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七上·怀柔期末)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殉职(xùn)狭隘(yì)贮(zhù)蓄参差不齐(chān)
B . 坍塌(tān)喧腾(xuān)抖擞(shǒu)拈轻怕重(niān)
C . 热忱(chén)废墟(xū)淫慢(yín)刨根问底(páo)
D . 啄食(zuó)感慨(kài)诀别(jué)人声鼎沸(dǐng)
2. (2分)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惘然”的“惘”按音序查字法查应查“M”;“尴尬”的“尴”按音序查字法应查“G”,笔画共有12画。

B .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句末“。

”应改为“?”)
C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期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D . 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句中的“囊括”使用不当)
3. (2分) (2017七下·仪征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 .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

C . 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 . 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一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

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

4. (2分)(2017·邹城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 . 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 .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 . 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5. (2分) (2017七下·仪征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课文主要刻画了外祖母这一形象,表现了她对“我”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

B . 《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

我们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儿时的欢乐,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对封建教育制度和当时老师的批判。

D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

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

6. (2分) (2017七下·仪征月考)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雨林区,砍伐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②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

③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⑤然而这种做法效率极低。

A . ②③①⑤④
B . ②③④①⑤
C . ①⑤④②③
D . ①⑤②③④
二、书写 (共1题;共5分)
7.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鼓点似的骂一天,yī qì hē chéng________,也不倒嗓子。

(2)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miào shǒu huí chūn________。

(3)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duàn bì cán yuán________,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4)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rú zuò zhēn zhān________,身上像máng cì zài bèi________。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7九上·濮阳期中) 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1) 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2)家田输税尽,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征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4)月亮,是古诗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温庭筠说:“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刘方平说:“________,________(《月夜》)。

”他们都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表现出夜色的宁静。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9. (10分)(2018·滨州) 阅读下面一则启事,完成后面的问题。

寻物启事
七年级三班王XX同学昨天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运动衣一件,内装钥匙一串。

望丢失者速来学校德育处认领。

过期不候。

学校德育处
(1)本文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修改。

(2)文中有个别语句使用不得体,请指出。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0. (9分) (2017九上·姜堰期中) 阅读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①》一诗,完成小题。

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玉堂②森宝书③。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④ ,落硙⑤霏霏雪不如。

为君唤起黄州⑥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⑦。

【注】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东坡任翰林学士时,作者以双井茶赠之。

②玉堂:古代官署名,翰林院的别称。

③森宝书:宝书如林,森然罗列。

④云腴,即借指茶叶。

⑤硙(wèi),小石磨。

⑥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被贬黄州。

⑦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乘轻舟浮于五湖。

(1)下列诗句与本诗尾联所用手法相一致的是()
A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写得很有气派,先声夺人,为下面引出人物蓄势。

B . 首联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把翰林院说成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一派清雅景象。

C . 颈联转入赠茶一事,是为了显示自己送茶的一番诚意,这正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D . 尾联中诗人为友人的命运转变高兴,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送茶之际,委婉劝告苏轼,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

(3)请赏析“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的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
11. (8分) (2017九上·崇明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解释文中的划线词。

①比相见比:________
②故走觅兄故: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 . 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 . 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 . 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3)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处。

(4)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
A . 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 . 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 . 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 . 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12. (30分)阅读课文《昆明的雨》,回答问题
(1)课文题目是“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赏析下列句子。

①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②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3)“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了课文第3段和第12段,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4)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你能说说“那天的情味”指什么吗?
(5)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昆明的雨”为题,是否怀念的就是昆明的雨?
(6)《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体现“以小见大”的。

13. (7分) (2017七下·福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父亲的秘密
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

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

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父亲背起疲bèi的儿子,试图走出去。

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

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tā。

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

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

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

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
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

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若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

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

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

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

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

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遗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

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

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

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

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

他想这可能是他们惟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⑤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

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

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

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栋。

父亲说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

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

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

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⑦终于有人经过。

是一位猎人。

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

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

那以后,每次谈起这次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jì。

⑧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

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⑨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

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小袋蘑菇。

他告诉父亲,这是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郊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

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⑩父亲笑笑,没说话。

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⑪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

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

儿予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⑫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

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选自《天下阅读·感恩美文》,文/周海亮)
(1)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第⑤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因为________。

(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2016·柳州) 作文:
请以“,那么珍贵”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书写 (共1题;共5分)
7-1、
7-2、
7-3、
7-4、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8-1、
8-2、
8-3、
8-4、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
9-1、
9-2、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10-1、
10-2、
10-3、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
11-1、
11-2、
11-3、
11-4、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1、
13-2、
13-3、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