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 - 改病句 – 常错点、相关例子、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病句–常错点、相关例子、注意事项–中考必备
一、关联词搭配不当
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
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
二、有“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乱用否定词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
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003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
应去掉“不”。
三、滥用否定词
命题者也喜欢用多个否定词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
在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
(三重否定表示否定。
)应去掉“不”。
四、介词淹没主语
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
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了起
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
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2004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
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
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
五、并列短语的搭配不合逻辑
这类句子常出现由并列短语作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情况,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
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就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例1: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004年长沙中考试题)
例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分析:例1句中先“解决”再“发现”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
应改为“及时发现并解决”。
例2 “注视和倾听着”这
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倾听”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
六、数量增减用词不当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
我们平时掌握好这些规则,即可以避开命题者的陷阱了。
此外还要注意出现重复啰嗦的语病。
例1: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例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
(2004年广东中考试题)
分析:例1使用“减少”“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
例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
七、有“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表意不明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
因为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大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接,这样才能搭配。
可是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的在双提词的后
面跟了“能”“否”等表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例1: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2: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分析:例1前面的“内容正确与否”表示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却是单承,前后不一致,产生语病。
可以在“作品”后面加上“优劣”并删除“一个”。
例2 “做好”是单提的,“是否深入”是双提的,前后不一致。
应该在“做好”前面加上“能否”。
八、不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句子没有上述病态特征,从语法上也看没有语病,这时就要注意句子中的成语或词语的感情色彩,读题时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以上介绍的这几种辨析语病的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
当然,不是所有的语病都能通过这些方法辨析,做题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