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输电线路优化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输电线路优化技术研究
作者:张芳宁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6期
张芳宁
(福州洛斯达科技有限公司福州 350001)
摘要:对于同一项任务,利用机载LiDAR技术来完成比用传统技术手段完成更方便、更容易、更省时省力、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本文以笔者参与的某输电线路设计工程为项目背景,以LiDAR
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LiDAR在输电线路优化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了数据
获取和数据处理的流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出了三点结论,全文是笔者工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LiDAR 输电线路优化 DEM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91(2011)02(c)-0128-01
机载LiDAR传感器发射的激光脉冲能部分地穿透树林遮挡,直接获取真实地面的高精度三维地形信息,具有传统摄影测量方法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岸观测、资源
勘察、森林调查、测绘和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有其他传感器不可
替代的优势。
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森林地区,机载LiDAR技术相对于传统测绘手段而言又显示
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对于同一项任务,利用机载LiDAR技术来完成比用传统技术手段完成更方便、更容易、更省时省力、更容易实现自动化。
1 LiDAR数据获取的基本原理
当机载LiDAR航摄飞行时,激光扫描仪发射、接收激光束,对地面进行线状扫描,与此同时,
动态GPS系统确定传感器的空间位置(经纬度),IMU测量飞机的实时姿态数据,即滚动、仰俯和
航偏角。
由于系统的几个部分同步工作并集成于一体,GPS和IMU的数据融合极为方便,所以经
后期地面数据处理后,即可获取地面的三维数据(如图1)。
2 LiDAR用于输电线路优化设计的模式
三维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输电线路优化设计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优化设计等工作内容。
(1)原始数据采集:在航飞前要制订飞行计划,安置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激光扫描测量、惯性测量、数码相机等。
(2)基础数据处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在野外采集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
得到需要的信息。
数据处理的内容包括:确定航迹、激光扫描测量数据处理、数据分类处理、坐标匹配、影像数据的定向和镶嵌、建立三维地形模型。
(3)线路优化设计:以高精度、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采用二、三维结合方式,结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业务需求,采用多人协同设计,实现线路路径优化设计、杆塔优化设计的一体化全流程应用。
3 工程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
针对某500kV变送电线路工程(线路长度约为130km)。
除目的地变电站附近地形为平地外,其余为山地地形。
植被以稀疏灌木林为主,局部间杂茂密,交通条件一般。
3.2 激光测量系统检校
将机载激光测量系统安装到飞行器上后,首先必须进行系统检校,以获取相关参数,保证数据精度。
包括激光扫描仪的检校和数码相机的检校,必须按照相关技术手册进行。
3.3 地面GPS设基准站
激光飞行时需在地面布设GPS基准站,旨在航摄期间连续获取与机载GPS同步的观测数据,通过事后联合差分解算机载GPS轨迹。
相邻基站间最大间距不得超过60km。
3.4 实施航空摄影飞行
根据激光测量系统的检校参数,结合工程设计的航带,确定作业飞机的飞行参数及测量参数,选择合适的影像地面采样率、带宽和激光点间距等参数,实施航飞过程。
3.5 数据处理
将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数据转化为线路勘测设计数据大致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
3.5.1 构建数字化立体作业平台
利用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所获取的DEM数据和正射影像数据,恢复测区立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路路径进行优化。
由于本系统所产生的三维立体模型是以正射影像数据为纹理、以实测的激光点云数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真三维实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地方进行观察。
因此,以此立体模型作为选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选线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使线路路径走向更加经济合理。
3.5.2 制作DEM、DSM和DOM
采用专业软件,导入激光点数据,设置分析参数,进行自动分类,区别地面、房屋、植被等,经分析对比,目前自动分类准确率仅为20%~30%。
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干预方式结合影像进行精确分类,得到准确的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表面模型和房屋等信息。
采用数码影像和精度更高的激光数据,经过纠正、镶嵌,可以获取比传统方法更加精确的正射影像图(DOM)。
3.5.3 制作平断面图
平断面图是输电线路勘测的主要成果之一。
平面图通过立体作业平台获取。
在断面图绘制中,中线、边线断面及风偏危险点从DEM中自动提取。
由于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所采集的点密度非
常大,精度也较高,所含信息丰富,使得中线、边线断面可以同时获取DEM和DSM2种数据,并且更加贴近真实地表,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的自动优化排位。
3.5.4 绘制塔基地形图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勘测设计中杆塔位全方位高低腿已成必然趋势,因此结构专业对于塔基地形图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条件下线路终勘的塔基地形图大都采用工测方法测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50%~70%),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点不容易测到位,内业处理工作量也较大。
随着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精度越来越高,必将促进塔基地形图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真正实现自动化。
另外,激光点精度较高,点间距约2m,在特定区域进行土方量自动平衡计算,可得准确的土方量值。
4 结语
三维激光雷达技术使整个电网走廊、变电所基于三维真实场景,并与实时监测、视频等于一体的可视化成为可能:三维激光雷达技术使已建、新建电网,以及电网相关环境所有信息快速、低成本、高精度、全面获取成为可能,将实现电网的真正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张瑞菊,王晏民,李德仁.快速处理大数据量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技术研究[J].测绘科学,2006(5).
[2] 李涛,岑敏仪.结合影像的LiDAR数据三维建筑物提取[J].测绘科学,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