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前班游戏公开课教案 第16课《圆圆的脸上有什么》(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圆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标
1、用弧线和短直线连接的方法表现刺猬的外形特点。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纸等绘画工具(人手一份);围裙式故事背景与故事人物(一套)。

活动过程
一、玩法讲解并体验游戏(课前完成)
1玩法讲解并示范:两个塑料盒子里装着等量的弹珠,然后用筷子把弹珠夹到另外的空的塑料盒子内。

2找几个小朋友体验用筷子夹弹珠是什么感觉。

二、比一比(分团体赛和个人赛)
游戏规则:34位小朋友分成红绿两队。

1~17号是红队,18~34号是绿队。

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先是团体赛,所有小朋友参与。

而后是个人赛,红绿队各派出几名刚才表现最好的小朋友进行比赛,决出最后的两名夹弹珠小能手。

教师在一旁记分,并记录比赛情况。

1团体赛红绿两队两两比赛(1号与18号,2号与19号,以此类推。

两个塑料盒子里装着等量的弹珠,然后用筷子把弹珠夹到另外的空的塑料盒子内。

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夹得多,最后记每队胜利选手总分)
2个人赛两名夹弹珠小能手。

(难度增加,在装有弹珠的盒子内注入等量的水,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夹得多)
三、奖一奖
1集体赛中,哪队胜,输的那队帮胜的那队每人贴五角星。

2个人赛中,两名夹弹珠小能手拿奖状。

活动延伸:
小朋友可以在家里也练一练用筷子夹弹珠,与爸爸妈妈一同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耐热输送带 opp360-4.8 语言表达方面:有大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体验后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听同伴分享总结后才能自己理解总结,幼儿初步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提炼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儿小组活动中还应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特别是个别表现稍微弱一点的孩子给予鼓励,让整个活动能顺利进行。

这个活动幼儿对汽车有切身的感受体验,他们在乘车和玩车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幼儿乐意参与,表现在活动中,幼儿的想像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形成相互学习的态度以及自我表现的意识在活动中,教师鼓励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积极支持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创设了宽松的人人都能表现的大舞台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彩带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录音机、磁带;各种颜色标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玩具引出今天的游戏主题,激发幼儿建构玩具的兴趣。

2、出示各种各样车辆和幼儿共同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3、结合1~2种玩具,屈老师教案让幼儿观察其造型,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方法建构简单的玩具。

4、介绍游戏材料,提出游戏要求: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拼搭自己喜欢的汽车造型。

(2) 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具。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拼搭,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一个作品。

6、游戏结束评议。

(1)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拼搭的是汽车有什么作用。

(2)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孩子们非常喜欢,,富有故事情景的场地设置,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但由于孩子年龄小不能够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肢体动作,幼儿
自由探索跳、说一说环节有点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

好在孩子们都有跳的基础,做跳的动
作都还不错。

拔萝卜环节,如果能引导幼儿先过小桥再过草地可能对发展全体幼儿的肢
体动作会更为理想一些。

活动中幼儿们体验蚂蚁爬爬的乐趣和大家合作的过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到了集体活
动的快乐。

幼儿都喜欢玩水,对于小球在水里的飘动和浮沉更是充满了好奇。

这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师幼互动,动手动脑,既开发了幼儿智力,又激发了游戏兴趣。

但玩水时间不宜太长,注
意幼儿安全。

1、点画对孩子来讲他们已有了经验,要思考你是如何帮助孩子运用经验?线条的运用方式,老师不示范让孩子自己点,教师要从中提炼,有重点的示范。

可直接在大画上进行,体现
资源的充分利用。

2、彩色的雨滴,体现了新的理念,小班幼儿体现、超乎寻常的想像,(在指定范围内从上
到下,体现小班作画要求)可以不提,今天的画面已经给孩子提示了。

要给孩子参与表现
的机会,雨是怎样下的?从哪里来?幼儿的经验非常充分,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幼儿学会从
上往下画雨滴,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应强调示范-----点的方式。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符合季节特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我设计了形象直观的图谱,为幼儿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强弱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氛围较浓厚,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根据图谱的提示,积极探索拍打图谱中的不同节奏型,在几次尝试学拍节奏后,大部分幼儿已能较好的拍准节奏型,并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足点:
1、我在执教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机会太少。

2、用肢体拍节奏的形式且丰富,活动气氛调动切活跃。

3、幼儿在等待与掌控乐器方面的常规还有待于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