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6.3(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课件 (新版)沪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sīkǎo) 交流]
第十九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归纳(guīnà) 提升]
增加溶质、恒温蒸发(zhēngfā)溶剂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 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 液。对于改变温度而言,应根据物质溶解性受温度影响的具体 情况区别对待,大多数物质升温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少数物质例外,如氢氧化钙,当温度升高时溶解能力减弱。
[方法点拨] (1)当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时,可向溶液中加入相应 的溶质,看加入的溶质是否溶解(róngjiě)。如果溶解(róngjiě),表明 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不溶解(róngjiě),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2)当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时,就看固体溶质是否继续溶解(róngjiě), 如果继续溶解(róngjiě),表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不溶解 (róngjiě),则原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探究点四 饱和、不饱和溶液(róngyè)与溶液 (rón[g情yè景)浓稀的关系 (qíngjǐng)展
示]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现象
[问题(wèntí) 探究]
“饱和溶液(róngyè)一定是浓溶液(róngyè),不饱和溶液 (róngyè)一定是稀溶液(róngyè)。”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第十四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课堂(kètáng) 速记]
第十五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 (róngjiě)现象
[应用 (yìngyòng)示
例]
例2 2014·雅安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bù
tónɡ)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碘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易溶由表中
[明确] 影溶响质溶解性溶大剂小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物质溶解性跟
____、____的性质有关;外因,对于固态物质来说,其溶解性还与温
度有关,对于气态物质来说,其溶解性还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一般情况
下,温度升高增,强大多数固体的溶解性__减__弱,而气体的溶解性____;压 强增大增,强气体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性____。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应用 (yìngyòng)示
例]
例5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 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
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qízhōng)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第十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1)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
_温_度__、__溶__质__种__类__(z_h_ǒ__n_g_lè_i_)_、_溶__剂__质__量__、__溶__剂__种__类_(_z_h_ǒ,n其gl中èi)、固体颗粒 (qízhōng)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是剂__质__量_、__固__体__颗__粒__大__小___。
第二十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课堂(kètáng)
速记]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应用 (yìngyòng)示
例] 例3 室温下,向200 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 g硝酸钾固体,充分 (chōngfèn)搅拌后,尚有2 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 mL水后,固体全部 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速记]
第八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 (róngjiě)现象 [应用 (yìngyòng)示 例] 例1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yīn sù),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 g为一份,分成若干 份备用。 Ⅱ.按下表进行实验。
第九页,共38页。
(2)在第一、三、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不
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_________增__大__物__质__间__的接触面积
_加__快_溶__解__速__率___.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 理由:_______不__影__响__,__可_以__与__第__二__组_或__第__三__组__进__行。对比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解析] D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A、 B错。某温度下,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可以变为饱 和溶液,当降低温度使得溶液刚刚变为饱和溶液的时候,因为溶质 和溶剂的质量都不改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虽然溶 液饱和与不饱和及溶液的浓和稀一般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在温度不 变,溶质和溶剂都相同的情况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最浓的。因为 此时在相同量的溶剂里,饱和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是最多的(达到 (dá dào)了最大限度),故D正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物质
甲乙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5
2
0
C.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20 ℃时,甲的溶解能力最强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解析(jiě xī)] C 丙溶解得最多,所以丙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最大。
第三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 (róngjiě)现象
二 、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与 不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____里溶,剂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
液,叫作这种溶质的_______;还能饱继和续溶溶液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
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
第七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现象
[归纳(guīnà) 提升]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溶解性。影
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的大小与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系,也与外因(温度、压强)有关系。例如:食盐易溶解在水里, 却不易溶解在汽油(qìyóu)里;油脂易溶解在汽油(qìyóu)里,而 不易溶解在水里。 [课堂(kètáng)
第十一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探究(tànjiū)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情景
(qíngjǐng)展 示]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十二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现象
[问题(wèntí) 探究] 可溶物质在水中可以无限制(xiànzhì)溶解吗?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如何判断?
第十七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探究(tànjiū)点三 化
[情景
(qíngjǐng)展
示]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
第十八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现象
[问题(wèntí) 探究]
如何(rúhé)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升高温度一定能 实现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吗?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浓溶 液,不饱和溶液___不__一__定是(稀yīd溶ìn液g,) “浓”和“稀”与溶液是否 (shì fǒu)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同一溶质而言,在相同
温度时,它的饱和溶液要不比一不定饱和溶液____(填“浓”或“稀”)。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实验 温度
固体 种类
固体 质量
溶剂 种类
溶剂 质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0 ℃ 冰糖 10 g 水 50 g
20 ℃ 冰糖 10 g 植物油 50 g
20 ℃ 冰糖 (粉末) 10 g

10 g
20 ℃ 冰糖 (块状) 10 g

20 ℃ 20 ℃ 80 ℃ 冰糖 食盐 冰糖
第一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 (róngjiě)现象
问题导学
第二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 象
新知预习
一 、影响(yǐngxiǎng)物质溶解性的 因素
溶解性
物理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róngjì))中的能力称为
______,它是物质的一种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解析] B 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后有部分溶解,说明原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加入固体搅拌(jiǎobàn)后因仍有固体未溶解,故 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加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 饱和。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课堂(kètáng) 速记]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应用 (yìngyòng)示
例]
例4 2014·海南改编 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 入(jiārù)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 溶解后,情况如下表:
不饱和溶液
2.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一般来说,确定某溶液是
否 (shì fǒu) 饱 和 , 需 加 入 该 溶 质 , 如 果 固 体 继 续 溶 解 , 则 原 溶 液 是
_________,如果固体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第四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应用 (yìngyòng)示
例]
例6 下列关于(guānyú)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浓度一定增大 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 溶液的浓度大

第五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影响物质(wùzhì)溶解性的因素
[情景(qíngjǐng)展示]
第六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现象 [问题(wèntí)
探究]
食用油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qíngkuàng)相同吗?物 质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思考(sīkǎo) 交流]
[思考(sīkǎo) 交流]
第十三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归纳(guīnà) 提升]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 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 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róngyè),叫作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róngyè),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róngyè), 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róngyè)。
[思考(sīkǎo) 交流]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归纳(guīnà) 提升] 某溶质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róngjì)
中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量的溶剂(róngjì) 中所含溶质的多少,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溶质 溶剂 溶解性
水 微溶
酒精 可溶
碘 汽油 易溶
苯(有毒) 易溶
第十六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解析] C 碘在汽油(qìyóu)和苯中均易溶,但苯有毒,不适宜。
[方法点拨(diǎn bo)]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在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 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气体溶质的溶解性与压强、温度相 关,而固体、液体溶质的溶解性一般只与温度相关,不考虑压强的影响。
C.③④⑤
D.②③⑥
第三十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解析] D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 加溶质、蒸发溶剂(róngjì)。硝酸钾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所以选降温。
[方法点拨] 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róngjì)一定能使不饱 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剂(róngjì)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化 为不饱和溶液。对于改变温度而言,应根据物质溶解性受温度影响 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大多数物质升温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 液,少数物质例外,如氢氧化钙,当温度升高时溶解能力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