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如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都大于
B 的溶解度
B .t 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 、B 饱和溶液中,A 的质量比B 大
C .t 2℃时,A 、B 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A 、B 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 3℃降温到t 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泰州卷)化学
【答案】C
【解析】
A 、大于t 2℃时A 的溶解度都大于
B 的溶解度,小于t 2℃时A 的溶解度都小于B 的溶解度,故A 错;
B 、因为在t 1℃时,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所以用等质量水配制的A 、B 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B >A ,故B 错
C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100g 溶解度溶解度
×100%,因为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A 、B 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故C 正确;; D 、从t 3℃降温到t 2℃,A 物质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大,所以A 、B 两种等质量饱和溶液从t 3℃降温到t 2℃,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是:A >B ,本题没说明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所以无法比较谁析出的晶体多,故D 错.
故选C .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影响因素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白酒
C .豆浆
D .咖啡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牛奶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B 、白酒是乙醇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 、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
于溶液。
D、咖啡中一些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故选:B。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D.t3 ℃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冲刺试卷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法比较,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从0℃至t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t3℃时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将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的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但此时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t3℃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错误。
故选C。
4.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209.2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
D.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
【来源】宁夏银川九中英才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丙中无固体剩余,故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丁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20℃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故C错误;
D、溶解的丙最多,故溶液质量最大,溶解的乙其次多,故乙的溶液质量小于丙,溶解的甲的质量第三多,故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溶解的丁最少,故丁溶液的质量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C.t2℃时,将1g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2013届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保沙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二)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A正确;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中溶质的质量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0g,那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g,B正确;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
2g水中恰能溶解1ga形成饱和饱和溶液,C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正确。
故选C。
考点:溶解度曲线
6.下列有关水、溶液、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会放热
C.过滤自然界水可得到纯净水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万安学校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详解】
A、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故B不正确;
C、水的净化过程中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才得到纯净的水,故C不正确;
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汽油清除油污是汽油的溶解作用。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九年级招生统一文化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错误。
故选D。
8.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变化的是()
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友芝中学2019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变小,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B。
【点睛】
掌握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氢氧化钡是合成酚醛树脂的催化剂,下表中列出了氢氧化钡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氢氧化钡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
B.40℃时,100g氢氧化钡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为8.22g
C.40℃时和8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钡溶液
D.40℃时,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7.6%
【来源】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勒白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据表中信息氢氧化钡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氢氧化钡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选项错误;
B.40℃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是8.22g,是100g水中溶解8.22g氢氧化钡行形成饱和溶液,故100g氢氧化钡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要小于8.22g,选项错误;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40℃时和8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氢氧化钡溶液,选项正确;
D.40℃时,氢氧化钡的溶解度是8.22g,故40℃时,氢氧化钡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为:
8.22g
100g+8.22g
×100%=7.6%;选项中没有说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
1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2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t℃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2t℃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37.5%错误;故选项错误;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
A、t2℃时,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b点平行向左移,t1℃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C、从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t2℃到达b点,因此从a→b的转化方法正确;D、从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故选B。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12.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是
A.B.
C.
D.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3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故选B。
13.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来源】2013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3月调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t2℃时,M的溶解度大于ag,而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M放于100g水中时,M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t2℃时,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将agN放于100g水中时,N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时,M的不饱和溶液就会逐渐的变成饱和溶液,但降温至t1℃时,仍为不饱和溶液;而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降低时,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溶液的总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4的质量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消耗锌粉的质量从0点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因为稀硫酸也是溶液,故溶液的总质量应该从0点以上的某个数值开始增加,而不是从0点开始;随着锌粉与硫酸反应的方式,生成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由0点开始逐渐增加。
选B。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化学反应的过程,逐一分析各个数据的变化情况,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甲物质溶液从t2℃降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青州、临朐、昌邑、昌乐、诸城)2018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A、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错误;
B、甲物质溶液的状态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物质溶液从t2℃降到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来源】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故选C.
17.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因为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虽然溶解度的数值相等,但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D选项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正确的叙述,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且降温的过程中均析出晶体,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C
考点:溶解度曲线
18.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新疆新和县尤鲁都斯巴格乡中学2019年第二学期二模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分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减小,故A正确;
B、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B不正确;
C、降温时,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而硝酸钾晶体中不含结晶水,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由于降温而使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结晶析出,因此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随硝酸钾溶解度的减小而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除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外,还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来源】2016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九年级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则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 物质,将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 a 的饱和溶液,C 说法错误。
考点:物质溶解度曲线。
20.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 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 .t 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由t 3℃降温至t 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
【详解】
A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明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选项A 不正确;
B 、t 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即每100克溶剂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有20克溶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选项B 不正确;
C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g
⨯溶解度溶解度,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选项C 正确; D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由t 3℃降温至t 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不是饱和溶液,析出甲的质量不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2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B.t3℃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1℃时,60g水中溶解18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广安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A正确;
B、t3℃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故B正确;
C、t2℃时,甲、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60g水中溶解18g甲可得到其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2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 20g
B.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
C.t2℃时,60g 甲加到 100g 水中,能得到 150g 饱和溶液
D.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
为:乙>甲=丙
【来源】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18年中考考前信息卷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t1℃时,甲和丙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20g,故A正确;B、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故B正确;C、t2℃时,甲物质溶解度是50g,60g甲加到 100g 水中,能得到 150g 饱和溶液,故C正确;D、t2℃时甲、乙、丙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丙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D错误。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3.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D.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烧杯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
拌后,①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②的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t1℃时,①的溶解度大于②的溶解度,所以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故B错误;
C、t2℃时,烧杯②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烧杯①物质的溶解度,烧杯①中的物质在t1℃时完全溶解,烧杯②中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②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故C错误;
D、t2 ℃时,烧杯②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 1℃时烧杯①物质的溶解度,烧杯①中的物质在t1℃时完全溶解,所以在t2℃时,两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2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沪科版(遵义专版)2018届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卷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在a1℃、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等,故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25.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