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散文部分52光2 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萦.绕/萤.火窒.闷/室.内褊.急/偏.方
B、放肆./肄.业鹄.立/桎梏.阴霾./狐狸.
C、畸.零/绮.丽锡箔./泊.船晨曦./伏羲.
D、瞭.望/潦.倒深邃./隧.道熏.风/曛.黑
解析A项,yíng,zhì/shì,biǎn/piān;B项,sì/yì,hú/gù,mái/li;C项,jī/qǐ,bó,xī;D 项,liào/liáo,suì,xūn。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并不是说日光吝啬偏狭;它不停地把自己蕴藏着的美丽借给别的东西——它把颜色借给云雾,成了晚霞和虹彩,借给瀑布,成了五色的水花。

B、于是在朦胧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在日光中只觉得陈旧破敝,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在日光中只觉得荒谬可笑,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美人,在日光中每见得脂粉狼籍。

C、窗外的温暖随着颜色的诱惑透进来,逼得你不能不开窗,于是一片燿目的白光从外面直泻进来,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每个角落,活泼泼闹营营的把室内的肃然之气都赶跑了。

D、虽然随着来的是排山倒海的风雨,惊天动地的雷霆,但是这些响声丝毫不能扰乱它,它孤高脱群,来去无踪,当风雨在呼啸吼叫的时候,它幽然淡笑,轻快的溜走了.
解析:A项,“偏”应为“褊”;B项,“籍”应为“藉";C项,“燿”应为“耀".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际市场上,白银一直是捉摸不定
....的投资品种,市场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B、冬季的长白山,呈现出大自然的沉寂之美,漫无边际
....的原始森林被厚厚的白雪覆盖.
C、入冬以来,冷空气前仆后继
....南下入侵福建,而且强度不断升级,创下多年最低温纪录。

D、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和感情是极为充沛的,先秦两汉的思想和科技与西方差可比拟
....。

解析:C项,“前仆后继”意为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于这部小说,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所含有的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解析:A项,用词不当,“反而”使用不当,应用“从而”;C项,成分残缺,“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加上“的情况”;D项,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靠的是电磁力”。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光和黑暗永远在相追随相角逐,它们积不相能,而谁也离不开谁,就是在日中太阳照得顶厉害的时候,你也可以在屋后树下找到一些黑影,日光越是烈,黑影越是浓,它比往常瘦硬干枯,可是比平时更坚定不移,太阳向西转,黑影向东走,怎么也赶它不掉,直到太阳累了,奄忽而逝,于是阴影覆载了整个世界,可是月光星光雪光又何尝给它完全掩灭?征服世界不是容易的事,黑夜从高空冉冉而降,吞灭了万物的颜色形状,可是地下开着的小白花倔强地举首鹄立,黑影虽在白花四周聚来,一片朦胧中,无数的白点像浇不灭的火星,仰视辽远的天空里,骄傲的对着闪烁的小星作会心的微笑.
只有在有云的日子,刮沙的日子,光和黑影才融成一体,广场上没有强光,屋背后没有阴影.可是它们的携手难得好果,下雪前的阴霾惨淡,下雨前的泥泞险恶,刮沙时的昏闷重浊,都使人颓丧,只有黄昏的一刹那,光和黑影才真正的融合成一片,这时一切的挣扎战斗都止息了,四周柔和宁静,朦胧得透明,模糊得轻软,然而又并不催人入梦。

蝙蝠是个聪明的动物,它挑了这个好时辰从洞里钻出来,半飞半扑的在低处回旋,它没有勇气在强光中活跃,也没有力量在高空里翱翔,暮色中,它别致的体态,怪诞的行动,倒也别有风味。

它们不停地在
你眼前掠过,又渐渐消失在夜色里。

夜色渐渐浓了,人心中也随着变得宁静愉悦,四周的动静,都由听觉来分析体会。

声音从四方浮来,有层次,有秩序,洪大的声音下藏着纤细的,重浊的声音后跟着清朗的.风声、雷声、海涛声、暴雨声,这时格外刚劲有力;细雨的淅沥声,蚕啃桑叶的嗤嗤声,落叶擦地的窸窣声,啄木鸟啄树的必剥声,这时格外轻悄细致.整个宇宙是个庞大的乐器,发出的各种声音都有节奏,有韵律,而这节奏韵律,必定得在暗中才能领略得尽,因为惟有在暗中,你才能全心倾听领会.但是所有的声音中最好的还是人的声音,你有没有在暗里听见你所最爱的声音在叫你唤你?这声音出乎意料的温柔亲切,比白天更清晰动人,它可以带来说不出的感觉,无穷尽的回忆,你骤然听见,如受雷轰电击,一时嘿然无言,你心神飞越,飘到遥远的童年去,又像在半醒的状态中,躺在小床上瞭望天边初现的繁星,耳边飘来这熟悉温柔的声音,于是你觉得一切都有依靠,可以放心了,你微笑着,满心安慰,满腹希望,让黑夜把你卷进了梦乡。

5、作者是怎样阐述光与黑暗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由自然的描述到哲理的阐发,进行深入挖掘。

6、试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手法及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把地面小白花的倔强及乐观情态表现了出来,富有形象感。

7、文章以“光”为写作对象,最末一段,作者将关注点转向了声音.试分析一下这样安排的效果.
参考答案: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其结构方式与作者发散型的、呈网状波动的思维有很大关系,常常由某一点联想开去,引出许多相关的话题。

这一方面导致了行文的密集,另一方面使得作者的情感和意绪蕴含其间。

最后一段,作者重又进入“半醒的状态",直至伴随着“最爱的声音”坠入梦乡.全文以朦胧的晨曦始,以“温柔亲切”的声音终,仿佛完成了一次生命感觉的循环。

这样安排,既做到了首尾结构圆合,也完成了行文由“放”到“收"的布局.
8、从节选部分看,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篇散文感觉细腻,语言繁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生动的、富于形象感的拟人手法的运用。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岳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

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

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

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

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

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作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作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

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子。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

而岳桦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

”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山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

后来,那场
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

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

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

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

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

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相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改)9、在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类题目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文中插入事后回忆,强调了一开始除了剪影和池水,没有其他的印象,写这些,主要为后文写对岳桦印象深刻做铺垫,做对比。

1)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2)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
10、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抓住句子的修饰语、难于理解的词语进行分析理解;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内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渡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2)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11、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做简要概括.
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

(2)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

(3)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12、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形象;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三、表达交流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字。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①。

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

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

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
②.三是③。

近些
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他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大量增加.总之,悬浮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②导致污染物不能及时排放出去③悬浮颗粒物的增

14、下面是小陈、小李、小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健康”的“研究成果”,假如你是该
小组的组长,请你归纳他们三人的观点,并得出本小组关于“健康”的解决措施.


探究材料探究结论
小陈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75%的水体受到了污染,每年向大气排
放的二氧化硫量已达世界第二位,致使有些地方逢雨必酸
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
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续表
张 的基地组织依旧猖狂,病态的社会秩序带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烦恼 至是关涉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

(1)归纳:
(2)解决措施:
(1)归纳:现代意义的健康应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内容。

(2)解决措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