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非遗汉绣的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方法
丝绸JOURNAL OF SILK
纺织非遗汉绣的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statu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an embroidery
陆兴忍,高㊀慧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高品质生活,正成为举国上下的文化共识㊂为了将作为纺织非遗的 汉绣 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文章基于SWOT 理论和问卷调查,对汉绣的优势(S )㊁劣势(W )㊁机会(O )和威胁(T )进行调研和评析,揭示汉绣创新性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各级政府持续带动高校对接汉绣研发,实现产学研旅融合;持续加强对汉绣人员的扶持㊁培训㊁宣传;凝聚力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汉绣知名品牌;持续以各类 汉绣+ 在文旅融合中实现创新发展;引领汉绣与新媒体㊁高科技的融合,强化汉绣创新力㊂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传统工艺;传承;SWOT ;创新性发展中图分类号:TS 935.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7003(2024)02
0019
12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4.02.003
收稿日期:20230606;修回日期:202311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开放课题项目(HXJD 2022A 07)作者简介:陆兴忍(1975),女,教授,主要从事文艺评论㊁艺术管理
的研究㊂
㊀㊀汉绣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㊂汉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稀缺的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㊂如何将汉绣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推动汉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汉绣的新时代内涵,并以汉绣产品繁荣城乡文化市场㊁推动城乡文旅的高质量发展㊁扶持培育优秀传承人,使汉绣事业不断壮大,为湖北乃至全国人民提供持续的认同感㊁自豪感,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㊂目前对汉绣的研究,在中国知网按篇名 汉绣 搜索,共有242篇研究论文,汉绣的研究从1998年2篇开始,2017年达到高峰,有37篇㊂国内出版了7部汉绣相关的专著,其中冯泽民及其团队最为突出,先后出版了‘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2011年)㊁‘荆楚汉绣“(2012年)㊁‘汉绣“(2022年);其次是余戡平团队,2018年出版了‘汉绣设计“‘汉绣图案“二书;再是陈元生㊁李岩的‘汉绣传奇“(2014年)㊂以上论文和著作大多论述汉绣的历史脉络㊁艺术特色㊁针法技艺㊁图案纹样等的研究,对汉绣的市场运作和接受群体情况,目前学界基本没有深入的
调研,尤其在结合新媒体㊁创意产业等新的市场环境下的汉绣创新性传承㊁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路径上,目前学界仍没有深入的探讨㊂2022年6月,本文开展受众对汉绣了解程度和市场接受情况的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模式和469份的问卷调查数据,就汉绣的创新性发展路径做初步探索,以抛砖引玉㊂
1㊀汉绣的历史及当前的发展现状
提到汉绣,一般人都会顾名思义地认为是武汉地区的刺
绣,实际上汉绣不仅指武汉地区的刺绣,还涵盖湖北地区多地的刺绣㊂汉绣传承人因为历史上各种原因,流离迁徙湖北各地并传承发展汉绣技艺,因而汉绣在湖北有多个支脉㊂汉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绣有血缘上的相通性,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 地下丝绸宝库 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绣技艺处于全国前列㊂本研究所说的汉绣,是指 作为区域性绣种的汉绣 ,而不是以汉朝来指称的 汉绣 ㊂汉绣作为区域性绣种,其早期发生地在荆州,早期汉绣主要是以汉剧戏衣为产品,而汉剧发源于襄阳和荆州,然后才沿长江而下
传至汉口㊂明清时期南方经过大开发,武汉的地理优势凸显,汉绣作为 商品绣 在武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汉绣在全国乃至国际享有盛誉㊂作为区域性绣种的汉绣 有一
条清晰的发展路径:荆州(明末清初)武昌(清初中期)汉口㊁洪湖(清末民初)㊂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以荆州㊁武汉
Vol.61㊀No.2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statu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an embroidery
和洪湖为生产中心的汉绣艺术体系㊂其中,荆州地区是汉绣的早期发生地,武汉地区是汉绣的主要发生地,而洪湖地区为汉绣的同源分流地㊂ [1]32
21世纪初,汉绣艺术得以弘扬,得力于国家级传承人任本荣先生和洪湖汉绣世家传人吴永芳先生的不懈努力㊂现今汉绣发展最繁盛的当属武汉地区的汉绣,2022年7月据湖北官方统计,武汉地区目前有21名汉绣项目代表性传承
人和2000多名汉绣从业人员㊂湖北其他地区的刺绣,在荆州沙市有坚守汉绣60多年的省级传承人张先松的 荆楚汉绣工作室 ,有黄石大冶刘小红团队 小红绣 ,有洪湖峰口镇绣花村吴氏绣房,有恩施地区的土家绣花,有宜昌市的三闾刺绣等㊂总体来说,湖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刺绣历史,分布广泛㊂结合冯泽民的2022年最新出版的‘汉绣“一书的梳理,笔者绘制汉绣传承谱系如图1所示[1]125-155

图1㊀汉绣传承谱系
Fig.1㊀Inheritance pedigree of Han embroidery
㊀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传承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汉绣能形成这样的五代㊁六代传承的局面非常不容易㊂考察一项非遗是否是活态的,主要在三方面:1)是否保持传统技艺,坚持使用传统工具;2)是否保留了该非遗的历史经典;3)是否传承有序,真正做到完整的衣钵相传[2]㊂这三个方面汉绣都全部满足了,而且正走在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 的创新性发展的路上㊂2022年8月,10套汉绣高定礼服在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亮相,就是对汉绣的创新性实践和对汉绣的宣传㊂但是汉绣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其传统图样难以满足当前年轻人的时尚审美需求,部分人对汉绣缺乏文化认同感等[3]㊂为此,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和SWOT 分析方法探讨人们对汉绣的了解情况和市场接受的可能前景,以期为汉绣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㊂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形式从2022年6月开始,主要采用电子问卷调查,部分结合实地考察与访谈,合计共发放问卷469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为46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㊂问
卷中年龄在18~25岁的年轻人占比74.63%,认为刺绣 非常重要 的占比50.75%,认为 重要 程度的占比45.42%,可见年轻人也认可传承㊁发展刺绣的事业㊂
在关于对湖北的非遗刺绣品类的了解时,超过80%的人对武汉汉绣比较了解(图2),可见武汉汉绣有较高知名度㊂不过在谈到对湖北刺绣非遗传承人的了解上,极少数知道非遗传承人任本荣㊁刘小红㊁吴文绣㊁张先松㊁姜成国等(图3),接近62.26%的人都不知道㊂由此可见,目前受访者对汉绣的了解程度比较浅显,对汉绣传承人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㊂
对于是否有购买手工刺绣商品经历的调研中,有46.48%的人曾经购买过,53.52%的人没有购买过㊂当问到一年光顾民间手艺店铺的次数,光顾1~3次的人数仅占比46.48%,接近47.12%的人没去过店铺购买(图4)㊂可见大家对民间刺绣有一定的市场消费基础,但是如何提升刺绣工艺品市场接受度,提升民众日常在民间手艺店铺购买刺绣产品的频率值得认真思考㊂
第61卷㊀第2期
纺织非遗汉绣的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图2㊀受众对湖北非遗刺绣品类的了解度
Fig.2㊀Audience 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ategories of the Hube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embroidery
图3㊀对湖北刺绣非遗传承人的了解度
Fig.3㊀Understanding about the inheritors of the Hube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embroidery
图4㊀一年光顾民间手艺店铺的次数
Fig.4㊀Number of visits to folk handicraft stores in one year
2㊀汉绣市场接受和发展前景的SWOT 分析
针对 湖北及武汉地区刺绣的市场接受情况 的问卷反馈,本研究借助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肯尼斯㊃安德鲁斯(K.Andrews )的SWOT 模型(图5)对汉绣自身的优势(Strengths )㊁劣势(Weaknesses )及其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 )㊁威胁(Threats )[4]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以助汉绣充分发挥优势,克服
劣势,及时抓住环境中的机会,成功回避环境中的威胁,制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汉绣创新性发展的战略㊂
2.1㊀汉绣的内部优势分析
2.1.1㊀受到国家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据史料记载,汉绣曾与苏绣㊁湘绣齐名,素有 针尖上的传奇,荆楚之艺宝 的美誉㊂在清代光绪年间,汉口的万寿宫形
Vol.61㊀No.2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statu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an
embroidery
图5㊀SWOT 模型分析Fig.5㊀SWOT model analysis
成 绣花一条街 ,汉绣商品市场盛极一时㊂现今,湖北省市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汉绣传承,在高校举办汉绣传承人培训班,组织编写‘江汉非遗十年“等一系列资料,拍摄了‘汉绣㊃任本荣“‘江汉非遗“等专题纪录片㊂湖北省各市的劳动局㊁妇联㊁残联等积极开展各层级的汉绣培训班,助推民间汉绣技艺的传承㊂武汉市 汉绣保护行动 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 十佳非遗保护行动 优秀案例㊂2013年,武汉汉绣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湖北省首个文化类地理标志商标㊂政府的支持力量推动了汉绣传承及其产业的发展㊂
2.1.2㊀国内有良好口碑,拥有一定的消费者基础
男工领衔,柔中见刚 分层破色㊁层次分明,对比强
烈,追求充实丰满㊁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 [5]是汉绣区别于其他绣种的一个鲜明特色㊂据资料记载,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的绣画㊁美粹学社的绣字,曾获武汉劝业奖进会的一等奖;1910年,彩霞公司美粹学社又获得南洋绣品赛会的一等奖;1928年湖北省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武昌的彩霞绣品公司和汉口广华绣铺的绣屏,一并获得特等奖[6]㊂由于战争的破坏,繁盛的汉绣市场一度萎靡,至1949年才恢复汉绣工艺的发展㊂20世纪50年代,汉绣大型挂壁 三棒鼓舞 闹莲湘 被选送北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㊂21世纪前后,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汉绣再次进入消费者视野,2008年汉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湖北文旅的名片㊂在调研中,几乎八成的受访者知道武汉汉绣,虽然相较四大名绣,汉绣的知名度略逊,但是它凭借其地域特色和精湛工艺,仍然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㊂
2.1.3㊀ 汉绣圈 逐渐规模化㊁聚集化
2018年,汉绣成功列入首批国家级和湖北省传统工艺
振兴目录㊂2019年,由江汉区打造任本荣汉绣精品展示中心和汉绣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为基本构成的 中国汉绣圈 ,改变了之前汉绣分散布局的局面,成为全国唯一的汉绣聚集地,汇集了传承人从图案设计㊁现场制作与教学㊁消费者参与创作体验㊁作品展示与销售的一体化流程㊂这一重大转变,促进了汉绣与文旅的融合和汉绣的国内外辐射面㊂陈昱以汉绣设计的作品‘熊猫烟盒“斩获有包装界奥斯卡之称的英国Pentawards 至尊奖;其‘让父母留下汉绣“获第68届纽约字体指导协会年度奖之并在全球超过10个国家巡展[7],扩大了汉绣的国际影响力㊂
2.2㊀湖北刺绣的自身发展劣势分析
2.2.1㊀市场区域宣传有一定局限性
调查中,受众认为缺乏传承人㊁脱离市场是湖北刺绣在传承和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图6所示㊂就市场而言,武昌区汉绣经营者颇多,集中在昙华林和红巷;江岸区汉绣经营者,大多是汉口文体中心汉绣传承人工作室;而汉阳区集中在江欣苑非物质文化一条街上㊂虽然武汉三镇各自都具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汉绣市场中心,但是普通游客往往光顾不到㊂除了昙华林,游客打卡昙华林会逛到汉绣的几家店铺㊂汉阳的 江欣苑 和汉口的 汉绣圈 ,普通游客较少知道,更不会去光顾㊂调研发现,汉口的 汉绣圈 虽处在江岸区创意阶层密集的西北湖区域,距离游客常去打卡的万松园美食街一公里的距离,但是到万松园美食街消费的游客较少会去汉绣圈,因为不知道有这样的特色文化展示区域 万松园美食街上缺乏相应的旅游引导指示牌,这样就错失了宣传和推广汉绣的大好机会㊂可见加强汉绣的市场拓展和增强有市场接受度的作品仍是未来市场培育的着力点㊂
第61卷㊀第2期
纺织非遗汉绣的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图6㊀关于刺绣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Fig.6㊀Problems abo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mbroidery
2.2.2㊀作品费时费力㊁成本高㊁创意力度不足
汉绣为手工制作,耗时长㊂按照客户的需求接受定制化制作,作品制作成本高,创作时间长,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到三年时间㊂由于周边消费习惯,昙华林店铺产品销售价格稍微走低,从最低的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受众群多为武汉本地市民及昙华林游客,或有政府部门㊁企业单位采购[8]㊂对于 如果购买一幅A 4大小当代非遗传承人制作的刺绣作品的
价格接受度 的调研(图7)中,52.03%的人认为价格在500~1500元比较合理,38.17%的人认为500元以下比较合适㊂在调研走访汉绣传承人工作室中,汉绣传承人偏中老年化,传承人大多没有或无力掌握最新的设计软件和设计方法,尽管他们也想通过时尚设计创新实现汉绣创新性发展,或者自己觉得自己在创新,但是在艺术市场上却没有足够的呼应度,仍需要政府㊁高校㊁企业力量加持

图7㊀愿意购买的刺绣作品价格
Fig.7㊀Price of embroidery works that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buy
2.2.3㊀传承和设计人才不足,从业者队伍不稳定
国家级汉绣传承人任本荣先生在2002年前后曾悲叹汉绣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㊂针对汉绣后继者难寻的原因,有研究者表示,因为汉绣的工艺复杂,需要全能人才㊂目前全套工艺从图案设计㊁打版㊁配色㊁手工刺绣㊁作品拼接,作品营销都由一人完成
[9]
,难度大,培养出来的绣娘留存率非常低,
大多数绣娘只是将刺绣列为兼职工作,很难作为下一任传承人来培养㊂虽然国家和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但汉绣市场的人才资源仍相对薄弱㊂在文化遗产保护上, 制度回应应该是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国际(全球)层面㊁区域层面㊁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㊂民间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的代表,应该始终参与其中㊂ [10]因此汉绣传承人和设计开发人员的培养
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㊂
2.3㊀发展的外部机会分析
2.3.1㊀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初显
一直以来,汉绣代表性传承人寻求产业融合合作,同各职业学校㊁大专院校开展合作,紧跟乡村振兴政策,尤其是对听障人士等弱势群体㊁识字不多的妇女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汉绣的保护传承,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㊂汉绣传承人也走进校园,在湖北省12所高校㊁5所小学开设了汉绣课程㊂武汉市的妇联㊁残联部门组织 巾帼巧娘脱贫计划 和 残疾人汉绣培训就业计划 ,每年培训会超过百场,促进了几万余名女性就业㊂有听力一级残疾的传承人吴霞光,在短短五年时间被评为 湖北省技术能手 ㊂借汉绣产业助力脱贫,带动旅
Vol.61㊀No.2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statu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an embroidery
游㊁教育等产业发展趋势初显㊂
2.3.2㊀汉绣在海外市场开发空间大
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年推出汉绣展,在汉阳汉绣
博物馆内,展示着如任本荣㊁张先松㊁黄圣辉㊁姜成国㊁任炜㊁王燕㊁王子怡等优秀汉绣传承人的汉绣精品,藏品达1000余幅㊂2018年,汉绣现身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助推汉绣走向世界㊂从英国首相特蕾莎㊃梅到各国来汉嘉宾,汉绣都是必备的城市推介礼品㊂传承千载的汉绣,市场空间有待扩大,如湖北各级政府和高校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可以定制汉绣元素的会议帆布包㊁会议软抄本㊁会议纪念品等作为武汉的城市礼物馈赠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嘉宾,扩大汉绣的宣
传与应用㊂
2.3.3㊀国内年轻人市场潜力大
合理的定价让汉绣接近现代生活风格的小物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㊂线下渠道销售中,2022年湖北非遗成果展会上,市级传承人王燕的手绣汉绣作品及餐垫㊁笔记本等精美又实用的汉绣文创产品,很受游客欢迎㊂另一位汉绣市级传承人王子怡的一款亲子装T恤,融入自己作品‘楚腔汉韵“的元素,成为热销爆款㊂不足百元价格的汉绣文创更受普通市民喜爱,可作为旅游伴手礼策划销售,挖掘其潜在的消费需求㊂在线上渠道中,针对 宣传刺绣最有效的方式 问题调查中,75.05%的人对当前热门的抖音㊁快手等新媒体宣传与旅游景区㊁博物馆㊁美术馆举办活动的宣传形式认可度较高,其次是拍摄纪录片的方式宣传(表1)㊂实际上,在非遗旅游商品的扶持方面,政策㊁资金㊁高素质型的开发者不可或缺;线上线下渠道均要拓展;消费意识㊁消费能力和习惯都需要培养;平台支持多多益善㊂非遗商品不仅是一种消费㊁观赏的文化㊁物品,更要保留其原本的㊁来自民间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并以此让年轻人所喜爱并认同,这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㊂
表1㊀认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最有效的方式
Tab.1㊀The most effective way deemed to promot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embroidery
2.4㊀发展面临的威胁分析
2.4.1㊀传统市场放缓㊁电脑绣花技术冲击
电脑绣花技术的应用,让传统刺绣消费市场受到冲击,电脑绣花生产速度快,节约人力物力的优势冲击着手工刺绣㊂而汉绣恰恰是坚持纯手工技艺传承,它承载着荆楚地区的文化内涵,代表着荆楚的民俗文化底蕴,其意义超越了技巧传承的层面㊂必须充分珍视汉绣这一传承久远的㊁地域性的㊁精粹的技艺,毋使其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丢失,应组织各方力量对汉绣技艺开展科学总结㊁重点技艺的全信息记录,以及新传承路径与方式的探索㊂同时加强汉绣制品的行业管理机构㊁行业协会等的组织㊁管理力量,对汉绣的选材㊁风格㊁质量等进行整体的规划统领,加强汉绣的品牌塑造和价值挖掘,提升汉绣在全国刺绣市场中的品牌竞争力㊂
2.4.2㊀行业竞争者增多
刺绣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广泛流传于各个国家和民族㊂中国就流传有多个刺绣品种,有富于盛名的中国 四大名绣 :苏绣㊁湘绣㊁粤绣和蜀绣,有地域性绣种汉绣㊁鲁绣㊁京绣㊁汴绣㊁瓯绣㊁闽绣等,还有许多在彝㊁傣㊁哈萨克㊁苗㊁羌等民族流传的绣种,可谓百绣竞放,行业竞争激烈㊂一是由于国内刺绣
品种数量多,许多刺绣传承和创新能力旗鼓相当;二是刺绣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竞争激烈;三是刺绣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差异不够明显㊂在 国内四大绣种的市场开发情况 的调查中(图8),超过63.75%的人认为苏绣发展得最
好,其次是蜀绣,再者才是汉绣㊂
2.4.3㊀消费者审美趣味变化
随着5G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时代的到来,人们能更广泛开展各种艺术体验和艺术消费,消费者的审美趣味更加多元㊁趋新和猎奇㊂明清时期汉绣的产品供应多以戏剧舞台服装㊁官员朝服㊁宗教题材作品为主,现在则要适应消费者审美趣味的变化,要更贴近生活,在日用品摆件㊁墙壁挂匾㊁桌围㊁坐垫等汉绣产品中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㊁时尚趋向加以创新㊂在受访者中81.02%的人对 传统古朴中国风 感兴趣,69.51%的人对 清淡素雅文人风 的刺绣作品风格
感兴趣;66.95%的人热衷于 花鸟鱼虫 ,56.93%的人对 风土人情 感兴趣,51.17%的人对 神话传说 感兴趣,如图9所示㊂
第61卷㊀第2期
纺织非遗汉绣的传承现状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图8㊀认为国内传承及市场开发最好的绣种
Fig.8㊀Embroidery species deemed to b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est in
China
图9㊀愿意购买的刺绣产品类型
Fig.9㊀Embroidery product category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buy
3㊀汉绣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展望
通过梳理湖北及武汉地区刺绣的市场接受情况,结合
SWOT 分析可知,汉绣自身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并存㊂正如非遗保护专家冯骥才说的: 非遗是一个伟大的概念㊂它的诞生,表明人类对历史遗产认识的一个新高度,一个新突破,一个新发现;它发现了人类在已知的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有一宗巨大㊁绚丽多姿㊁活态的历史遗产,它得到抢救和保护,免于在时代的更迭中泯灭㊂这是人类一次伟大的文化自觉,是文明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㊂ [11]要持续推进非遗的保护和汉绣创新性发展,使它在世界民间文化艺术之林中持续绽放光芒,需要多方力量㊁多方层面㊁多方举措同时开展,以趋利避害㊂其中政府宏观统筹,所起的领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制定有力政策保持汉绣传统技艺的传承有序,增加汉绣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提升汉绣产品创作效率和效果,推动高校艺术人才与汉绣传承人合作,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和 国潮 创作热点,吸引并抓住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市场等㊂
3.1㊀政府持续带动高校对接汉绣研发,实现产学研旅融合
借助国家㊁地方政府的政策,政府带动高校㊁中小学与汉绣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汉绣传承人的创作有更多的艺术交叉性㊁创新性㊂在政府支持下汉绣的传承增加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网络线上的学习互动㊁国家艺术基金培训班学习㊁在旅游文化节中参与互动㊁学校举办的课外或社团活动中学习㊁在基层办研习班学习,提升课程创新性,多方位地为推动汉绣创新性发展注入更多的人才资源㊂从2015年暑期开始,文化部就正式启动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试点工作㊂在湖北,武汉纺织大学就开展多届 传承人群汉绣研修班 ,针对汉绣传承人综合文化修养㊁设计创新能力㊁营销意识㊁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牌的打造等开设课程,以增强汉绣传承人传承发展手工技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也帮助更多的汉绣工作室㊁汉绣工坊建立与高校设计师㊁业内设计师相互联系的平台,有助于高校设计资从源对接汉绣传承人,在品牌推广和产品设计方面给
Vol.61㊀No.2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statu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an embroidery
她们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进而实现产学研旅的融合㊂政府方面可以组织建立 导师+机关干部+企业 的 三帮一 帮扶行动,建立每位∕每组汉绣传承人由一名专业教师指导㊁一名机关干部联系㊁一家企业带动的结对帮扶体系㊂政府还可以联合高校举办以汉绣为中心的各类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如汉绣+工业设计大赛,汉绣+平面设计大赛,汉绣+服装设计大赛,汉绣+动漫设计大赛 集思广益,为汉绣创新性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㊂目前看,湖北省内多家机构已经举办了一些赛事,如表2所示,但是大赛的品牌效应和持续性没能体现出来㊂
表2㊀湖北省内举办的与汉绣相关的设计比赛
Tab.2㊀Design competitions related to Han embroidery held in Hubei province
3.2㊀政府持续加强对汉绣从业人员的扶持㊁培训㊁宣传
2010年开始,湖北省㊁武汉市各级政府就积极开展了汉绣的各种培训活动,主要举办单位有各级残疾人联合会㊁各级非遗保护中心㊁各级妇女联合会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㊁各工艺美术协会㊁各级文化馆㊁各级社区街道办㊁汉绣传承人工作室等,其中武汉江汉区走在全省前列,整理几例如表3所示㊂政府对汉绣人员的扶持㊁培训既帮助
了残疾人群㊁贫困人群㊁留守妇女等再就业,扩大了汉绣传承人群群体,增加了社区文体活动的种类㊁丰富人民群众业余
生活,也扩大了汉绣和汉绣传承人的影响力㊂如图3所示, 第11题您对以下湖北的刺绣非遗传承人有印象吗 都不知道 的占到了62.26%,可见对汉绣传承人的宣传力度仍待加强㊂
表3㊀湖北省内的各种汉绣培训活动几例
Tab.3㊀Several examples of various Chinese embroidery training activities in Hubei province
㊀㊀2022年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宣传教育学院的 汉绣传承 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社区教育 能者为师 实践创新项目首批启动名单,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汉绣的传承和传播㊂但是进武汉市社区教育公众号㊁江汉社区教育视频号观看教育部获奖项目‘中国汉绣“特色课程视频,发现观者寥寥,互动和评论更是少,如 第九讲:虚实针绣法 截至2023年3月12日,点赞才2个,收藏10个,转发1个,评论0个,其他章节大体也如此,说明视频号宣传度和影响力仍待加强㊂正如武汉市江汉区文化局局长张建明所说的: 政府需要架起绣娘㊁专家学者和保护单位三者沟通的桥梁,提供服务㊁整合资源㊁协调关系是我们需要做的㊂ [12]汉绣创新性传承和发展任重道远㊂
3.3㊀政府凝聚力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汉绣知名品牌
汉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七大地域性绣种之一,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色彩鲜明富丽㊁线条挺拔分明㊁造型拙朴生动㊁针法规范灵巧,重装饰的艺术特色㊂但是相比苏绣㊁湘绣等绣种,品牌建设意识仍不够突出㊂由CN10排行榜技术研究部门和CNPP品牌数据研究部门联合推出的2022年刺绣十大品牌排行榜,居前十位的有金彩霞㊁环绣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