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屎藤挥发油防治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鸡屎藤挥发油防治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效果评价
吴强;段俊红;杨帆;罗杰
【摘要】为探索白鸡屎藤挥发油防治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效果,将7日龄三黄雏鸡420只随机均分为A、B、C、D、E、F组,对A、B、C组按1 g/kg体重预防用药,在12日龄时对A、B、D、E组口服肠炎沙门氏菌建模,攻毒24 h后对A、D组按1 g/kg体重给药治疗.同时,在7日龄和0(攻毒前)、6、12、24、48、96、120 h从存活的雏鸡中每组随机抽取5只观察其病理变化,并统计各试验组增重率、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显效率.结果显示,白鸡屎藤挥发油可以提升正常雏鸡的增重率,改变患鸡的病理组织损伤,降低各试验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除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外,还对肠炎沙门氏菌病具有较为显著的防治作用.
【期刊名称】《贵州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5(039)006
【总页数】6页(P10-15)
【关键词】白鸡屎藤挥发油;肠炎沙门氏菌;防治;雏鸡
【作者】吴强;段俊红;杨帆;罗杰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3.7
肠炎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和泛嗜性人畜共患病原菌,为无宿主特异性而有很强侵害性的病原菌之一,不仅能引起畜禽发病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被污染的畜禽产品作为肠炎沙门氏菌的携带者[1],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2]。
白鸡屎藤(Cissus repens)为茜草科植物毛鸡屎藤的全草,具消食健胃、益气补虚、止咳、止痛、清热解毒、祛风活血、行气解郁等功效,可通过熏蒸、内服等途径用于防治畜禽传染性或非传染性腹泻,如食积停滞、消化不良、疳积、胃肠瘀痛、热毒疮疡等胃肠道疾病。
本试验依据熏蒸原理和挥发油的性质,根据白鸡屎藤挥发油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雏鸡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特征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探索白鸡屎藤挥发油防治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效果,旨在为白鸡屎藤挥发油防治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提供参考。
1.1 主要试验仪器电子天平(岛津AY220)、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一厂制造)、MDF超低温冰箱(三洋)、振荡培养箱(常州华普达教学仪器有限公司)、800低速离心机(上海星火医疗器械厂)、高压蒸汽灭菌锅(三洋)、LEICA RM2015组织切片机、LEICA XSZ.G光学显微镜、OLYMPUS PM10SP显微成像系统、高速台式离心机、纯水仪、冷冻离心机、冰箱、超净工作台、普通天平等。
1.2 试剂与菌种 (1)白鸡屎藤挥发油(铜仁地区民族兽药研究所提供,原料药采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县,经铜仁地区民族兽药研究所鉴定和提取)、无水乙醇、蛋白胨、酵母抽提取物、二甲苯、氨水、盐酸、甲醛溶液、苏木精、伊红、乙醚等。
(2)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RS307),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
2.1 疗效评价指标
2.1.1 发病率:试验期间出现肠炎沙门氏菌典型症状病例的数量。
计算公式为:发病率=出现明显症状鸡只数/该组鸡总数×100%
2.1.2 显效率:给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食欲恢复,体重较用药前增
加的病鸡,均判断药物对感染显效。
计算公式为:显效率=症状明显恢复鸡只数/该组病鸡总数×100%
2.1.3 死亡率及病死率:试验期间出现肠炎沙门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并死亡,剖检有典型的肠炎症状及败血症病变,并从肝脏、脾脏或肺脏中分离培养出肠炎沙门氏菌的判断为感染死亡。
根据死亡鸡的数目计算其死亡率及病死率。
死亡率=死亡鸡数/该组鸡总数×100%;病死率=死亡鸡数/该组病鸡总数×100%
2.2 试验动物分组 1 日龄三黄鸡,在实验室条件下孵化,用不含任何抗菌药物的全价饲料饲喂至7 日龄。
称重后随机将其分成:预防用药攻毒治疗组(A)、预防用药
攻毒不治疗组(B)、预防用药不攻毒组(C)、正常动物攻毒治疗组(D)、正常动物攻
毒不治疗组(E)、正常动物对照组(F),共6个组,每组70只,共计420只。
2.3 试验过程、病理造模、临床观察从7 日龄起,每天用白鸡屎藤挥发油1 g/kg 体重对A、B、C组雏鸡滴鼻预防用药,D、E、F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5 d,称重并采样后对A、 B、 D、 E组雏鸡口服接种肠炎沙门氏菌(1.0×109cfu/mL)1 mL,F组雏鸡口服相同剂量灭菌生理盐水,接种后定期观察
雏鸡精神状况、食欲、活动、粪便等临床变化。
攻毒后24 h,对A、 D组用白鸡屎藤挥发油 1 g/kg 体重进行治疗, B、 C、 E、 F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5 d。
增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增重率=(17 日龄体重-12 日龄体重)/12
日龄体重×100%
2.4 病理组织学观察在7 日龄和在0(攻毒前)、6、 12、 24、 48、 96、 120 h
从存活的试验雏鸡中随机抽取5只,脱臼处死后,迅速取小肠段肠管1 cm左右,以及胸腺、脾脏、法氏囊、肝脏等组织1~2块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常规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病理组织学变化。
2.5 数据处理用PASWStatistics18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体重变化以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进行样本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疗效按相关
公式计算后进行卡方检验。
3.1 临床观察攻毒后12~24 h,雏鸡出现明显的腹泻等临床症状,结合病理组织
学观察结果显示,雏鸡肠壁充血水肿,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肠积液增多,说明采用肠炎沙门氏菌攻毒造模成功。
在攻毒后12 h, E组陆续出现症状,部分鸡
闭眼昏睡,呆立或趴卧不起;部分鸡拥挤成堆,两翅下垂,精神委顿。
攻毒后24 h,表现为精神沉郁,嗉囊空虚,部分鸡出现腹泻,拉白色稀糊粪便,叫声尖锐,不食。
A、 B组发病高峰明显延后,症状较E组轻微。
在攻毒后24~48 h, A、
D组病症开始逐渐恢复,食欲增加; E组雏鸡开始大量死亡,死亡雏鸡消瘦,嗉
囊空虚。
攻毒后48 h, B、 E组雏鸡死亡数呈下降趋势。
3.2 病理剖检变化所有组别在接种肠炎沙门氏菌后6~12 h内病理剖检无明显眼
观变化。
攻毒后24 h, D、 E组剖检见肝脏、肺脏、脾脏、法氏囊、肾脏、小肠
壁出现广泛性的肿胀和点状出血,并且心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肺脏出现轻度水肿,肾脏肿大,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且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
B组在48 h也开始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A、D组症状较轻微,未出现继续加重的趋势。
对死亡鸡进行剖检,发现肝脏充血、肿大、变黑,呈红色点状或纹状出血,胆囊扩张;部分雏鸡肠腔内有白色稀粪存积,肠黏膜潮红,肠腔出现环状出血带,部分鸡小肠内容物混有血液;肺脏为紫红色或暗红色,呈出血性肺炎病变;法氏囊内腔面严重出血。
3.3 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在攻毒后24 h,发病雏鸡内脏器官
出现广泛性的水泡变性(见图1),部分病例见广泛性充血(见图2、图3、图4)或出血(见图5),但A、 B、 C组病变较D组和E组轻,F组未出现出血性病理变化。
攻毒后48 h,对A、D组用白鸡屎藤挥发油进行治疗后病变较B、E组明显减轻,未出现出血性病变。
3.4 体重变化比较7 日龄各组雏鸡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试验要求。
在
12 日龄,各组间差异不明显,仅C组显著高于F组(P<0.05),说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对雏鸡具有一定的增重作用。
17 日龄(即攻毒后120 h), C组极显著高于F组(P<0.01),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白鸡屎藤挥发油对雏鸡的促生长和增重作用愈
加明显;同时,17 日龄A组与F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显著大于B组,说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对患肠炎沙门氏菌雏鸡体重的恢复具有显著的影响。
见表1。
3.5 疗效观察从12~17 日龄,增重率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A
组增重率大于B组, D组增重率大于E组, C组增重率大于F组,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可促进正常雏鸡体重的生长,并使患病雏鸡体重恢复至正常。
在死亡率与病死率方面,死亡率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F组最小, E组大于D
组和B组, B组大于A组和D组,说明白鸡屎藤挥发油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均可降低正常雏鸡和患病雏鸡的死亡率和病死率。
在显效率方面,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最高,D组次之,B组最低,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雏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预防作用可以增强其治疗效果。
在发病率方面,统计学分析未见显著性意义,直观比较见A、B组低于D、 E组,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的预防作用可以减少雏鸡的发病率。
见表2。
4.1 肠炎沙门氏菌属于无宿主特异性而有侵害性的病原菌,宿主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肠炎沙门氏菌产生的内毒素是一种多糖、类脂、蛋白质化合物[3],是诱发炎症反
应过程中主要的致病成分,通过诱导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参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或休克。
动物从被污染饲料中摄入大量的活菌,病菌在肠道内继续繁殖,经肠系膜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一过性菌血症。
肠道内大量的细菌及菌体崩解后释放出来的内毒素造成肠道黏膜肿胀、渗出、黏膜脱落而中毒,症状主要为不同性质的腹泻。
内毒素由肠壁排入肠内,对肠管局部有致敏作用,因而引起局部炎症或加重局部炎症[4]。
其机理主要是由于
内毒素可以直接活化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骨架蛋白收缩、解聚或重
组,尤其是肌动蛋白Factin微丝重组,致密周围束消失,应力纤维形成,细胞形态改变,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基底膜间的黏附连接松解,细胞间隙形成,通透性增加,血中有形成分渗出,故形成以渗出、水肿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反应[5,6]。
4.2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且对患病雏鸡体重恢复也具有促进作用,这种增重作用可能与鸡屎藤挥发油的健胃作用和胃蛋白活性提升作用有关[7],当然也可能与鸡屎藤挥发油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丁香酚的健胃作用[8]、芳樟醇等的镇静作用[9]有关。
其次,白鸡屎藤挥发油在防治雏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降低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远低于80%和50%[1,10,11]。
白鸡屎藤挥发油可以促进患病雏鸡恢复,并且配合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可以大幅度提高白鸡屎藤挥发油治疗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显效率。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白鸡屎藤挥发油的抗菌作用来实现的,其抗菌作用与其挥发油成分丁香酚[9,12]、水杨酸甲酯[13,14]、芳香醇[5]等有关。
4.3 综合各器官和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发现,雏鸡在感染肠炎沙门氏菌早期以炎症变化为主,表现为染色变浅,细胞肿胀,脏器和组织胀大或增厚,随着病情的发展则出现很明显的出血反应。
进一步病理剖解发现,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雏鸡在感染初期就表现胸腺、脾脏、法氏囊肿胀和小肠炎症,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可直接作用于小肠引起小肠黏膜及肌层细胞肿胀,并随着细胞的扩散而侵袭胸腺、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引起这些器官出现水肿病症。
白鸡屎藤挥发油预防作用可以减轻肠炎沙门氏菌的损伤作用或延缓肠炎沙门氏菌对机体的损伤作用,白鸡屎藤挥发油的治疗作用则可减轻患鸡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甚至恢复正常。
其原因和病理学机制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临床剖检结果可知,白鸡屎藤挥发油对雏鸡免疫器官具有增重作用,从形态学的角度说明了白鸡屎藤挥发油可以增强雏鸡的抵抗力和抗病力,从而表现出抗损伤作用或延缓肠炎沙门氏菌对雏鸡的损伤,这与魏
玉等的报道结果一致[16]。
其次,白鸡屎藤挥发油对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密切相关[7]。
这种抗炎作用可以缓减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的
各种损伤,甚至修复由于各种炎症及炎症产物对机体的损伤,从而减少了各种炎症产物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和刺激作用,为患鸡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第三,白鸡屎藤挥发油可以用于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治疗,与其挥发油所含的药理活性成分有关。
如:樟脑是鸡屎藤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从一切用药部位吸收,吸收后直接兴奋延脑中枢,可使呼吸增强,血压回升,并且樟脑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氧化樟脑有强心作用,可直接兴奋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具保护心脏功能,从而促进炎性产物和内毒素的排出,减轻炎性产物和内毒素对肠黏膜的刺激,消除组织由于内毒素和炎性产物的刺激所导致的水肿,控制炎症的发展[9,17]。
总之,白鸡屎藤挥发油除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外,还对肠炎沙门氏菌病具有较为显著的防治作用,可以降低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患病雏鸡恢复。
【相关文献】
[1] Rabsch W,Tschape H, Baumler AJ.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emerging problems[J]. Microbes Infect, 2001, (3): 237~247.
[2] Schlundt J.New directions in foodbome disease preven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2, (78): 3~17.
[3] Burdens AP,Stanley J,Setter I,et al.Evolutionary origin of a monophasis Salmonella serovar,9,12:1,v:-, Reveavled by IS200 profiles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
of the fljB gene[J]. Clin Microbial, 1996,(34):1 641~1 645.
[4] Perry JD, Riley G, Gould FK, et al. Alafosfalin as a Selective Agent for Isolation fo Salmonella from Clinical Samples[J].Clin Microbial,2002,(400),3 913~3 916.
[5] Louise CB,Tram MC,Obrig TG. Sensitazation of human unbrilical vein endothelail cells
to Shiga toxin: involvement of protein kinase C and NF-kB[J].Infection and Immunity, 1997,65(8):3 337~3 344.
[6] Smith CW, Rothlein R, Hughes BJ, et al. Recongnition of an endothelial determinant for CD18-dependent human neutrophil adherence and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998, 82(5):1 746~1 752.
[7] 余勉.鸡矢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149~150.
[8] 宋希明.植物精油的药用价值与特性[J].海峡药学,2007,19(5):88~91.
[9]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0] Van Immerseel F, De Buck J, Pasmans F, et a1. Intermittent long-term shedding and induction of carrier birds after infection of chickens early posthatch with a low or high dose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J]. Poultry Science 2004, (83): 1 911~1 916.
[11] Grijspeerdt K, Kreft JU, Messens W. Individual-based modelling of growth and
mig ra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 hens’ egg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5, (100): 323~333.
[12] 彭宅彪,张琼光,代虹健,等.丁香酚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 079~2 081.
[13] 刘素琴,罗挺, 罗玉华,等.水杨酸甲酯、阿基米德斯匹林对致病性真菌的抑菌试验观察[J].贵州医药,1996,20(2):97~98.
[14] 何坚,孙宝国.香料化学与工艺学-天然、合成、调合香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401~402.
[15] 曾元儿,林励,王木森.GC法测定芫荽子挥发油中芳樟醇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6,16(6):404.
[16] 魏玉,张德玉,黄秉枢, 等.鸡矢藤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
志,2003,9(4):238~239.
[17] 马养民.鸡矢藤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1):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