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九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某某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1.小明同学在自己购买的一本化学课外参考资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用汽油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这一过程,可以用乳化和乳化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对此,小明产生了一些疑问.你觉得小明的下列想法合适的是()
A.有时参考书上也会有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还是问问老师吧!
B.好象不对吧?不过参考书都是权威专家写的,应该不会错的!可能是我记错了
C.汽油是乳化剂,可以与衣服上的油渍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乳浊液,达到清洗的目的D.不容置疑,参考书上写的当然是正确的啦!
2.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D.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0 20 40 60
溶解度/g
A.KCl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5.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如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a﹣溶解度,b﹣溶质质量
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
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D.a﹣溶解度,b﹣溶剂质量
6.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氢气B.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金属表面除锈 D.制造多种化工产品
7.氯化铵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B.20℃时,70g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40℃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10g氯化铵析出
8.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9.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0.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11.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A.80g B.100g C.200g D.280g
1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二、填空与简答:
13.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1)下面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溶质微粒有(用符号表示)
14.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15.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16.40℃时,取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烧杯中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仔细观察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甲里是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物质的溶液.
②40℃时,烧杯里溶液中水的质量最小.
③采用的操作方法可以将30℃时三个烧杯中的饱和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④状态2中,三种物质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⑤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X围是.
17.(1)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放到无色稀硫酸中,可以看到现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与碳酸钙反应,侵蚀石灰石建筑.写出硝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锡焊接钢板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一些盐酸,其目的是,使焊接牢固,原理方程式:;一会儿,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的原因是.
(4)某工业品盐酸中含有氢离子、铁离子和氯离子,该盐酸中所含有的杂质是(写化学式).(5)麦片中加入的微量铁粉可补充人体所需铁元素(胃酸中含有盐酸).
三、实验探究题:
18.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影响因素: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②实验方案:.
19.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并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1)查阅资料.
20℃时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g/mL)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写2条)
①;②;
(2)计算.
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需g98%浓硫酸和 g水.实际操作时,取98%浓硫酸 mL(精确到1mL);
(3)配制稀硫酸.分别用量筒量取所需水和浓硫酸,先将倒入烧杯中,然后;若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会使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四、计算题:(Zn:65S:32O:16H:1)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室温为20℃)准备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5%的硝酸钾溶液变为10%的硝酸钾溶液.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以达到目的:
(1)可以加入硝酸钾固体.你认为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g;
(2)可以蒸发水.你认为蒸发水的质量为g;
(3)可以加入15%的硝酸钾溶液.你认为加入15%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g.
21.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5-2016学年某某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单选题,将答案填在下表中)
1.小明同学在自己购买的一本化学课外参考资料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用汽油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这一过程,可以用乳化和乳化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对此,小明产生了一些疑问.你觉得小明的下列想法合适的是()
A.有时参考书上也会有错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还是问问老师吧!
B.好象不对吧?不过参考书都是权威专家写的,应该不会错的!可能是我记错了
C.汽油是乳化剂,可以与衣服上的油渍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乳浊液,达到清洗的目的D.不容置疑,参考书上写的当然是正确的啦!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参考资料中的说法与事实不相符,值得怀疑,不要迷信参考资料,要通过科学探究等方法去验证;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用汽油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是汽油溶解了油渍,不是利用乳化作用的原理.
解答:解:A、参考资料中的说法与事实不相符,值得怀疑,不要迷信参考资料,要去求证,所以正确.
B、参考资料中的说法与事实不相符,值得怀疑,不要迷信参考资料,要通过科学探究等方法去求证,所以错误.
C、事实上,用汽油洗涤工作服上的油渍是汽油溶解了油渍,而不是乳化作用,所以错误.
D、参考资料中的说法与事实不相符,值得怀疑,不要迷信参考资料,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新课标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对科学态度、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创新观念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也日益突出,平时要多加训练.
2.如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D.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也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溶解度曲线的相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50℃时降温至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温而增大,因此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0 20 40 60
溶解度/g
A.KCl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KCl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g水最多溶解KCl34.0g,34.0克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C、由表格,可求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解答:解:
A、KCl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其他物质,说法正确,故A正确;
B、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说法错误,因为应为“”,故B错误;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说法错误,因为:×100%=28.6%,故C 错误;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实验操作型;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根据图示,两支试管内均有未溶解的物质溶质,说明此时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①试管内的甲物质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根据以上分析,对比①②试管内溶液的变化,找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升高温度后,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的判断不正确;故A不正确;
B、升高温度后,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变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是否达到饱和无法判断;故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不正确;故B不正确;
C、升高温度后,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的判断符合实际变化情况;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后,①试管内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②试管内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但由于不能确切判断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故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的判断不正确;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溶质.
5.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如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a﹣溶解度,b﹣溶质质量
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
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D.a﹣溶解度,b﹣溶剂质量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由图示所给信息可知,随着b物质的加入,而变量a不发生变化,结合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变化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不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多少的影响,加入溶质质量只能影响溶液质量或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正确.
B、随着溶质的加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了,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错误.
C、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此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b不能表示溶剂,图象与溶质、溶剂的变化不对应,故选项错误.
D、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不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多少的影响,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此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b不能表示溶剂,图象与溶质、溶剂的变化不对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溶解度受到溶剂和溶质性质影响,还受到温度的影响,与当前溶液是否处于饱和无关,与溶剂的多少无关.
6.下列用途中,不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两者共有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氢气B.实验室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金属表面除锈 D.制造多种化工产品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据此结合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稀硫酸和稀盐酸均能与锌粒反应,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故选项错误.B、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要用石灰石与稀盐酸,而不能用硫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某某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故选项正确.
C、盐酸和硫酸都能与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金属氧化物反应,都可用于金属表面去锈,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和稀盐酸均可制造多种化工产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氯化铵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B.20℃时,70g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40℃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10g氯化铵析出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B、由氯化铵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结合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8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8g,68g氯化铵溶于100g水形成168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有34g氯化铵,50g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100%≈28.6%,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氯化铵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70g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40℃后,溶解度增大,得到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4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铵的质量为75g××100%=25g;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100%=25%,故选项说法错误.
D、8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68g,68g氯化铵溶于100g水形成168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有34g氯化铵,50g水;60℃,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8g,则5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29g,则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34g﹣29g=5g 氯化铵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B、石灰水的白膜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
C、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D、白霜的产生与晶体的析出有关.
解答:解:
A、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
B、石灰水的白膜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产物,与该物质的溶解性无关,故B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故C错误.
D、白霜的产生与晶体的析出有关,该过程是蒸发水分溶剂减少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溶解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溶解是否相关,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将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中,溶质没有全部溶解,还有4 g剩余,此时得到的是饱和溶液,且有4g固体没有进入溶液,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是140g,而是
136g.这样找到了溶质和溶液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很容易了.
解答:解: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故A、B正确.
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在过滤后还是饱和溶液,此时剩余固体与之无关了,所以加入水时,不是固体继续溶解,而是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加水变为不饱和溶液,D正确.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选C.
点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10.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液体与液体相互混合时,其体积不能相加,即混合后液体体积不等于液体的体积和;
B、镁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溶液质量会减少;
C、1g硫粉在1g氧气中若恰好完全燃烧则生成2g二氧化硫;
D、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解答:解:
A、20℃,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20℃,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20℃,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32=1: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在化学反应中,只有反应物间的质量关系符合反应中物质间的质量比时,物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1.将80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A.80g B.100g C.200g D.280g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可设出水的质量,然后利用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找出等量关系.
解答: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
80g×35%=(80g+x)×10%,
解得,x=200g;
即需加水的质量为200g;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稀释前后哪个量不变,然后根据不变的量列出等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1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蒸发水溶质硝酸钾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在不析出晶体时,蒸发水后溶液质量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由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判断蒸发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两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为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和,由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能否全部溶解无法判断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明确,无法确切得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A、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蒸发水溶质硝酸钾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可行;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在不析出晶体时,蒸发水后因溶液的质量减少一半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为原溶液的2倍;但若蒸发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则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将不能变为原溶液的2倍;故B不可行;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0%,为原溶液10%的2倍;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