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当代诗歌的“突破口”——从“大时空诗”看王钻清的诗学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当代诗歌的“突破口”—从“大时空诗”看王钻清的诗学观
®唐小休
<学教育2。

19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风起云涌、热闹非凡的当代诗坛,打着各种旗 号的诗歌流派和形形色色的诗歌写作,一度成为诗坛 的新宠,但诗坛扰攘不休的热闹,最终都与诗歌无关。

在对诗歌的假大空进行有力的反拨之后,“第三代诗 人”掀起的日常写作,将诗歌矫枉过正地变成了专门 书写诗人个人皮肤瘙痒的“文字止痒膏”。

哪怕是一 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被诗人们津津乐道,淋漓 尽致,堂而皇之地书写成为分行的文字。

在这些诗人 看来,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代表着别人都感兴 趣,就是日常生活中迷人的“诗意”。

由于这种畸形的 诗学观的长期误导,当代诗歌从所谓的口语诗歌滥觞 决堤,一路狂奔地衍变成为了缺乏语言魅力和音韵之 美的口水诗歌。

各种分行的文字,就像洪水猛兽一 样,到处横行,大量充斥于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形 形色色的民刊和“诗歌贩子”们大声吆喝的网络之中。

沉荷在身的当代诗歌,如何才能走出越陷越深的 泥淖?诗人王钻清数十年来对于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 和深人思考,以及其长年不断的诗歌书写,已经引起 包括北大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 度评价。

文学批评家文浪先生评论说:“自2005年以 来,王钻清一直尝试写作‘大时空诗’,早期只是将天 体和星系等太空元素移植诗中,意图在于突破诗作中 的陈词滥调,制造新颖的意象和隐喻,如《航海家的发 现》《一个人的选择》《月光下的沉思》《爱的宣言》《拿 什么喂养我的灵魂》等;中间也有过渡期的作品如《黑 森林》《海底世界》《雁塔晨钟,敲醒我灵魂》等。

后期 进人成熟期(成型期)——诗人自2013年以来的创作 终于成就了渐趋定型的‘大时空诗’,如《一个人的地 球梦》《面对人心的超级地球》《穿越时空的人心》《空 间站的星语人言》《开启希望的门》《一个强大而智慧 的存在》《重叠的世界》《永生的灵魂》《大时空入门》《大设计》等等。

从这些诗歌文本中,可以感知诗人基 本的写作观和价值判断,可以感受诗人对有质感的语 言材料的艺术把握和对富有生命气息的诗性直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钻清的长诗《未来启示录》定义了“大时空诗”(或称“科幻诗”)。

该长诗用“未来 之眼”透视“远方的门”和“时空之门”,将科学主义和 未来学等人文精神融人幻性又理性、诗性又人性的诗 中,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道人心和批判抽象现实,并 且诗意地、科幻的、自由地人门未知的大自然。

该长诗 有整体感,有语感,也有格局,有力度;布局上注重整 体架构的合理性与规整性,每个篇章构成了系列又带 有思想性;每个片段相对独立,又相互联通,行文严 整,“起承转合”自然流走—
—“起”于感性,“承转”有 跳跃性且在艺术范围之内,“合”出哲理;语言风格独 特:语体张力有度,语势起伏有致,语意含混求新,语 调跌宕求变,语境内涵丰盈。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该长 诗中有意地寻找“语言的未来”—努力找到新的表 达与事物关系的方法比如实验性意象和深度意象等,尽量让语言更为清晰地呈现人类或自我在“大时空”中的存在状况。

特别是他以“科幻诗(或称大时空 诗)”,适应自然科学在认识宇宙的进展中让人类看到 置身其间的世界复杂性变化,而且尝试用更复杂的方 法建立与世界的对话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王钻清在诗歌写作 中,并非像某些诗歌写作者那样,仅仅是满足于卡拉 OK似的自娱自乐,而是有着更加开阔的诗歌艺术境 界和宏伟的写作抱负。

王钻清是一个博览群书,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学养的学者型和性情诗人。

在 诗歌写作中,他不屑于表现那种个人的小情趣和井蛙 之见,而常常将目光转到整个的人类和古老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密切关乎人类命运和心灵的哲学 思考,我们在阅读王钻清的诗歌时,才能够深深地感 受到那种与众不同,直击人心,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在诗学观上,王钻清的诗歌继承的是中国优良的 诗歌美学和艺术传统,即便是在书写宇宙和太空时,呈现出的也是将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融为一炉 的艺术之美,注重的也是对于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思 考。

王先霈先生在谈到中国古代诗学时说:“张岱年
160
2019.01 文学教育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讲到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其
中之一是‘重了悟而不重论证’,‘体验久久,忽有所 悟,以前许多疑难涣然消释,日常的经验乃得到贯通,如此即是有所得。

’他又讲到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有六 点,其中两点分别是体道和体物,‘直接的体会宇宙根 本之道’。

杜维明先生认为,体验是‘直接证会天地万 物的最后真实,也就是对本体自身的体会这种体知不能成为一般所谓的科学知识,‘但却和人文学有不 可分割的关系。

的确,道德实践,宗教体验和艺术鉴 赏之知都和自知之明的体结上了血缘’。

体验论证在 中国哲学和中国诗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懂体 验论,就无法懂得中国古代诗学的特色和精髓。

”在 我看来,这种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诗学理论的深刻阐 述,无疑成为了我们打开王钻清“大时空诗”的一把关 键的钥匙。

也就是说,王钻清的诗歌写作,并非一般 诗歌写作者所进行的“消遣性”的随意写作,而是建立 在深厚的学养和传统文化滋养基础之上,殚精竭虑的 深层思考和艺术书写,它一目了然地将王钻清与当下 那种急于求成,毫无诗学和艺术根基的浮躁写作拉开 了一道天然的鸿沟。

在人类诗歌写作的历史上,寻找和追问,一直是 中西方诗歌中重要的写作母题。

比如西方的英雄史 诗,就是为了寻找人间上帝,即那些拯救本民族的英 雄。

有学者指出:“英雄史诗是荷马、维吉尔传统的直 接继承和发展,早期的表现氏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的 生活,歌颂的多为部落贵族的英雄。

”又比如屈原的 《天问》,东汉著名文学家、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

何不言天?天尊不可 问,故曰天问也。

屈原放逐,忧心愁悴。

彷徨山泽,经 历陵陆。

嗟号旻旻,仰天叹息。

”《天问》是我国古代诗 歌史上的绚丽之花,是屈原对人生和历史的深沉思索 和生命追问。

诗人上问天下问地,问人类的历史,诗 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由远及近的历史镜头和众多传说,以及神话故事。

诗人的这篇旷世佳作,在想象力和形 式的奇特,乃至语言的艺术性方面,都堪称我国古代 诗歌的艺术瑰宝。

这种“天问”式的写作,始终潜移默 化地影响和滋润着中国历代诗人的诗歌写作。

如张若 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的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 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王钻清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可说是深得中国古典 诗歌艺术的此中三昧。

在其诗集《未来启示录》的开 篇(《一个强大而智慧的存在》),王钻清就像当年的 屈原发出“天问”一样,对西方和东方世界的神殿、帝 王、神发出了石破天惊地追问:
一颗心在神殿的大柱厅攀附神灵
整石凿成的大柱列阵于心地
石柱从心底举手托福擎天
可大柱群构筑的回廊阴影不散
有帝王的阴魂在空气中浪荡
是谁化身太阳神在柱顶飘移
是谁化身土地神随心门斜立
是谁为神而战嵌入褪色的画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钻清在进行追问时,直接 关注的是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卑鄙堕落的人性,以至创 世的存在。

他的诗歌上至天空、宇宙、下至大地和海 洋,其开阔的思维和宏大的想象空间,在当代诗坛上 可说是独树一帜,极具辨识度的。

但无论怎样海阔天 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王钻清的“大时空诗”,却始 终能够巧妙地处理好诗歌写作的宏大与细微的关系。

其最终的落脚点,依然要回到人类的生存现状和对时 间未来的思考:
在通往生命的路上找寻时间之门
我们在南极洲被旋转的灰白色烟雾迷路
跌入时光倒流的隧道或随着时光飞速倒流
尽管人类智慧还不足以阻挡时间流逝
但是突破时空屏障可能回到从前的上空
也许时光在这个空间维度有过静止
或我们的身体在时间倒退中失忆
可人类记忆随太空船在重力场中飞行
把重力场的拉力转换成推力
太空船以超光速飞行在时间之内
此时上帝是否在时间之外行进
事实上,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从古至今,就有无 数哲人进行过痛苦的思考,对于欲壑难填的人性之 恶,及其所造成的巨大恶果,王钻清则在诗歌中对此 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正因如此,王钻清的诗歌不仅仅 是一种横向的,简单的东西方比较,而是在不断向着 历史的更深之处进行着纵深的掘进:
垂注人类整个历史的古木倒下了
二千多个年轮一圈圈伤心而死
有灵的万物也被人类的贪欲劫杀
更有淘金者的阴谋和旅行者的险恶向最后的净 土袭来
一向平等的众生在这里也开始疲于逃命
161
t学教育2<n9))1
对于现代科技发展,王钻清以诗意的表达来诠释 了一个诗人对于有关人类登月的深切感悟:
所有登月行动告诉我们
身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骚动不安的好奇心是永远不能满足的
可到达目的地却发现
人们向往的外星就是这些吗
只是使旅行者对家园的认识
比对目的地的认识更多
创世的上帝在哪里
在美丽地球上所有人的心中
在我看来,当代诗歌写作者众多,却遗憾地呈现 出两大明显的病灶:其一是把无聊、庸俗的性描写,瞎 猫死老鼠,什么都当做诗;其二是将诗歌当成一种谁 也看不懂的行为艺术,只要文字分了行,就叫做诗歌,甚至叫做“先锋诗歌”。

但王钻清却能透过这些浮躁 的表象,看清诗歌堕落的本质,在诗歌写作中,尤其注 重诗意的提炼,敬惜笔下的文字。

如:
尽管世界在时间的道上摇晃
但是自然常常滋养我们的身心
万物的奥秘与生俱来
吸收天地精华的田园开启希望之门
让你的魂灵在田园里自由自在
那些对时间和空间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大自然和 人生缺乏深切的感悟,仅仅只是靠浮光掠影,凌空蹈 虚,玩弄文字杂耍的诗人,无论如何是绝对写不出以 上这样激荡人们心灵的诗的。

王钻清的诗歌究竟是怎 样创作出来的,这或许是一个有待更多学者去研究的 诗学课题,但在笔者看来,一个诗人的创作,并非是在 三两天的思考和写作中就能够一蹴而就的。

因为诗歌 的写作,除了来自坚持不懈的艺术实践,还必须来自 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

就此而 言,王钻清自觉地远离喧嚣的诗坛,潜心于诗歌写作 的宏大抱负,无疑就像一次艰难的长途跋涉和孤独的 艺术之旅。

惟其如此,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诗歌写作 之路上,王钻清才能够“衣带渐宽终不悔”地独自长年 与诗歌为伴,最终与诗神灵犀相通地不期而遇:
在原野狂奔与大风交手跟外星人谈心
诗神一路走来山呼海啸星移斗转
让诗神穿透你的身体
进入你悲悯度最凉的心窝
释放出最暖的气流点燃村里人的疼与痛
冲击城里人的胃口和寒气逼人的巷道
让你心里的血自然地滴落
嘀哒嘀哒
燎原遍地的枯草枯木还有枯燥的魂灵
让你的诗情诗意诗性泛滥一片诗潮
灌溉乱象丛生的诗林
从王钻清一百余首大时空诗中,我们发现他的 “大时空诗”(或称“科幻诗”)形成了“体系”。

他在自 己的写作中,在未来设计的时空压缩与时代嬗变的文 化反刍中,一边建立自己与时间幻想、空间探测、抽象 现实、人类未来等相关的题材体系一将地表人、外 星人、地球、月球、太阳、火星、星系、太空、外太空等 作为播写对象,把光年、光速、量子、粒子、中子、微中 子等当作诗歌的“大数据”;一边建立与“大时空”、人 类性、现代性等诸多因子紧密联系且富有个性的语言 体系一科幻的、诗性的、哲思的、神性的、灵异的、奇 幻的、混沌的语言体系;或者说,构成显而易见的一套 完整的由科幻新感觉、转喻新概念、众多新意象组成 的前后连贯的体系。

一个平庸的诗人,是绝不可能受到诗神的垂青 的。

只有那些在写作中具有宏伟抱负,在经年累月的 写作中坚守自己的诗学观的诗人,才有资格在诗歌的 田野上获得宁静的丰收。

那一首首凝聚着诗人心血的 好诗,恰恰正是上帝对辛勤耕耘的诗人的最好的回 报。

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尽管王钻清已经写诗几 十年,但他的“大时空”诗歌写作之路,或许才刚刚开 始,还有更多的诗歌艺术之路等待着他去探索。

在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诗坛,任何花里胡哨的诗学主张 都有可能被历史的大浪淘洗得渺无踪迹,干干净净,唯有真正经得起岁月考验的诗学主张和与之相符的 艺术实践,才能够孕育出绚丽的艺术之花和丰硕的诗 歌之果。

我愿将“大时空诗”,看做是王钻清诗歌写作 的一次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艺术探险。

我愿为他的 勇气大声鼓掌,更希望有更多的诗坛方家,为他的“大 时空诗”浇水护花。

假以时日,王钻清的诗歌将会更加 令人瞩目。

a
(作者介紹:唐小林,四川宜宾人,出版文学评论集《天花是如 何乱坠的》《孤独的“呐喊”》。

在《文学自由谈》《作品与争鸣》《当代 文坛》《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报》《文艺报》等 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数十万字,并入选《文学报•新批评》文丛等多种 选本,2〇〗2年获《文学报■新批评》首届“新人奖”,2〇15年1获《文 学自由谈》创刊三十周年“重要作者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