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新文化阵营所否定的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同时他们褒扬墨学,挖掘了墨学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这一做法( )
A.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B.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成为主流
C.强调了中西方思想冲突和融合D.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
2.汉初因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吴王濞有豫章郡铜山铸钱,文帝又赐邓通以蜀严道铜山,得自铸。以致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这说明汉初( )
A.吸取秦朝灭亡教训B.铸币权收归中央
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D.王国问题已解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初,民间和诸侯铸钱现象严重,导致物价上涨,严重影响了中央的权威。从而可知,中央集权受到威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汉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与民休养生息,采取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等措施,与本题主要结论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把铸币权给了民间和诸侯,并没有收归中央,排除B项;汉初王国问题尚未解决,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历史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其他不同文化遗址中陶酒器(孟、鬻、爵、觚)的分布情况。据图文可知( )
A.夏朝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B.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足
C.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D.二里头文化具有强大辐射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夏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二里头遗址出现的酒器与其他遗址出现的酒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说明文明之间相互影响,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与其他朝代手工业水平的对比,无法得出夏朝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的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夏朝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相对低下,而且图片反映的是酒器,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B项;图片反映的是酒器与祭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焉耆县境内发掘出一座唐代屯戍城堡。在城堡的窖藏里,发现小米、高粱、面粉和胡麻等。同时发现下石碾、铁犁、镰柄等生产工具,铁犁的铧头较长,套进犁底的部分凹入,比较进步。这反映了( )
A 曲辕犁已经传入新疆B.唐代开始实施屯戍政策
C.胡汉民族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农耕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在城堡的窖藏里发现各种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工具,并且铁犁比较先进,说明边疆地区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增加了犁评,可调节深浅,犁壁与犁铧面不连续,可以起到碎土和翻土的作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曲辕犁,排除A项;“开始”表述不准确,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差别消失”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否定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褒扬墨学”使墨学价值“被挖掘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可见无论是批判儒学,还是褒扬墨学,都可以视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而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阵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而非是文化复古,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没有涉及到西方的思想,无法得出中西方思想的交流发展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4.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宋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由此可见,宋代( )
A.统治宽松促进言论自由B.防范重臣置于效率之上
C.皇权相权矛盾不可调和D.重视台谏政治发展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可见宋真宗是通过宰臣政见争论的方式凸显皇权,将防范重臣置于效率之上,加强皇权,B项正确;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环境并不统治宽松,排除A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相权难免侵夺皇权,但皇权至上,皇权可以压制相权,排除C项;宋代把中央监察系统的台谏与军权、相权三者并用,但材料无关台谏政治,排除D项。
5.如图为清朝咸丰年间浙江临海县一户人家门牌,门牌中关于该户成员的排序,不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思想观念变化B.赋役制度改革C.商品经济发展D.外来侵略加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根据题意门牌中关于该户成员的排序,不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户籍的管理是赋税征收的依据,清朝摊丁入亩,不在按丁征税,所以才有了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B项正确;根据图片信息可知,题干强调户口成员排序,仍然以长为先,无法说明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从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外来侵略加刷与户口排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
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D.军事战略失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据材料信息“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面临民族危机时,“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对比“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通过古今对比可知,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省长官没有积极拱卫中央,体现出清朝中央集权弱化,B项正确;甲午海战时,海防设施很先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并没有涉及到战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A.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B.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成为主流
C.强调了中西方思想冲突和融合D.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
2.汉初因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吴王濞有豫章郡铜山铸钱,文帝又赐邓通以蜀严道铜山,得自铸。以致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这说明汉初( )
A.吸取秦朝灭亡教训B.铸币权收归中央
C.中央集权受到威胁D.王国问题已解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初,民间和诸侯铸钱现象严重,导致物价上涨,严重影响了中央的权威。从而可知,中央集权受到威胁,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汉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与民休养生息,采取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等措施,与本题主要结论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把铸币权给了民间和诸侯,并没有收归中央,排除B项;汉初王国问题尚未解决,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历史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其他不同文化遗址中陶酒器(孟、鬻、爵、觚)的分布情况。据图文可知( )
A.夏朝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B.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足
C.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D.二里头文化具有强大辐射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夏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二里头遗址出现的酒器与其他遗址出现的酒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说明文明之间相互影响,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与其他朝代手工业水平的对比,无法得出夏朝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的结论,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夏朝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相对低下,而且图片反映的是酒器,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B项;图片反映的是酒器与祭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焉耆县境内发掘出一座唐代屯戍城堡。在城堡的窖藏里,发现小米、高粱、面粉和胡麻等。同时发现下石碾、铁犁、镰柄等生产工具,铁犁的铧头较长,套进犁底的部分凹入,比较进步。这反映了( )
A 曲辕犁已经传入新疆B.唐代开始实施屯戍政策
C.胡汉民族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农耕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在城堡的窖藏里发现各种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工具,并且铁犁比较先进,说明边疆地区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增加了犁评,可调节深浅,犁壁与犁铧面不连续,可以起到碎土和翻土的作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曲辕犁,排除A项;“开始”表述不准确,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差别消失”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否定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褒扬墨学”使墨学价值“被挖掘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可见无论是批判儒学,还是褒扬墨学,都可以视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而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阵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而非是文化复古,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没有涉及到西方的思想,无法得出中西方思想的交流发展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4.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宋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由此可见,宋代( )
A.统治宽松促进言论自由B.防范重臣置于效率之上
C.皇权相权矛盾不可调和D.重视台谏政治发展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可见宋真宗是通过宰臣政见争论的方式凸显皇权,将防范重臣置于效率之上,加强皇权,B项正确;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环境并不统治宽松,排除A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相权难免侵夺皇权,但皇权至上,皇权可以压制相权,排除C项;宋代把中央监察系统的台谏与军权、相权三者并用,但材料无关台谏政治,排除D项。
5.如图为清朝咸丰年间浙江临海县一户人家门牌,门牌中关于该户成员的排序,不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思想观念变化B.赋役制度改革C.商品经济发展D.外来侵略加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根据题意门牌中关于该户成员的排序,不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户籍的管理是赋税征收的依据,清朝摊丁入亩,不在按丁征税,所以才有了不以丁壮老弱为原则,B项正确;根据图片信息可知,题干强调户口成员排序,仍然以长为先,无法说明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从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外来侵略加刷与户口排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
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D.军事战略失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据材料信息“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面临民族危机时,“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对比“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通过古今对比可知,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省长官没有积极拱卫中央,体现出清朝中央集权弱化,B项正确;甲午海战时,海防设施很先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并没有涉及到战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