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赵明泽
【摘要】@@ Lancfeld根据β-溶血性链球菌群特异性多糖抗原的不同,将β-溶血性链球菌分为A-T18个群,无乳链球菌被分为B群,是除A群溶血性链球菌外最常见的致病性链球菌.了解无乳链球菌的致病特点及耐药性,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0(012)009
【总页数】2页(P1019-1020)
【作者】赵明泽
【作者单位】101200,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医药卫生
浙江l临床医学 2010 年 9 月第 12 卷第 9 期•1019• 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赵明泽Lancfeld 根据自-溶血性链球菌群特异性多糖抗原的不同,将自-溶血性链球菌分为 A -TIS个群,元乳链球菌被分为 B 群,是除 A 群溶血性链球菌外最常见的致病性链球菌。
了解元乳链球菌的致病特点及耐药性,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I.1材料 I.I.I 菌株来源75株无乳链球菌均来自本院2007 年 12 月至 2009 年 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阴道及宫颈拭子 54 株,尿液 12 株,痰 2 株,伤口分泌物 4 株、
腹腔引流液 1 株,血液 2 株。
I.1.2 细菌分离培养基 BBC 血琼脂培养基,天津金章公司产品。
l.1.3 细菌鉴定试剂、药敏纸片和药敏培养基APlstrep 试剂盒,法
国 bioMerieux 公司产品;药敏纸片,英国 OXOID 公司产品;含 5% 羊血的Mueller -Hinton 琼脂培养基,天津金章公司产品。
1.2方法 1.2.l细菌分离鉴定
采集临床患者的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 I ],选择在血琼脂培养基呈现自-溶血的链球菌,所有菌株 H202 试验阴性和 CAMP 试验阳性,用APistrep 试剂盒鉴定到种,确认为无乳链球菌。
1.2.2药敏试验用直接菌落悬液法制备菌液,调整到 0.5 号麦氏管浊度,接种到含 5% 羊
血的 Mueller - Hinton 琼脂,35 ℃、5%C02 孵育 20 ~ 24h 读取结果。
在严格的质量保证下完成,质控菌株:肺炎链球菌 ATCC49619 。
2结果 2.I75 株元
乳链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见表 l 。
作者单位: 101200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检验科
表 l 标本类型 75株无乳链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 n( % )]阴沮及富颈拭子尿挠伤口分泌物腹院引流液血液临床珍断产前检查 41 i判、手术前检查 13 jjij" 泌尿系
感!Ii! 新生儿肺炎伤口感染结肠痛恨泊术后新生儿肺炎伴随血症 2.2 株无乳链球
菌的耐药情况表 2 75 株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情况抗生*敏感株敏感% 中介株中介
'JI, 青草草素5573.3314 18.67 红串串絮1317.3312 16.00 氧氟沙显4458.“8 10.67 左’E氟沙里4661.339 12.00 克林串串萦2433.332.78 头抱由1松7093.335 6.67 万古草rat75100.00。
∞3讨论分离株数 54(72.00)'
12( 16.00)2(2.67)4(5.33)I ( I.33)2(2.67)见表 2。
耐药株耐药'JI,
68.0050“.672330.672026.674663.89。
∞ 。
0.00 本组来自女性生殖道的无乳链球菌, 41 株来自产前常规检查,患者无明显发热和感染中毒症状。
另 13
株菌来自剖宫产、子宫肌瘤、终止娃振、施放宫内节育器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
来自呼吸道病变 2 例为新生儿肺炎患者,且病菌同时在血液中检出。
12 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均为女性,多数患者有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元乳链球菌所
致伤口感染,多数由于外伤后未及时清创或清创处理不彻底,多数病例为单一致病菌,偶见 1 例手外伤缝合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另 1 例为结肠癌术
后腹腔引流液同时分离到大肠杆菌。
元乳链球菌常寄生于直肠和女性生殖道,可
导致新生儿经产道感染机会增加,有报道新生儿脑膜炎病原菌中 31% 是无乳链球菌[2]。
因孕妇分娩时胎儿经产道、或羊膜破裂后,链球菌污染羊水,再进入
胎儿呼吸道,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
对于需要施行剖
宫产、子宫肌瘤、终止娃振、施放宫内节育器等手术治疗的患者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又是重要的院内感染菌。
分娩期孕妇阴道中检出元乳链球菌,可用• 1019• 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Lancfeld 根据自-溶血性链球菌群特异性多糖抗原的不同,将自-溶血性链球菌分为 A -TIS 个群,元乳链球菌被
分为 B 群,是除 A 群溶血性链球菌外最常见的致病性链球菌。
了解元乳链球菌的致病特点及耐药性,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和方法I.1 材料I.I.I 菌株来源2007年12月至 2009 年 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阴道及宫颈拭子 54 株,尿液 12 株,痰 2 株,伤口分泌物 4 株、腹腔引流液1 株,血液 2 株。
I.1.2 APlstrep 试剂盒,法国 bioMerieux 公司产品;药敏纸片,英国 OXOID 公司产品;含 5% 羊血的 Mueller-1.2 方法1.2.l 细菌分离鉴定采集临床患者的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 I ],选择在血琼脂培养基呈现自-溶血的链球菌,所有菌株 H202 试验阴性和 CAMP 试验阳性,用调整到 0.5 号麦氏管浊度,接种到含 5% 羊血的Mueller - Hinton 琼脂,35 ℃、5%C02 孵育 20 ~ 24h读取结果。
在严格的质量保证下完成,
质控菌株:肺炎链球菌 ATCC49619 。
2 结果2.I 株元乳链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见表 l 。
表l标本类型阴沮及富颈拭子尿挠伤口分泌物腹院引流液血液泌尿系感!Ii!新生儿肺炎伤口感染结肠痛恨泊术后新生儿肺炎伴随血症2.2 2敏感株敏感%中介株中介'JI,青草草素55 73.33 14 13 17.33 12 44 58.“ 8 46 61.33 9 24 33.33 2.78
70 93.33 5 75 100.00 。
3 讨论分离株数54(72.00) ' 12( 16.00) 2(2.67) 4(5.33) I ( I.33) 见表 2。
耐药株耐药'JI,6 8.00 50 “.67 23 30.67 20 26.67 63.89 ∞0.00
本组来自女性生殖道的无乳链球菌, 41 株来自产前常规检查,患者无明显发热和感染中毒症状。
另13株菌来自剖宫产、子宫肌瘤、终止娃振、施放宫内节育器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
来自呼吸道病变 2 例为新生儿肺炎患者,且病菌同时在
血液中检出。
12 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均为女性,多数患者有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
基础疾病。
元乳链球菌所致伤口感染,多数由于外伤后未及时清创或清创处理不彻底,多数病例为单一致病菌,偶见1 例手外伤缝合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另 1 例为结肠癌术后腹腔引流液同时分离到大肠杆菌。
元乳链球菌常寄生于直肠
和女性生殖道,可导致新生儿经产道感染机会增加,有报道新生儿脑膜炎病原菌中31% 是无乳链球菌[2]。
因孕妇分娩时胎儿经产道、或羊膜破裂后,链球菌污
染羊水,再进入胎儿呼吸道,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
对于需要施行剖宫产、子宫肌瘤、终止娃振、施放宫内节育器等手术治疗的患者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又是重要的院内感染菌。
• 1020•0.5 % 稀释络合腆冲洗阴道。
预防用药,推荐使用青霉素和氨书西林[4)。
元乳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
不强,对青霉素、头抱曲松和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
参考文献 I 叶应炕,王
毓二,中子输,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逝旦!监庄医学 2。
10 年
9 月第 12 卷第 9 期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52 ~ 471.李仲兴,郑家齐,李家宏,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09 ~ l 10.3童竞亚主编,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14 ~ l 15.4 Clinical andLaboratory Standards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 SeventeenthInformationalSup plement.CL.SI MI 00 - SI7.Pennsylvania: CLSI ,2007.59 ~ 61.肥厚性心肌病 36 例超声检查分析中洁肥厚型心肌病( HCM )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
小为特征。
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
本病约 1/3 有家族史,被公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性疾病。
由于本病的病死率在年轻病人中比较高,且死亡常是猝发性的,故强调尽早确诊本病的重要性[ I ]。
通过回顾分析本院 2003 年 5 月至 2009 年 6 月住院确诊的肥厚性心肌病 36 例,对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l.1
一般资料共收集了已经确诊的 HCM 患者36例,男 23 例,女 13 例;年龄 9 ~70 岁,平均 41岁。
各例均有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心尖或左室
游离壁增厚。
排除其它原因所致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H 2 超声心动检查使用Vivid 7 彩超诊断仪, 2十4MHz 探头。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常规二维及M 型超声心动图频谱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今析。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 M 超
测量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比值~ l.5为非对称性肥厚[2),比值< l.5 为对称性肥厚;测量左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作为收缩功能指标;各切面观察瓣膜及心肌情况;连续
多普勒测量左心室流出道作者单位:056002 河北省郎嘟市第一医院血流速度,
按伯努利方程.6P =4V2 公式计算左心室流出道一左心室压力阶
差,.6P~20mmHg 为梗阻型,.6P <20mmHg 为非梗阻型;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 E 和 A ,计算 E/A ,作为舒张功能指标, E/A > l 为舒张功能正常, E/A~l 为舒张功能异常。
2结果 36 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对称
型 11 例(31 % ),非对称型 25 例( 69% );其中心尖部肥厚型 2 例( 4% ),右心室型 l 例( l % );梗阻型 10 例(28% ),非梗阻型 26 例( 72% )。
超
声检查显示室间隔明显增厚(20.5± 5.6) mm ,运动幅度减低,左心室后壁厚
度(11.l± 3.0) mm ,运动幅度增强;左心室腔缩小(43.3 ± 5.6) mm ,左心房增大( 38.。
± 6.2)mm ;肥厚心肌回声不均,呈毛玻璃状;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SAM )现象者占 28% ;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梗阻组左心室流出
道内五彩镶嵌血流,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呈揣流频谱。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者可见心尖部心肌明显肥厚,心室腔明显缩小、接近闭塞。
所有病例 LVEF 均正常,平均为(69.4± 9.6) % 。
舒张功能异常者( E/A 运 l) 18 例,占 50% 。
3讨论
随着诊断技术,特别是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肥厚性心肌病的检出率显著提高。
超声心• 1020• 0.5%稀释络合腆冲洗阴道。
预防用药,推荐使用元乳链球
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强,对青霉素、头抱曲松和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
参考
文献I叶应炕,王毓二,中子输,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Clinical andLaboratory Standards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
SeventeenthInformationalSupplement.CL.SI MI 00 - SI7.Pennsylvania: CLSI ,2007.59 ~ 61.肥厚型心肌病( HCM )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
为特征。
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
本病约 1/3 有家族史,被公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由于本病的病死率在年轻病人中比较高,且死亡常是猝发性的,故强调尽
早确诊本病的重要性[ I ]。
通过回顾分析本院2003 年 5 月至 2009 年 6 月住院确诊的肥厚性心肌病 36 例,对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l.1 一般资
料共收集了已经确诊的HCM 患者岁各例均有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H超声心动检查使用 Vivid 7 彩超诊断仪, 24MHz 探头。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常规二维及 M 型超声心动图频谱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今析。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 M 超测量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比值~ l.5 为非对称性肥厚[2),比值< l.5 为对称性肥厚;测量左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末期内径,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作为收缩功能指标;各切面观察瓣膜及心肌情况;连续多普勒测量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按伯努利方程.6P =4V2 公式计算左心室流出道一左心室压力阶差,.6P~20mmHg 为梗阻型,.6P <20mmHg
为非梗阻型;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 E 和 A ,计算 E/A ,作为舒张功能指标, E/A > l 为舒张功能正常, E/A~l为舒张功能异常。
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对称型 11 例型例( 4% ),右心室型 l 例( l % );梗阻型 10
例(28% ),非梗阻型 26 例( 72% )。
超声检查显示室间隔明显增厚(20.5± 5.6) mm ,运动幅度减低,左心室后壁厚度(11.l± 3.0) mm ,运动幅度增强;左心室腔缩小(43.3 ± 5.6) mm ,左心房增大( 38.。
±6.2)mm ;肥厚心肌回声不均,呈毛玻璃状;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SAM )现象者占 28% ;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梗阻组左心室流出道内五彩镶嵌血流,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呈揣流频谱。
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者可见心尖部心肌明显肥厚,心室腔明显缩小、
接近闭塞。
所有病例 LVEF 均正常,平均为(69.4± 9.6) % 。
舒张功能异常者( E/A 运l) 18 例,占 50% 。
随着诊断技术,特别是超声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肥厚性心肌病的检出率显著提高。
超声心
【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zhejiang-clinical-medical-journal_thesis/0201229041915.html
【相关文献】
1.泌尿生殖系统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病区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孙晴,张正银
2.320株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J], 罗国兰,李梦薇
3.佛山地区女性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和耐药性分析 [J], 李相新,郑芬,张玲华,颜胜,张琳,李
凯
4.某院妇产科住院患者的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研究[J], 刘泽滨,聂署萍,陆学东,林立鹏,邓凤娴
5.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J], 葛存兴,赵莹,王宏志,马海玲,余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