,译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 翻译策略,才能使中国围棋文化的深厚内涵被 国外的读者接受,引起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 兴趣呢?
2020# M 1 1 6
质,他厌恨腐朽的社会现状,力求摆脱和建立 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社会。
《哈姆雷特》深刻地揭示了莎士比亚时 代英国的现实,批判地描写了当下社会的现状 和时局动荡,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哈 姆雷特说:“丹麦是一座监狱。”他作为一个 人文主义者,生存在封建势力较强大的时代, 面对奸诈而强大的敌人,他无疑是这场斗争的 失败者。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和所面对的生活 环境是造成他优柔寡断和矛盾性格的决定性因 素,他的性格与他反复思考人生与社会问题并 陷入种种难以解决的矛盾有关。关于哈姆雷特 性格的研究对当代社会仍存在着积极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12mG N 匚R r0r
2 7 O7D 1
□译介学
译介学代表人物谢天振(1999: 1)指出 译介学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 ,是一 种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文化译介有五个基本 要素,即“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 径” “译介受众” “译介效果”。随着“文化 走出去”和文化外译广泛开展,译介学不断完 善,谢天振(2018: 69-84)丰富了创造性叛 逆,指出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原文信息的失 落、增添、变形和扩伸等问题,是文化外译研 究的重点。
译介删角下 《红楼梦》中围棋
用语的英译研究
□樊雪珂
上海理工大学
[摘 要】《红楼梦》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了 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红楼梦》不同英 译版本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处理,对中 华传统文化外译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以绍兴文 理学院已建成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 研究对象,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对杨宪益、 戴乃迭英译本(简称杨译本)和大卫•霍克斯 英译本(简称霍译本)中围棋用语的翻译进行 对比分析,考察两位译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翻译 的处理策略。本文研究发现,霍译本与杨译本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了不同程度 上的创造性叛逆,均站在译介受众的角度,采 用了意译与直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译介学;语料库;围棋 用语;创造性叛逆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 (2020) 08-0011 -05
从中可以看出,杨译本中,围棋多翻 译为"chess"和"draught",在另外一种 用到围棋子的娱乐活动“赶围棋”翻译为 udicingn o "chess"和"draught"在各个词 典中的解释为国际象棋,可见杨宪益是站在译 介受众的角度考虑,在“围棋” 一词的处理上 选择的是与西方相近的文化概念。霍译本翻译 为“Go”,“Go”音译于日语中“碁”的发 音“gao”,围棋最早由日本引入西方国家。 1908年,美国人亚瑟•史密斯(Arthur Smith) 自费出版第一本英文围棋专著《围棋:日本 国技》(The Game of Go: The National Game of Japan),德国的《德国围棋》(Deutsche GoZeitung)杂志中的围棋术语多数由日语音译过 来。
包《红楼梦》中围棋一词翻译评析
2.1围棋语言特点 (1) 语言生动形象。围棋一般性术语多
指棋手对弈走棋时采用的走法以及所面临的局 势。如“眼”和“角”,前者指的就是在友邻 的棋子或合适距离上落子,构成根基或者潜在 的实空;后者指的是棋盘四个角附近的区域 。 译者如何把其中的意象用英语形象地呈现出 来,是英译的重点也是难点。
笔者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已建成的《红楼 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以译介学为研究视角, 对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简称杨译本)和大 卫•霍克斯英译本(简称霍译本)中关于围棋 文化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中国传统文 化外译有所启发。
作者筒介:樊雪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研究。
e s ie a c h e r s © 」6 3 d o m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一书中主人翁 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从优柔寡断、 人文主义和矛盾性格三部分,探究了哈姆雷特 的人文主义个性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揭示了文 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哈 姆雷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之 一,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莎士比亚在 艺术上很好地将传统的复仇形式与深刻的时代 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他把人 物的内心描写和内心独白创造性地融合在复杂 的情节之中,使整部作品的构思和任务高度融 合,因而被后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