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源辨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 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 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 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危险与
18
六、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1、风险评价的目的:
为相关岗位能力意识要求的确定,为运行控制策划,为职 据。
业健康安全培训的策划,——提供依
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因素:
1)能量的聚集或释放的程度;
2)约束条件动态变化的频繁程度和确保其可靠性的难易程度;
3)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8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针对性。 1)既然是为了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就必须站在其实施主体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这个
主体就是各岗位的员工。因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描述必须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 们容易理解和记忆。 2)成功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可以直接作为员工上岗或转岗前的安全教育教材。对于生产经营 活动中的风险以及如何预防,劳 动者有知情权,用人单位有告之的义务,如果我们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不能用于向劳动者履行 告之的义务,那么这样的辨识、评价就是不成功的。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描述要简洁、直观、通俗易懂,不要有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或推论的 成分。——不是辨识的危险源越多或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越多越好,过犹不及,不要让员工感觉 到是为辨识而辨识,为评价而评价,要把有益于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作为考虑和分析问题的出发 点。
16
辨识举例: 1)车辆伤害的根源分析:
a.车况不良;制动装置失灵;雨刷实效…… b.路况不良:雨雪天路滑;下坡路陡…… c.人的因素: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 (未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未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2)火灾原因分析: a.易燃物聚集:仓库、运输车辆、车间…… b.火种:吸烟烟头、电线短路、人为纵火…… (灭火器配备不足?灭火器失效?报警装置失灵?) 3)触电原因分析: a.电气设施的漏电保护失灵; b.劳动保护、所用工具的绝缘装置失灵; c.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操作…… 注意事项: 1)顺藤摸瓜——根据风险找危险源; 2)紧紧围绕职业活动寻找确定的、大概率的事件(如吸顶灯掉下之类); 3)寻找导致风险的直接原因,不要无限扩展(如违反法律法规或法律法规未培训之类)。
3
2、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指一个系 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 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 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 的地方。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事物所处的一种状态。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 理上的缺陷可以改善的,直至达到安全状态。但重大事故隐患并不一定存在于重大危险源处。辨识 应重点关注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源描述应准确。不应把危险源与隐患混淆。
2)风险规模
风险的规模使用分析技术对下列内容进行评价和测定:
•泄漏着火;
•气体云爆炸;
•毒气泄漏(氟化氢、氨气);
•运行中断(利润损失包括不可预见的结果);
•第三方责任。
20
3)风险矩阵表 每个工艺装置总体风险系数采用上述5类评定的风险规模和5种评定的风险属性的后果来进行评价。这 个总体工艺风险系数是供安排装置/区域进行安全改善先后顺序的依据。
1)能量释放的源头——安全防护设施(硬件投入)。 2)能量释放的终端——个体防护(劳保用品)。 3)能量异常释放的诱因——天灾的防范与人祸的控制。 天灾的防范:
地震、洪水、泥石流、雷击…… ——识别自然灾害导致的次生灾害; ——防护设施与应急物资准备; ——应急组织机构与应急措施及演练。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约束:
2、能量释放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失控主要来自于能量异常释放的作用或员工自身能量的超常规付出,其结果就会 导致受伤或健康损害。 风险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的释放程度(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分类: 动能、势能、风能、水能、声能、热能、电能、光能、辐射能(粉尘?)、化学能(易燃易爆、有毒 、物质挥发、腐蚀)、生物能(致害或有毒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传播、渗透与袭击)、机械能 ……(低温、潮湿、昏暗、凹凸不平的工作环境——诱发自身的能量释放。)
乘用交通工具……) 3)为了组织需要所从事的其他工作…… 4)非常规的活的职业活动类型: 支持性活动: 设备维修、基本建设、餐饮住宿、出行、文化娱乐、用电用气、运输…… 管理活动:
库房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现金管理、相关方管理…… 与活动相关的辨识、评价注意点:
5
二、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1、五个基本定义: 1)危险源: a.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 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b. 可能导致人体受伤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 引发的受伤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4)可容许(接受)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容许)程度 的风险。 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评估由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考虑现有控 制措施的充分性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21
风险评价的方法 LEC法(LC法)。格雷厄姆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9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活动(设施、场所)——能量释放——约束条件——风险或健康损害(受伤、疾病)——危险源。 1、活动 1)员工的职业活动,包括生产作业活动(运输物流、设备维修作业……),管理业务活动(办公、采购、仓储
、检验……)等; 2)为了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在工作期间由组织提供方便的辅助活动(生产准备、饮食饮水、住宿、
4)组织的法定义务要求、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和员工的合理要求。
19
2 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该风险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关键的工艺装置或风险区域, 评定炼油厂风险的规模和属性。
1)风险属性
采用风险评定系统就我厂各种安全设计和紧急情况控制 理/容器检查区域 的工作运行体制进行了核查。
要素进行了风险评价,并对控制室和管
7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施加影响。 因此,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必要性。例如“一般办公活动中的 电脑的辐射”、 “订书器伤手”之类,识别这类的必要性不强。——要突出重点。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可能性。例如,“地震”、“洪水” 等自然灾害,目前还没有控制这类风险的可能性,要识别其次生灾害所导致的风险。——要结合实 际。
17
4)既要关注健康,也要关注安全。 常用危险源辨识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预先 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中常见的问题:
1) 活动识别不准确,分类模糊; 2)风险与危险源混淆; 3)财产损失识别过多; 4)包含了产品、服务安全的内容; 5)工作失误给别人造成的风险识别过多; 6)无谓的或不可控的风险识别过多; 7)间接扩展的、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识别过多; 8)语言描述繁琐、难懂; 9)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过多,重点不突出。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源辨识)
1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2
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3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5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4
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2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1、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 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 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 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 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 要的意义。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备或设施中存在固有能量(物质)的多少,而事故隐患是出现 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缺陷)的危险源。
12
健康损害: 可确认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不良身体或精神状态。 健康损害是风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受伤)。要充分识别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就必须明确辨别出 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能量的种类,释放的形式,其约束的方式和可靠性。
13
3、约束条件 约束是指对能量的异常释放的约束。 约束条件的可靠性与风险暴发的可能性成反比。 约束条件的种类:
4)风险改善建议 该评价采用下列类型的建议: A型建议:工艺装置/区域的具体建议。 B型建议:工艺装置/区域具体的,但可在化工厂总体基础上使用。 C型建议:对将来项目安全设计原理或化工厂标准变更方面的建议。
建议执行的排序: 建议应使用费用—收益的分析方法来进行排序,即对化工厂执行可能发生费用的和风险降低方面的 收益风险改善等级评定。
1)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设施、场所作为补充; 2)针对的是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而非其他安全; 3)主要考虑从事作业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其所“制造”的风险,谁受害谁辨识; 4)相同的危险源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活动中导致风险的可能性不同;相同的风险在不同的场所、不
同的活动中,对于不同的人员其危害程度不同。
11
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侥幸、惰性、麻痹、逆反、逞能、冒险、厌倦、技能差、情绪波动、环境干扰 ……
意识:承诺(诚信)、教育; 能力:培训; 规章制度:传达; 监督:检查考核、督促整改。 对约束条件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是风险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4
4、风险(受伤或健康损害) 常见的职业风险:火灾、车辆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烫伤、危化品中毒、听 力下降、有害气体吸入、食物中毒、视力下降、辐射伤害、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其 他意外伤害等…… 风险分类方法: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96)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16类;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
生理性和其他共六大类约34种;综合起来,可归纳为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质的失 控两大方面。
15
五、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当能量、有害物质存在为一种正常状态时,要重点关注其约束条件的可靠性,防止失控。如行驶车辆 的制动装置、运行中轮、轴的防护罩、升降机的缆绳等等……当能量、有害物质释放为一种异常或 紧急状态时,要重点关注导致其异常释放的诱因是什么,如火灾的火源、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容器 的破损、高处作业平台护栏损坏等……对于健康损害的因素,既要关注物质方面的原因,也要关注 精神方面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素,例如: 1)精神压力过大、不良情绪导致的亚健康; 2)超时、超负荷工作对健康的损害; 3)高低温、昏暗、潮湿环境下工作的健康损害; 4)粉尘、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噪声、辐射环境下工作的健康损害……
6
2、如何准确理解上述基本定义? 1)纯粹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的破坏不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的范畴之内。 2)评价的不是危险源(因),而是风险 (果)。 3)标准中没有重大危险源的说法,应当分级的是风险。 ——可以将重大危险源理解为能够导致重 大风险的危险源。 4)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基本准则是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3、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 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 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 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危险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危险与
18
六、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1、风险评价的目的:
为相关岗位能力意识要求的确定,为运行控制策划,为职 据。
业健康安全培训的策划,——提供依
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因素:
1)能量的聚集或释放的程度;
2)约束条件动态变化的频繁程度和确保其可靠性的难易程度;
3)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8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针对性。 1)既然是为了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就必须站在其实施主体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这个
主体就是各岗位的员工。因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描述必须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 们容易理解和记忆。 2)成功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可以直接作为员工上岗或转岗前的安全教育教材。对于生产经营 活动中的风险以及如何预防,劳 动者有知情权,用人单位有告之的义务,如果我们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不能用于向劳动者履行 告之的义务,那么这样的辨识、评价就是不成功的。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描述要简洁、直观、通俗易懂,不要有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或推论的 成分。——不是辨识的危险源越多或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越多越好,过犹不及,不要让员工感觉 到是为辨识而辨识,为评价而评价,要把有益于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作为考虑和分析问题的出发 点。
16
辨识举例: 1)车辆伤害的根源分析:
a.车况不良;制动装置失灵;雨刷实效…… b.路况不良:雨雪天路滑;下坡路陡…… c.人的因素: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速…… (未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未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2)火灾原因分析: a.易燃物聚集:仓库、运输车辆、车间…… b.火种:吸烟烟头、电线短路、人为纵火…… (灭火器配备不足?灭火器失效?报警装置失灵?) 3)触电原因分析: a.电气设施的漏电保护失灵; b.劳动保护、所用工具的绝缘装置失灵; c.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程序操作…… 注意事项: 1)顺藤摸瓜——根据风险找危险源; 2)紧紧围绕职业活动寻找确定的、大概率的事件(如吸顶灯掉下之类); 3)寻找导致风险的直接原因,不要无限扩展(如违反法律法规或法律法规未培训之类)。
3
2、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指一个系 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 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 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 的地方。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事物所处的一种状态。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 理上的缺陷可以改善的,直至达到安全状态。但重大事故隐患并不一定存在于重大危险源处。辨识 应重点关注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源描述应准确。不应把危险源与隐患混淆。
2)风险规模
风险的规模使用分析技术对下列内容进行评价和测定:
•泄漏着火;
•气体云爆炸;
•毒气泄漏(氟化氢、氨气);
•运行中断(利润损失包括不可预见的结果);
•第三方责任。
20
3)风险矩阵表 每个工艺装置总体风险系数采用上述5类评定的风险规模和5种评定的风险属性的后果来进行评价。这 个总体工艺风险系数是供安排装置/区域进行安全改善先后顺序的依据。
1)能量释放的源头——安全防护设施(硬件投入)。 2)能量释放的终端——个体防护(劳保用品)。 3)能量异常释放的诱因——天灾的防范与人祸的控制。 天灾的防范:
地震、洪水、泥石流、雷击…… ——识别自然灾害导致的次生灾害; ——防护设施与应急物资准备; ——应急组织机构与应急措施及演练。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约束:
2、能量释放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失控主要来自于能量异常释放的作用或员工自身能量的超常规付出,其结果就会 导致受伤或健康损害。 风险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的释放程度(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分类: 动能、势能、风能、水能、声能、热能、电能、光能、辐射能(粉尘?)、化学能(易燃易爆、有毒 、物质挥发、腐蚀)、生物能(致害或有毒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传播、渗透与袭击)、机械能 ……(低温、潮湿、昏暗、凹凸不平的工作环境——诱发自身的能量释放。)
乘用交通工具……) 3)为了组织需要所从事的其他工作…… 4)非常规的活的职业活动类型: 支持性活动: 设备维修、基本建设、餐饮住宿、出行、文化娱乐、用电用气、运输…… 管理活动:
库房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现金管理、相关方管理…… 与活动相关的辨识、评价注意点:
5
二、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1、五个基本定义: 1)危险源: a.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 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b. 可能导致人体受伤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 引发的受伤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4)可容许(接受)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容许)程度 的风险。 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评估由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考虑现有控 制措施的充分性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21
风险评价的方法 LEC法(LC法)。格雷厄姆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9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活动(设施、场所)——能量释放——约束条件——风险或健康损害(受伤、疾病)——危险源。 1、活动 1)员工的职业活动,包括生产作业活动(运输物流、设备维修作业……),管理业务活动(办公、采购、仓储
、检验……)等; 2)为了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必须的、在工作期间由组织提供方便的辅助活动(生产准备、饮食饮水、住宿、
4)组织的法定义务要求、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和员工的合理要求。
19
2 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该风险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关键的工艺装置或风险区域, 评定炼油厂风险的规模和属性。
1)风险属性
采用风险评定系统就我厂各种安全设计和紧急情况控制 理/容器检查区域 的工作运行体制进行了核查。
要素进行了风险评价,并对控制室和管
7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施加影响。 因此,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必要性。例如“一般办公活动中的 电脑的辐射”、 “订书器伤手”之类,识别这类的必要性不强。——要突出重点。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当考虑预防、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可能性。例如,“地震”、“洪水” 等自然灾害,目前还没有控制这类风险的可能性,要识别其次生灾害所导致的风险。——要结合实 际。
17
4)既要关注健康,也要关注安全。 常用危险源辨识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预先 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中常见的问题:
1) 活动识别不准确,分类模糊; 2)风险与危险源混淆; 3)财产损失识别过多; 4)包含了产品、服务安全的内容; 5)工作失误给别人造成的风险识别过多; 6)无谓的或不可控的风险识别过多; 7)间接扩展的、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识别过多; 8)语言描述繁琐、难懂; 9)评价出的重大风险过多,重点不突出。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源辨识)
1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2
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3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5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4
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2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1、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 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 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 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 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 要的意义。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备或设施中存在固有能量(物质)的多少,而事故隐患是出现 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缺陷)的危险源。
12
健康损害: 可确认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不良身体或精神状态。 健康损害是风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受伤)。要充分识别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就必须明确辨别出 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能量的种类,释放的形式,其约束的方式和可靠性。
13
3、约束条件 约束是指对能量的异常释放的约束。 约束条件的可靠性与风险暴发的可能性成反比。 约束条件的种类:
4)风险改善建议 该评价采用下列类型的建议: A型建议:工艺装置/区域的具体建议。 B型建议:工艺装置/区域具体的,但可在化工厂总体基础上使用。 C型建议:对将来项目安全设计原理或化工厂标准变更方面的建议。
建议执行的排序: 建议应使用费用—收益的分析方法来进行排序,即对化工厂执行可能发生费用的和风险降低方面的 收益风险改善等级评定。
1)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设施、场所作为补充; 2)针对的是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而非其他安全; 3)主要考虑从事作业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其所“制造”的风险,谁受害谁辨识; 4)相同的危险源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活动中导致风险的可能性不同;相同的风险在不同的场所、不
同的活动中,对于不同的人员其危害程度不同。
11
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侥幸、惰性、麻痹、逆反、逞能、冒险、厌倦、技能差、情绪波动、环境干扰 ……
意识:承诺(诚信)、教育; 能力:培训; 规章制度:传达; 监督:检查考核、督促整改。 对约束条件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是风险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4
4、风险(受伤或健康损害) 常见的职业风险:火灾、车辆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烫伤、危化品中毒、听 力下降、有害气体吸入、食物中毒、视力下降、辐射伤害、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其 他意外伤害等…… 风险分类方法: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96)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16类;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
生理性和其他共六大类约34种;综合起来,可归纳为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质的失 控两大方面。
15
五、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当能量、有害物质存在为一种正常状态时,要重点关注其约束条件的可靠性,防止失控。如行驶车辆 的制动装置、运行中轮、轴的防护罩、升降机的缆绳等等……当能量、有害物质释放为一种异常或 紧急状态时,要重点关注导致其异常释放的诱因是什么,如火灾的火源、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容器 的破损、高处作业平台护栏损坏等……对于健康损害的因素,既要关注物质方面的原因,也要关注 精神方面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素,例如: 1)精神压力过大、不良情绪导致的亚健康; 2)超时、超负荷工作对健康的损害; 3)高低温、昏暗、潮湿环境下工作的健康损害; 4)粉尘、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噪声、辐射环境下工作的健康损害……
6
2、如何准确理解上述基本定义? 1)纯粹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的破坏不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的范畴之内。 2)评价的不是危险源(因),而是风险 (果)。 3)标准中没有重大危险源的说法,应当分级的是风险。 ——可以将重大危险源理解为能够导致重 大风险的危险源。 4)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基本准则是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