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讲话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演讲致辞/活动致辞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
讲话稿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XX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1978年到20XX年,我国GDP从3624亿元增加到18.2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4%,而同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3%左右。

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从1978年到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255元。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6.1平方米和8.1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和29.7
平方米。

改革以来的28年是人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改革明显提高了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1978年到20XX年,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16
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1.4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加到8189亿美元。

现在,我国GDP列世界前四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谷类、肉类、棉花、钢铁、煤炭、电视机、电脑等产品产量以及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不久前召开的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的中心议题就是中国和印度,并决定论坛夏季还要在中国召开。

所有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因此,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改革。

中国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的正确选择,
是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

改革虽然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
在不少前进中的矛盾、问题和体制性的障碍。

比如,现在基尼系数确实已经很高了,贫富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对这些问题要客观分析,不能武断地说医疗改革失败了,教育改革失
败了,住房改革失败了,不能简单地下这些结论。

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协调性缺失,没有兼顾各方面利益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改革变
形了,变成了假改革。

因此这场争论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承认问题,而在于如何分析问题。

90年代中期以前的改革,大家基本上是普遍受益,现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同时也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困难群体。

在社会结构大变动时期,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多样化,改革触动到利益主体,改革要调整利益关系。

改到这里难度就大了。

在这个新阶段,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涉及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改革的深度、广度、复杂性正在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对过去改革进行总结,从而汲取经验教训,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在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往往跟不上形势发生的变化,一旦遇到问题,往往做出意识形态化的极端判断,认为现在出现的问题,是改革所导致的。

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

老百姓最不满的就是权钱交易,发横财的,暴富的。

所以,真正的焦点在于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的不公平。

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如1980年代中期利用“双轨”价差牟利,1990年代要素市场化中的“寻租”,近年来土地批租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资本市场中的“圈钱”等腐败现象。

这是对社会财
富的瓜分,引发了广大人民的不满。

在这种局面下,只有着力推进改革,尤其要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才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效率,同时要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此次全会出台的总体改革方案,将是化解社会深层矛盾、纾解内部压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药方”。

然而,有了“药方”,改革战才刚刚开打,战役的前方,则是一条充满险阻挑战的荆棘之路,这需要执政层的勇气与智慧,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协同联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0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进行了修改,并提交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决定》应是对中国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将从全局勾勒未来中国改革的总路线图。

”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或将开启中国改革“2.0时代”,那么这个《决定》就将是对“2.0时代”的总部署。

“过去谈改革,多是强调以经济为主题的改革,这次会议将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惠及人民。

此次会议召开之际,有调查显示,中国民众的改革诉求集中聚焦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硬头。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习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出我们党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

《人民日报》发表了“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和《求是》杂志刊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新突破”的评论文章。

《人民日报》和《求是》发表的两篇重要文章,反映了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意愿。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深水区的改革,绕不开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城镇与农村等利益格局的全方位调整,利益调整就会有增有减。

有些不合理的做法必须果断纠正,有些利益格局的调整则应着眼于培育新的利益,在增量上做文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

愈难愈进,迎难而上,正是改革者的品格。

改革前无古人,深化改革就要攻坚克难。

不改革没出路。

当雾霾连日不散、当房价节节攀升、当“冷漠症”四处蔓延,有人抱怨:“都是改革惹的祸。

”改革不是完美无缺,发展难免伴生问题。

有些问题,是改革经验不足造成的,需要及时调整。

有些问题,恰恰是改革还不到位引发的,需要持之以恒推进改革。

有些问题,则缘于发展理念的偏差。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其根源多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

改革正是清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改革仍是我们唯一、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