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
一、读课文选段答题。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关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体会作者笔下的夏天之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3.秋天黄昏时,作者笔下的两个很有动态感的情景分别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_到_________,能感受到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5.文中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改变一生的闪念
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chì)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了这里。

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ɡān)尬(ɡà)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līn)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

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对本文的行文线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老师为线索。

B.以小女孩的一生为线索。

C.以老师救助偷书小女孩改变其一生的命运为线索。

2.连线。

粗暴的女孩大声地看
幸福的声音深深地问
漂亮的境地疑惑地说
尴尬的笑容激动地斥责
3.文中第五和第八自然段都写到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用“——”画出她所料的句子。

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一大堆话”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
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
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________ 欺骗—________
戏弄—________ 来历—________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

②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

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

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

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

忽一日,哗啦
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

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

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迎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

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但她喜欢种葵花。

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

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

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⑧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

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

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儿仍是挺直的。

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

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

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

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

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⑨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

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

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

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

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两处画“”句子中“香香”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60字左右。

(可从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富兰克林的读书法
①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lüèliè)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
是不厌不倦。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

他的读书方法是:
②一借。

由于家境.(jìn jìng)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cáng zàng)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

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

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

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

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③二摘。

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

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④三背。

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

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⑤四写。

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

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

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

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

二是创作。

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chǎn shàn)述自己的观点。

⑥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用“”标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第三种读书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以问题结尾,请先回答这个问题,再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

”请将这句话记下来。

这句话说了几层意思?它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pián
biàn)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画“”的句子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是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是
_____,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是_____。

3.这是作者第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欢腾的热闹景象。

从选文中,我们不仅知道鸟的_____多、_____多,还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______。

()(填序号)
A.一种类数量快乐B.二种类数量快乐
C.一种类数量热闹D.二鸟叫鸟影热闹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又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探春、李纨、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

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

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
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
..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

”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
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猜猜词语的意思。

不伏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写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场面。

3.文中划线句子所表述的内容也是凤姐等人取笑刘姥姥的组成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是发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写(______)和(______)有意拿(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让大家开心。

八、课外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

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写出同义词。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前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我”为什么喜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和____。

用“﹏﹏﹏﹏”划出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

(只划一处)5.“‘我少,是我输了。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西游记(节选)
且不说孙悟空与牛魔王相斗难解难分。

却表唐僧坐在途中,一则火气蒸人,二来心焦口渴,对火焰山土地道:“敢问(尊遵)神,那牛魔王法力如何?”土地道:“那牛魔王神通不小,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

”唐僧道:“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往常二千里路,一刹那便回,如今怎么去了一日?定是与那牛魔王赌斗。

”叫:“悟能、悟净!你两个,(那哪)一个迎你师兄一迎?倘若遇敌,就当用力相助,求得扇子来。

解我烦躁,早早过山,赶路去也。

”八戒道:“今日天晩,我想着要去接他,但只是不认得积雷山路。

”土地道:“小神认得。

且叫卷帘将军与你师父做伴,我与你去来。

”唐僧大喜道:“有劳土地,功成(再在)谢。


那八戒抖擞精神,与土地纵起云雾,径直向东方而去。

正行时,忽听得喊杀声高,狂风滚滚。

八戒按住云头看时,原来孙行者与牛魔王撕杀哩。

土地道:“天蓬还不上前?”呆子掣钉耙,(厉历)声高叫道:“师兄,我来也!”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填空。

(1)这篇短文选自吴承恩的____________。

这本书主要讲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

(2)文中“卷帘将军”是指___________,他性格_________;“天蓬”是指______,他性格____________。

3.“掣”在字典里有下列几种解释:①一闪而过;②拽,拉。

在文中应选第____种解释。

4.结合下列解释,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1)假如;如果。

(___________)
(2)烦闷急躁。

(___________)
(3)振作。

(___________)
(4)直接行动。

(___________)
5.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画“√”。

(1)讲师徒三人等待孙悟空借得宝扇,翻过火焰山。

()
(2)讲唐僧令八戒前去帮助悟空迎战牛魔王。

()
(3)讲八戒帮助悟空迎战,结果不敌牛魔王。

()
十、课外阅读。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恐,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候。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候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zèng)□一句逐渐演化为成语□破登沉舟□1.“□”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用“”在文中画出表示“破釜沉舟”意思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

(1)生性豪迈,勇敢无畏的人。

()
(2)刚愎自用,霸道蛮横的人。

()
5.项羽的“破釜沉舟”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________ 瞬间-- ____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